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收藏优秀博文
收藏优秀博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8,784
  • 关注人气:2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

(2019-05-29 12:42:11)
原文地址:道德经         作者:戊己真人
(2017-10-31 10:09:30)
熟悉我过去博文的朋友们都知道,过去我是不在意《道德经》的,虽然这部书在道家历史上地位极其尊崇。我不看地位,我只看写的内容是否有真传。我以前认为,老子就是一个哲学家,起码道德经写的都是一些哲学思辨。哲学也不是不好,但不属于真传的范畴,一万条哲学金句,也比不上一句真传。这是我的观点。老子生活的时代,距离商代已经太远了,周朝的那套伪学,已经大行于世很长时间了,大道早就隐了。哲学再怎么思辨,也到不了道的层面。有没有道,一听说的话就知道。老子虽然名气大,但有名的人未必得真传。

我偶然间看见一个道士发的微博,大众所熟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说有一个老道长给他讲过,这样断句是不对的,应该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当时看了非常震动,如果这么断句,那是上古真传无疑了!

这句话最后的“生三三”,就是我原来反复强调的六角星。
道德经
这件彩陶是大汶口文化的。这些交错的三角形图案,就是六角星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到了这个时候,六角星出来了,就是成丹了。三角形是表示三的意思。三和数有关。所谓象数,有象有数,一个都不能少。

所以我很惊讶,意识到自己可能看到的是被后世加工过的道德经,并不是老子的原文。

于是我今早大概搜了一下,看了看马王堆辛老太太的帛书道德经。不看则已,一看还真是惊诧。

比如“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原来我觉得这句话就是莫名其妙,哪里有什么谷神?看了帛书,才知道原文其实是“浴神不死,是胃玄牝”。这一下就清楚了。

这段话前面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不知是后世哪个蠢货,竟然在此分章了,其实“浴神不死”是接着这段关于天地的话说的,老子说的是人和天地合契时候的样子。前面他已经感受到“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了,然后很自然的守中,有了中他会感受到浴神不死,是谓玄牝。有很多所谓语言专家会扯什么浴就是谷,帛书里写到“上德若谷”的时候,就写的谷,不是浴。说明当时这两个字都有,分开用。

最关键的是,我知道老子会什么用浴这个词,马贵先师传的八卦掌的口诀,也是用浴。后面也是类似于牝的字眼,一脉相承。所以我一看到老子先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后面说浴神不死,然后是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我就知道他在说什么。

帛书里用浴的地方都被后世改成了谷,什么”谷得一以盈“,他们肯定是觉得山谷空荡荡的,得一就充盈了。但为什么前面一句是”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天得一和地得一是对称关联的,怎么从神得一直接蹦到山谷去了??这他么对的上吗?

还有一个大规模篡改的字眼,“情”都被篡改成了“静”。

比如”致虚极,守静笃“,原文是”至虚,极也,守情,表也”。后世给篡改了,因为后世人不懂守情。后世的傻子只知道静啊静啊,打坐啊。

看上下文,老子在那一段在谈“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人观万物靠的是什么?不是静呆呆就可以观万物,是至虚守情以观万物。

为什么守情?因为万物皆有情。只要守情,你就可以看清楚它。后世觉得,似乎只有动物和人才是有情的,他们不懂天地也是有情的。而且正因为天地有情,所以才会有阴符经所说的天发杀机,地发杀机。懂得天地情,才会掌握它的杀机。阴符经说,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行了,到此为止。道德经好端端一盘菜,被后世改成了屎。一代代吃屎的人已经吃惯了,你让他去吃菜他还不高兴呢。

道德经这个话题,本来不想继续了。看到上一篇朋友们的评论,尤其是一些资深读者的评论,我不得不出来再说两句。毕竟,我写博客是为了这些资深朋友,不是为了公众。

我先吐槽一下几位资深读者,你们看我的博客这么长时间,怎么满脑子还是后世的毒药??

道德经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帛书乙本)。我大概说了一点“生三三”,好几位在评论里问前面的“生一一”和“生二二”是什么意思?然后就纷纷认为,“生一一”就是生出来一个阴和一个阳。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阴阳是什么?阴阳是一种性质,一种形容,不是一种东西。就好比动静,你可以说这只狗在“动”,这只猫静止,但动和静是一种性质,是一种形容,并不是世界上存在一种物品,叫动,或者存在一种物品,叫静。同理,世上没有一种东西叫阳,一种东西叫阴,阴阳是某种东西的性质。

“道,生一一”,是指的从道生出来的,炁也罢,其它什么也罢,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东西,不是阴阳。

老子“生万物”后面紧跟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意思就是任何东西都是既有阴又有阳的。如果老子所讲的“生一一”是指的阴阳,他就直接说生阴阳了!

把阴和阳当作一个具体的物品,那是后世不懂的人的发明。伏羲画八卦,他是用阴阳组合来形容天地日月山海风雷的性质,不是说物质构成成份。

事实上,你去搜一下道德经,全篇只有一个阴,只有一个阳,就是在“万物负阴而抱阳”这句话里,剩下的篇幅老子就不提阴阳了。

顺便说一句,是“中气以为和”(帛书乙本),不是后世写的什么冲气。后世根本不懂中,更不知道中气。有时候想想,后世这些篡改人也是绝了,碰到自己不懂的,就一律认为是通假字。然后就通假成自己懂的,就满意了。

上古的彩陶,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过程都画出来了:

下面这个是生一一
道德经


下面这个是生二二:
道德经

生三三已经贴过了。

还有的古人喜欢画个综合的,从生一一开始画:

道德经
生二二就是万字符。甲骨文的巫字,就是从这里来的,所以,懂生二二,就是巫了。所以,我就不在公开场合细说了。

一比较,就看出来文字的劣势,图案的优势。真的表达核心的真传,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后世想篡改的,由于不懂行,也根本不知道应该改哪。

记得共济会说过,symbol是最好的,外人看不懂,自己人一看就明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手脚要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