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师不如你”(83)
(2022-07-01 08:28:39)分类: 教育 |
方老二好“这口子”,总是觉得撒喜糖这个伙计,充满了智慧,让干这活的人,荣誉感忒强。人本来就在屋梁上,精神和自尊也是高高在上的。他是在施舍予大众,施舍予小孩子,更是施舍予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们。
“给,永远比拿愉快!”好像是苏联老大哥什么基说的。方老二也知道这句话,是因为自己的最大的女儿方芳读小学课文,读到这句话,就问方师傅是什么意思,方师傅也是不太明白。于是他拿着个课本,去讨教方家兄弟中最有文化的老八。
老八说的简单:“人要学会奉献,而不是一味地索取!”
方老二说:“哦哦哦。是这样,不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意思吗?呵呵呵,这是苏联什么基在照抄毛主席讲的话啊!”
方老八听了特好笑,不屑一顾。没跟他理论了。
倒是自己的大侄女聪明:“我懂了,不就是助人为乐吗?”
一句高尔基的原话,不知经过几个人的“翻译”,味道不一样了。这就是汉语的丰富,也是中国人的智慧。方老二这样想着。
生活中的小溪流,总是欢腾着流淌向前。虽然没有多大波浪,但毕竟是清流,有声响,婉转动听。
生活其实有着很多的小惊喜、小确幸的。方老二真真体会到,他更会寻找这样的一份份小期待小惊喜。
他撒喜糖的时候,总是留一着,他趁人不注意,往自己衣服兜里,揣了好几把喜糖儿。
做生意人,都是鬼精鬼精的。方老二更不一般的。他总是笑逐颜开,和颜悦色,内心不停地掂量着生活中的细节。他是“笑面虎”----老八就讲过这样的话。
老八评价自己的二哥,直截了当。
他有了喜糖,也就有了“话资”的本钱。
哪家要是有个小孩子,见了他,方师傅就喊:“小朋友,来来来,叔叔给你喜糖吃哟!”你想,哪个小孩子能够经得住这么吆喝,十有八九乖乖地来到他身边。还别说,走到他身边的娃,还真有甜甜地叫着:“叔叔好!叔叔好!”
孩子妈妈一听动静,自然出来了。看到木匠师傅给自己孩子糖吃,心存感激,也就愿意乐呵地答话来。这下子,方木匠才开心呢!他遂了心愿了。
方师傅抱得别人家孩子次数多了,总觉得有什么不对。是什么呢?我家孩子与他们家孩子有什么不同吗?没有,孩子就是孩子,都是可爱的。方师傅寻思着:原来自己就是喜欢逗着那些男娃玩啊……
方师傅想到自家的“四朵金花”,也着实可爱。可就是美中不足的,他很少去抱抱她们。为什么呢?这是回家待的时间短,没有功夫同她们亲近?这可能只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不得不承认,自个还有着“重男轻女”的思想。
方师傅在锯圆木的时候,他想:要是还能生一个娃那该多好啊!没准就是一个男娃呢!
他越锯越来劲。活儿要多干快干,村书记家我还得多走动。他一边锯着木头,一边思忖着。
木匠师傅都有心数,他们大都会拿捏方寸的。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会更精明、更主动出击。
方师傅当然也不例外。
他常常想:一根圆木就是一根木头,你不去设计它,掂量它,打造它,圆木还是圆木。事在人为,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方师傅想打造一根称心如意的“圆木”了。
他想着自己刚刚四十出头,老婆小他两岁,她还可以再生一胎的。
他手中的刨子,再一次次地飞起来了,刨花一个个翻飞在地上,卷曲成一朵朵淡黄色的花儿。
他一边刨一边唱起了小调子。那是《信天游》。他从广播剧《人生》中听到的序曲。没听几集,歌曲倒是会唱了。他也有音乐细胞,就像弟弟老八一样的。
他刨着,想着:高加林为什么非要当小学教师呢,他不就像我家老八吗?老八心心念念地要上学,要读书,要考大学,结果呢?大雪年年有啊……
考不上就考不上呗,还要当什么民办教师?这个“曲线调动”要走到猴年马月啊?就是转正了,能又怎么样?拿个死水工资,还能发家致富哪?
老八同我想得不一样,我们有手有脚,靠自己力气吃饭。靠山山倒,靠水水深。人生不就是那么回事吗?!几十年的光阴,难道都用去读书、考学,才有出息?
我的四个娃,读书要是行就给读;不行的话,我趁早让她们学会手艺。任何时代,做手艺的,饿不了他们的。
我,不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吗?方师傅干活的过程,就是思考问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