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连续暴跌,外因起于美债危机与美元信用,内在源于上证“三角形”调整后急于“向下”寻底的需要;二者相辅相成,形成完美苟合,主力可以找一万条借口,实际上只有“向下”的方向合其“胃口”。然而今天上午这样的形势似乎有些转变,指数在低开后形成逐波回稳走势。面对这一变化我们不禁要问,市场的下跌结束了吗?
我们先来看看美债危机与美元信用问题,其实美国7月份非农就业数据靓丽,失业率从9.2%小幅回落至9.1%。同时,其6月份消费信贷环比猛增200%,从50亿增至160多亿,说明美国私人消费似乎出现转机。所谓今日美国国债被下调评级的新闻,逍遥认为仅仅是美国推出QE3前的一个假象制造,有了这样的背景美国继续印钱变的合情合理了。
我们再来看看国内,今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CPI同比上涨6.5%
虽然创37个月新高,但外围环境不确定让加息延缓成为市场的主流判断。中国下半年的“宏观政策环境”,有可能从
“紧缩政策放缓”,向“适度的、针对性放松”转变,近期不少基金公司至少在这一点上已经达成了中级反弹的时点可能顺延至4季度的“共识”。
但是2500点前市场的走势有些犹豫,究其原因:第一,蓝筹股的犹豫不前。第二,热点板块不明确,市场多为普涨。这其实是指数连续下跌后的正常反应。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在目前谨慎的同时,应该怎么去把握后市,怎么在暴跌当中去挖掘机会,这才是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
后期出现的走势很有可能是构建一个牢固的阶段性底部,不过这段日子较为难熬,因为包括国内货币政策政策面、市场流动性以及欧美债务违约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等等都需要时间。所以越是在市场最恐慌最无助的时候,我们却不能太多担忧,因为,这样的系统性风险释放,就是将所有利空放大化的过程,也是筹码重新分布的过程,报复性反弹也将一触即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