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年连续降准三次有何玄机

(2012-05-13 16:42:45)
标签:

财经

宋体

利好

实体经济

利空

分类: 福禄视点

 

 

从去年12月到现在,仅仅半年的时间,就已经连续降准三次,除了经济影响之外,是不是还可以理解为管理层积极救市的态度。

 

大盘详解请关注》》》5月14日《盘中直击

 

在大家都预期降低存准金要到月末或者更往后的时间,在周末人民银行就提出了降准的利好消息。在市场又乐观已经向悲观转换的时候,管理层再次救市。

 

从去年末截止现在,半年的时间内降准三次,一方面是实体经济的下滑促使管理层作出这样的抉择,比如4月份和三月份存贷款的巨大差距。央行5月11日发布4月金融统计数据,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818亿元,同比少增612亿元。与3月份人民币贷款同比增加1.01万亿元相比,增长额环比减少3282亿元。同时,当月存款也出现较大流失,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656亿元,同比少增8080亿元。而3月人民币存增加2.95万亿元,4月人民币存款增长额环比减少了约3.42万亿元。

 

我为大家选出了一只尚未爆发的稀土概念股。该股技术形态上强于大盘指数,五月份以来,该股开始出现量价齐升的态势。同时机构的主力监测指标也显示出,该股在相对底部出现三次主力资金介入和一次资金异动,说明主力在得知高送转特大利好后开始抢筹布局,其后市极具爆发力。朋友们可点击《具有高送转的稀土概念股》查看更多信息

 

数据显示的是当前实体经济的窘境, 降准是针对实体经济的,目前财政收入大滑坡,经济有衰退迹象。长三角地区,一季度税收收入下降了近30%了,在在地产的打压下,地方政府缺钱不是一般多,而新贷的款80%以上用来还以前贷款的利息。以上这些可能是降准的主要依据。

 

关于此次降准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效果也是大家最关心的一件事情,因为现在流动性还不是很充裕,很多人还在担心市场会不会来一个一日游的行情,但是我们要考虑一下,四月的这波最终是在哪里截止的,2450的这个压力为什么一直突破不了。就是因为在关键的时刻金融地产集体歇菜导致,2450是压在多头身上的一座大山,这里过不去,空头就依然有着靠这个位置做空的优势,但是这里一旦被突破,一直到年线空头才会有做空的动力,一旦2450被突破,多头上涨的空间将会大大打开。

 

从目前来看,主导市场行情的主要是游资,而基金除了新发行的两只ETF入市的资金之外,不少还出现了减仓行为,作为市场最大的主力,不作为是当前市场难以有较大行情的主因,但是并不代表公募就一定正确。07年的牛市在5.30之前,也是游资主导的,但是并不代表游资主导的行情难以有牛市,05年股改的时候证监会一直给基金经理开会,倡导基金买入救市,没有基金相应,现在的行情和当时是多么相似,管理层积极救市,呼吁长期资金入场,证监会利好过去了,人民银行又出消息刺激股市。

 

虽然从短期来看,市场的波动确实不是很明显,但是不要低估了政策的力量,熊市的利好是会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放大体现的,牛市的利空也一样,其实政策利好很早前大概可以追溯到社保入市那个时候就开始出了,但是股市在去年年底继续跌,而现在出利好股市开始涨,就像96年到97年牛市的十三道金牌也是由无视利空到慢慢开始体现,到最后的遇到利空大盘崩盘,都是一个过程。

 

我相信我的眼光,市场对现在的政策利好的反应趋势是越来越强烈的。每个时期的利好利空都是与市场情绪有关的,熊市大家对利好都视而不见,所以熊市遇到利好就会逢高出局,对利空则会放大,加速下跌,同理牛市则相反,现在大家刚转变对利好利空的态度,以后的利好会越来越被体现,放大。利空会越来越被忽视。

 

另外 这次降准跟2月18号降准有一个非常非常相似的地方,都是在大盘出现向上突破后(2月8号和5月2号),陷入震荡调整,并都调整了7天后选择周六宣布降准,2月18号在股市持续盘整面临去年11月双底即2330时宣布降准,这次刻意选择又在2350遇到压力盘整7天后宣布降准,就应该很明确的理解为管理层是有意向市场传递推升股市的信号了。

 

我为大家选出了一只尚未爆发的稀土概念股。该股技术形态上强于大盘指数,五月份以来,该股开始出现量价齐升的态势。同时机构的主力监测指标也显示出,该股在相对底部出现三次主力资金介入和一次资金异动,说明主力在得知高送转特大利好后开始抢筹布局,其后市极具爆发力。朋友们可点击《具有高送转的稀土概念股》查看更多信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