王屋山·天坛峰顶360度环幕观景

标签:
济源王屋山·天坛峰360度环幕群峰簇拥乱云飞渡 |
分类: 巍巍太行┈┈游记 |
(接上篇)登上王屋山主峰天坛峰的峰顶,放眼四望,其近处南临华盖峰,北依灵山峰,东有日精峰,西有月华峰,天坛峰独居其中,一峰突起,大有唯我独尊的王者气概。再远处群峰簇拥,姿态万千,有如巨蛟蜿蜒;天空中乱云飞渡,瞬息即变,有如万马奔腾。其壮观景色,使人大饱眼福。
本篇按南→东→北→西→南顺序,360度环幕观赏天坛峰四周风光。 在观看时您会发现相邻片子变化不大,因为这是由40幅片子组成的环幕,它是慢慢地推进变化的;如果东南西北各一幅,那变化就大了,嘿嘿。
南·华盖峰。
华盖峰与天坛峰同一轴线,海拔1027米,因其仰视状若华盖,俯视如同连珠,故又称华盖连珠峰。周灵王的太子王子晋(或曰王子乔),曾于此峰修道,道号华盖君,相传他常与师父浮丘公驾鹤来住于王屋山。唐代杜甫《昔游》诗有句:“王乔下天坛,微月映浩鹤”,即呤此处。
南。
我们就是沿着片中右边山脊登上天坛峰的,左边隐约可见索道。
南。
东南。
东南·日精峰。
日精峰与天坛峰同山同脉,海拔1524米,此峰为观日出的最佳之处。唐代马戴《宿王屋天坛》诗有句:“星斗半沉苍翠色,红霞远照海涛分”,唐代姚合《秋夜月中登天坛》诗有句:“仙飙石上起,海日夜中明”,咏的都是日精峰上观日出的情景。
东。
正东方向拍的片子较少,因为站在天坛阁最上一层时,这个方向的山风太猛了,我把上山时脱掉的衣服一件件又穿上,连备用衣物都披挂上了,还是冻得直哆嗦,这样说吧,三脚架都支不稳啦。再说正东方向山峰平平,不大吸引人,而我当时也没有想到事后要编发一个360度观景,所以这个方向的片子有些接不住,抱歉啦。
东北。
北·前面是灵山峰,往后是玉簪峰,再往后是五斗峰,再往后就是山西省啦。
北·玉簪峰。
整个山体形似玉簪,故称玉簪峰。
北。
北。
北。
北。
北。
北。
北·五斗峰(后面蓝色的山峰)。
因山形凸凹五峰,形如五斗,故名五斗峰,海拔1772米,比主峰天坛峰还高57米,是天坛峰的压阵座屏。
北。
玉簪峰下有王母洞(片中右侧中部),王屋山之所以被称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即源于此。
北。
拉近看五斗峰。五斗峰又名五斗山,您数数有没有五个斗。
北。
拉近看五斗峰。五斗峰又名五指山,您数数有没有五个指。
西北。
西北。
西北。
天坛峰顶天坛阁的最上一层四周皆有平台,我就是在这平台上转圈朝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瞎拍一通的。
西北。
西北。
天坛峰西北方向,有山形如巨鳌伏地,山脊形似鳌背故得名鳌背山,其海拔为1929.6米,比天坛峰高出214米,那才是王屋山的最高峰呢。我看了半天也辨不出那座山峰是鳌背山,您给帮着看看?
西北。
西·月华峰。
月华峰与天坛峰同脉,海拔1153米,因月出时光明先照此峰,故名月华峰,为赏月最佳之处。古人有诗:“露连赢海三千丈,月满楼台十二重,遥向蓬壶探海月,漫扶藜杖啸无风”,说的就是月华峰上赏月的情景。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南。
西南。
西南。
西南。
向西南方向极目远望,远山下那蜿蜒曲折的一线白色就是黄河小浪底库区水面。
西南。
西南。
南。
哈哈,转了一圈,又回到南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