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高新区观音堂


标签:
焦作南张村观音堂凤泉池玉树琼花 |
分类: 禅林撷露┈┈资料 |
“焦作市佛教寺院资料”系列之十七
观音堂,位于河南省焦作市高新区李万街道南张村,据传始建于北朝时期,唐宋明历代均
有重修,有碑记载清乾隆四年(1739)已具规模,游人颇多,香火甚盛,后风雨剥蚀加之
兵灾战祸,年久失修毁于一旦,诚为可惜,所幸尚存部分碑碣石刻等文物。1995年,经修
武县文管部门批准(李万街道原为李万乡,属修武县管辖,后划归山阳区管辖,现委托高
新区代管),在南张村两委会大力支持下,全村父老踊跃捐资,有关单位无私支援,于同
年腊月重修告竣。
观音堂现占地约十亩左右,坐南面北,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为正院,东院为偏院。正院南
部大殿即观音堂,时人多以殿名观音堂亦做寺名;东西两侧有西方三圣殿、地藏殿、伽蓝
殿等配殿。偏院主要建筑为念佛堂,佛堂旁有水池名凤泉池,池西侧有一株树龄150余年
的柳树,生长奇特,盘根错节,据传乃观音折玉净瓶之枝梢插于此而长成,2004年该树被
列为市级古树名木。有碑记载:“清乾隆四年(1739)十一月二十七日柳树冰凌开花呈冠
状,经月方融,方圆百里观赏者络绎不绝。其时适逢河南巡抚孟文礼过此,见此景观,赞
叹不已,遂捐资建东厢房关帝殿三间,塑像一堂。而后于一九三二年和一九四四年冬季,
池内玉树琼花两次重现,真奇事也”。
观音堂内现存北魏永安三年(530)一佛二菩萨二弟子石刻造像一尊,唐代七层佛雕一座,
经幢一尊,明代石刻莲花底座一个,清代修武县西南交界碑一通及关帝庙碑一通,为修武
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堂所在南张村村西地面尚遗存有大量陶片,并曾在大范围内出土石斧、陶罐、陶瓮、
空心砖、瓷枕等石陶瓷器,包括商周战国汉唐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层。该遗址1989年7月被
列为修武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