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昌镐曾经是那么不可战胜

(2012-02-16 16:20:35)
标签:

杂谈

   最近江维杰赢了李昌镐 ,中国又得了项冠军,之所以为江的胜利高兴,在于李昌镐曾经是那么强大。我把以前李昌镐如日中天时的情况介绍给大家,就更能明白江维杰的胜利的意义了。

 

    世界围棋界,竟然在不长的时间里就由中、日、韩三国鼎立变成了韩国一枝独秀,中、日两国的棋手加在一起,所获的围棋世界冠军还没有韩国的李昌镐一个人的多。中、日两国在后面大喊大叫“落后了!落后了”。但是只见与韩国的差距在喊叫中越来越大……

许多关心围棋的人都心存这样的疑问,以前听也没有听说过韩国人下围棋,怎么忽然就冒了出来,怎么忽然就这么厉害了,他们为什么这么厉害?韩国的围棋为什么在不多的时间里就将围棋的诞生国和围棋的巨人国抛在了后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谁能一句话两句话说清楚的。本文就韩国最厉害的棋手李昌镐的一些奇闻逸事写出来,可能有助于关心围棋的人解开上面的迷。

   韩国棋手李昌镐在世界围棋上的成就——相当于足球领域里的马拉多纳、篮球场上的乔丹、拳击台上的泰森。如果说除了运动内容还有何不同的

话,那就是李昌镐比他们更优秀,更出众,更值得让世人认识他了解他。因为李昌镐的成名年龄要比他们小得多,至于个人修养、个人品质更不是上述三人可以望其项背的,写下这几句话,慎审再三感到绝无半点夸张。  1996年20岁刚刚出头的李昌镐,就已经几十次获得韩国国内的冠军,近十次获得了世界各大棋战的冠军。截止到2002年5月他已经获得过13个围棋世界冠军。在国际比赛中,,屡屡将中日名手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击倒在地。这不能不让人们感到吃惊,并深究起所谓“李昌镐现象”。李是罕见的围棋天才,但是,现如今中日韩三国的超一流棋手中哪一个又不是被公认的天才呢?这些天才们身上耀眼光芒也曾让人们惊叹,让人们炫目,让无数棋迷顶礼膜拜。李昌镐出现后和他们一交手,顿使他们变得渺小起来,普通起来。   

    对于李昌镐在围棋上的杰出成就及为韩国赢得的巨大声誉,一向出言谨慎喜怒不形于色的韩国人却毫不掩饰由衷的喜悦,对中日棋界人土道:“不,韩国的围棋并不厉害,厉害的只是李昌镐一人。”这已是当前流行韩国棋界的口头禅。

    对天才的认识,应包括对产生天才土壤的了解,哪怕是支离破碎的了解,也能起到管中窥豹的效果,使我们对天才的认识更深一点更全面一点更细致一点,更接近真实客观。

    “在汉城,几乎是每三人一辆车,汽车之多,令我瞠目。可是其中外国车则如‘凤毛麟角’。我先后六次去韩国,亲眼看到的外国汽车累计不超过10辆。“(在韩国)一是不准用日语做广告,二是不放映日本电影。在韩国城市与乡村,韩文、汉文和英文广告牌到处可见,唯独不见日文广告。我问韩国朋友何以如此,他们异口同声地答曰:‘不准’。

   “自1945年8月15日朝鲜光复以来,韩国没有上映过一部日本电影或电视剧。日本歌曲也在‘禁唱’、‘禁播’之列。时隔半个世纪,韩国人始终不忘民族恨。”(转引自 《我看韩国》) 

在韩国有一部著名的音乐剧《明成皇后》,多次在韩国各地上演,观众踊跃。此剧大意是:1895年朝鲜最后一个李氏王朝被侵略者覆灭,国家被日本吞并,明成皇后被日本人杀害。全剧的高潮在尾声,明成皇后唱道:“只要能保国家,哪怕我被烧成灰烬,起来,我的臣民!”百姓合唱:“祈求朝鲜永生,啊——啊——祈求吾朝兴盛……”。当这段音乐和歌声响起时,许多韩国观众都会含着热泪不出声地与台上的人合唱,这是他们的心声。李昌镐就成长在这样一个时刻不忘振兴韩国的国土上,从他很小时就记得。不忘过去的屈辱,记牢振兴韩国的重任,是李昌镐精神世界的底色。

                 “形势于我不利时我也会急躁”的李昌镐

   

    旅日韩国棋手柳时薰,在强手如林的日本夺得了颇有影响的“天元”桂冠,并代表日本和中国的“天元”交战。他在一次回忆中说:小时候和李昌镐一起学棋,他那时和现在一点都不一样,那时(七八岁)李昌镐也又说又笑又蹦又跳十分淘气。后来再和李昌镐见面是李昌镐13岁那年到日本参加第二届富土通杯国际围棋锦标赛,这次见面我发现李昌镐一下子变“大”了,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一脸庄严肃穆,真成了“少年姜太公”了。被称为“‘少年姜太公”,不完全由于李昌镐在待人接物上超前老成,好象根本不象他那么大年纪的人,主要由于他的棋艺全然没有少年人那种幼稚的冲动和锋芒毕露,却又在不知不觉之中占据了优势,让对手败下阵。这种不战屈人的境界正是我国著名军事家孙子推崇的用兵之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输了棋而又不知输在哪,这对那些世界上的顶尖九段高手来说,是既可怕又可悲的,可怕在于找不到李的弱点;可悲在于目前这一代棋手,包括中国的第一高手马晓春在内,今世都恐怕无法“雪耻”“报仇”了。缘于李昌镐的高明“藏于九天之上”或“隐于九地之下”,神鬼莫测,有当年姜子牙用兵之神韵,所以,韩国新闻媒介称其为“少年姜太公”。十三岁的年纪,在别的孩子来讲还能躲到父母怀里撒娇,李昌镐却早早告别了顽童时期而步入了为国家荣誉而战——这往往是成年人的责任的成人年代。这之中与他的才气有关,但他的非凡刻苦和为国争光的信念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992、1993年,16、17岁的李昌镐两度获得东洋证券杯世界围棋赛的冠军。各国舆论均给他好评,称他为“天才”、“神童”、“外星人”……面对这如潮赞扬,李昌镐在《东亚快报》上写文章道:“我不是外星人,而是一个地球人,土生土长的韩国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棋下到关键的时候,我心里也发抖,形势于我不利时,我也会急躁……”赛场上,也可以看到李昌镐脸憋得红红的,头都顾不上抬,不时用毛巾擦汗,这和其他天才棋手们没什么两样。那他独特在什么地方呢?  

    八十年代来,首届应氏杯国际围棋赛,韩国棋手曹熏铉一路连出中日棋界人士的预料,连连击败日本高手进入决赛,决赛在1比2落后的情况下,反以3比2最终战胜了在中日擂台赛中曾创下11连胜神话的聂卫平棋圣,而获得了“应氏杯”冠军。“应氏杯”原是台湾富商应昌期送给大陆棋手高达40万美元的厚礼,至于韩国棋手,当时还处于“韩国人难道也会下围棋”的阶段,根本没把他们打算在内。

说起“韩国人下围棋云云”,另有一段掌故。 1988年春,日本举办首届“富土通杯”国际围棋赛,韩国派出了以曹薰铉为首的几员大将,由于此前韩国棋手还从未在国际上露过面,缺乏和中日高手对垒的经验,还没来得及出色表现棋艺,便被统统淘汰出局。这时有某国人的文章发出了“韩国人也会下围棋的疑问?”这样的言论对韩国棋手来讲肯定是相当相当刺耳,恐怕至今还会在李昌镐的耳中震荡,遗憾的是非但没有挫伤年少李昌镐的进取心,反倒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更催促李昌镐奋进了。作为当时韩国的第一高手曹薰铉来讲,“应氏杯”的决赛权是难得的“雪耻”机会,他要在世人面前证明韩国人不但会下围棋而且下得不错。在这一背景下,曹薰铉手捧“应氏杯”,回国时,汉城百姓倾城而出,夹道欢迎他从机场进城。韩国报纸喜气扬扬,以歌颂民族英雄的姿态来宣传曹的胜利。面对欣喜若狂的韩国棋迷,某国某一家杂志又不咸不淡地说了句,“也不过就是一条鱼腥了一锅汤”。作为日本棋界的一种诙谐,互相争胜的棋手之间互相诋毁攻击一下本是家常便饭,很大程度上是开玩笑的意思。但这些话,对曹薰铉李昌镐来讲大约就会认真起来,认真的结果就是在棋盘上一次次把韩国人的对手击败。

    1988年末;第二届“富士通杯”开幕,李昌镐这年13岁,已在国内成为一流高手,作为韩国代表参加了比赛,也就在这一次和儿时棋伴柳时薰重逢。这回“少年姜太公”表现不佳,第一轮便被不大出名的台湾旅日棋手打败出局。因而李昌镐当时并未引起中日高手们重视,反而觉得韩国报界对李冠以“姜太公”之称太小题大作,中国名手俞斌九段在大盘讲解时几次三番拿这“姜太公”的雅号开心,并断言,再成熟也不过是十几岁的孩子。

    就在专家们并不看好李昌镐的时候,一位业余水平的日本摄影记者却惊呼起来:“太可怕了,李昌镐。”

呆若木鸡的李昌镐

  

    摄影记者所注目的是李昌镐的脸,但这张脸并不出众:额头不宽阔,鼻子不挺拔,眼睛常常向下看,不白晰的脸上长有许多青春痘,两个嘴角向下耷拉着,一付老受委屈的样子,既没有吴清源那清秀飘逸的神采,也没有大国手坂田荣男虎视鹰瞵般的气势;既缺乏聂卫平指挥若定的主帅风度,也不具备宇宙流武宫正树的豁达潇洒……如果说他那永无表情,呆头木讷的样子也算是一种风度的话,那么,这就是人们常常见到的“标准样”,谈不上英俊,也说不上可怕。第二届富士通杯赛上,这位摄影记者拿着照相机好奇地盯在了这国际赛场上的唯一少年棋手前,想拍一张李昌镐的特写,其年龄小本身就具有新闻性。当他举起相机准备抓拍李昌镐生动的表情时,迟迟按不下快门,因为李的脸一点表情都没有,间或眼珠一动却什么声色也没露,当这记者苦心抓拍用了整整三卷胶卷,冲洗出一百多张照片后不禁大吃一惊,一百多张照片全是一副木讷讷、呆若木鸡的表情。这位判断不出李昌镐的棋艺有何优长的记者,却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说道:“这个孩子几小时都不动声色,仅此就已经十分特殊和难得,他将来绝对是最不好对付的棋手。

   《庄子.达生》中有一篇讲驯斗鸡的寓言,开始这只鸡“方虚骄而恃气”(骄傲自大);经过训练,“犹疾视而盛气”;(盛气凌人)又过了一段时间,“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庄子的意思,一个外在聪慧、强悍、伶俐、锋芒毕露的人不是最厉害的角色。相反,目光凝聚于一处,声色不外现,浮躁妄动收于心,力量凝聚于胸内,看上去呆傻似木鸡的,才是真正厉害的人呢!

一次,“东洋证券杯”国际比赛在北京举行,李昌镐提前一会儿来到了赛场,找到座位后,端坐在那里,凝视着空无一子的棋盘,比赛时间到了,对手迟迟没有出现,他就那样一动不动的凝坐着,整整等了四十分钟。而这段时间里,已有不少一流高手端着茶杯,摇着纸扇,在对手长考时潇洒地走到别人的棋盘前看起别人的开局来。就是这些潇洒的大师们却无一例外都败在了呆头呆脑傻坐着的李昌镐手下。

    马晓春在中日名人战中,四年间一连输给日本的小林光一八盘,一盘未开张,一时舆论哗然,甚至有棋迷给他去信,请他”让贤”,到了这一步,当记者问他和小林光一谁厉害时,马晓春都不认为小林光一不是不可战胜,言外之意好戏在后头,从第九盘起,小林果然被杀得抬不起头来,直至退出中日名人战。但到了1996年,马晓春和李昌镐之间总比分才2比4,仅落后两局。这一年,就世界范围而言马晓春也是千万人之上,李昌镐一人之下,他却由衷地对记者说道:“像他(李昌镐)这么年轻的棋手,不应该肓这么老到的功夫,也可以说是几百年出一个这样的人,真是很难得的人才,大概是上帝专门派他来下围棋的吧。”讲过此话后,马晓春已经一连输给了李八盘。我国另一位九段国手曹大元在“真露杯”中日韩三国围棋擂台赛中,几乎没有他没赢过的世界一流高手,但接连三次均受挫于李昌镐,他这样评价李:“他像机器人一样,几乎没有什么情绪,……不带情绪就是很厉害的,这一点,他绝对是世界第一。”

 

李昌镐的内心世界

 

    李昌镐1975年7月29日出生在韩国全州一个钟表店主的家庭里。他的围棋环境很普通,爷爷是他的启蒙教师,水平很一般。他爸爸是通过李昌镐的围棋活动才了解到一些围棋基础知识。六七岁的李昌镐曾向全州的职业六段棋手田永善学棋,等到九岁就获得了韩国的全国儿童冠军。田永善见李昌镐堪可造就,就将他推荐给了自己的好朋友曹薰铉。这对李昌镐来讲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大事,他能有今天,全赖遇到了一个棋艺上十分出色而人品极佳的老师。  1984年,九岁的李昌镐正式向曹熏铉拜师,离别了全州住到了汉城曹的家中,做了曹的弟子。当时曹薰铉刚过而立之年,正是自己棋艺走向最后的成熟之时,围棋界的惯例,一般到五六十岁自己下不动了才收弟子的。曹薰铉从1980年起包揽了韩国所有九项大赛的桂冠,成年累月的征战占用了他相当多的时间,但他还是不顾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和围棋界的惯例,收下了这位弟子,吃住和自己在一起,从此也为自己日后的围棋生涯培养了一位敌手。如果没有李昌镐出现,曹熏铉至今还会把大多数冠军紧握在自己手中,每项冠军都是十几、几十万元人民币的经济收入,曹熏铉教出了李昌镐,等于拱手将每年近百万元的巨大收入让给了李昌镐,对于这等“傻事”,中日围棋界都曾有许多传闻,说李昌镐家出了50万美元巨资聘请曹薰铉教李昌镐下棋……。对此一说,李昌镐对中国《围棋天地》记者答道:“纯属谣传,我和师傅的关系很单纯,我的家只是为我支付了最基本的生活费。我的家境虽算殷实,但也不到那种程度。”

    经过曹薰铉苦心不为名不为利的栽培,拜师仅两年,李昌镐ll岁时入段。拜师的第四年,李昌镐就在韩国“围棋王战”中脱颖而出从叔叔大爷们手中夺走了冠军。1988年,14岁的李昌镐战胜众多高手获得了向恩师挑战“最高位战”的资格,第一次直接向老师发起了冲击。1990年夺得了韩国六大棋战的冠军,1992年,他仅给教师留下一项桂冠,而从老师手中拿走了11项冠军,此后韩国棋坛就成了李昌镐一人独霸的天下,常年保持着十一、二个冠军在自己手中。到今年为止,李不但得世界冠军和若干次世界亚军,并多次在中日韩三国擂台赛中守住最后的阵地,使这一比赛的冠军始终没有流失过。

    短短七八年间,韩国的围棋由开始的不堪一击到现在称霸世界,各种国际大赛的桂冠十之八九全在韩国人手里,如今国际棋坛成了韩国一枝独秀,中日在其后紧追不舍的局面,李昌镐功不可没。他不但成了韩国的大明星,也成了无数中国棋迷的崇拜偶像。但在自己的老师面前,他永以学生自居,没有一点功成名就的明星样子。

    1996年初,第三届应氏杯围棋赛在北京举行。曹薰铉、李昌镐都到京参加。一天棋赛完的早,场内的很多棋迷纷纷拿出本子请李昌镐签名留念。他们簇拥在离曹薰铉棋桌不远的地方,曹熏铉也结束了比赛,正和对手进行复盘研究。面对一双双敬佩而渴望的眼睛,李昌镐的第一个反应是回头看了看老师,就在李回头的一瞬间,曹也正好看着这边举着本子的人群,曹李二人的目光交汇,曹对李征询签不签字的目光不置可否,马上低头又研究起棋,见此,李昌镐坚决拒绝了签名,这年李昌镐已离开师门近十年——老师依旧是老师.

    李昌镐在和人说话时,只要对方不坐着,他就一定站起来,微微低着头,声音也压得很低,这时你才会意识到他也有不成熟的一面,拘束得像个孩子,是一个非常有教养的孩子。李昌镐应邀来中国,因为是世界名人,每次都受到贵宾般的接待。他住的房间里所有名酒名饮料一应俱全。某次一帮中国记者非要到他住地采访找他聊一聊,他答应后把客人让进客房,主人却不见了,正当大家狐疑,他提着一大兜刚买的可乐什么的进来了,客房中的还是不动。  有次李昌镐来京赛棋,又随他跟来几个韩国的少年崇拜者。赛完,临别,接待的人见他把他那帮小哥们叫到了一起,拿出一叠钱,给每人发了一些,叫他们放到各自的枕头底下,以答谢饭店的服务人员。中方人士问他是否是韩国棋院的规定,李昌镐说:他们都还没挣钱,这钱我应该出。

    李昌镐第一次拿韩国国内的冠军,韩国大宇公司破格奖给他一辆名牌汽车。当记者问他如何处置这辆贵重轿车时,李答道:送给我爸爸,感谢他的养育之恩。那时李未年满18岁,不能驾驶汽车,现如今他已二十多了,挣的钱买辆车早已不在话下,但他每天仍是乘地铁到韩国汉城棋院。汽车在今天中国人眼中犹如宝马,自古英雄配宝马,也是中国的传统。有钱愿买车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不是生活之必须,声色犬马历来是相辅相成的,这可能是李昌镐不坐小汽车的原因吧。

    大约是李昌镐拒绝签字一事后来经老师批准了,以后在上海又有棋迷请李签字,李一笔一划写得十分认真,据说汉字写得还很工正,给人较深印象。当有人问李昌镐对此次比赛的估计和能否夺得冠军时,李昌镐竟引用了中国人常用的政治术语,“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作答。顿使在场中国人对李刮目相看——足见李昌镐除围棋外其他方面的修养也不差。和此事形成反差的是:每当看到中国的年轻名手们给人签名留念时,他们写下的汉字都不忍卒看,实在是有伤棋手的风度大雅,生为中国人写不好方块字的自己名字,况且专修的又是“琴棋书画”四大传统之一。李昌镐的高明,不仅仅是表现在棋艺上。

    李昌镐现在成了韩国最知名人士之一,有几所韩国名牌大学表示要“特招”李昌镐入学,对此颇有诱惑的特招意见,李昌镐考虑再三还是婉言谢绝了,他说:我这辈子恐怕只能是下棋了,到名牌大学上学并不能有助于我在围棋上的提高,我也不可能专心于学业,不过是镀镀金,我不愿作个名不符实的大学生。韩国国会曾作过决定,免除李昌镐的兵役,但最近又传来李昌镐当兵的消息,只是允许他参加世界大赛,不算他违犯军规,李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决定。

为国而战的李昌镐

 

    1995年的东洋证券杯半决赛在中国举行,马晓春淘汰了曹薰铉后,李昌镐被在场的中央电视台记者们“逼”到了赛场一角,他实在无法躲避了,一改往日说话的扭捏拘束,决绝地说:“马晓春赢了我老师,决赛时我一定为老师报仇。”这种视棋手的荣誉,也是国家荣誉高于一切的态度,在短短的两句话中表达无遗。通常各国棋手凡涉及比赛话题大都含蓄模糊,像李昌镐这样感情冲动的仅此一例。在其他国家,包括中日棋手身上则较难见到象李昌镐这样,把如此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棋的胜负紧密交织在一起的现象。

    但是,在胜负通常很难预测的围棋赛中,事先郑重声明“报仇”,谈何容易,然而李昌镐没有食言,从讲过这话以后,至今已过去两年有余,中日等围棋高手向他挑战不下几十次,但很少有人战胜他,包括被他暗中点过名的马晓春。

    历史上,韩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只是近几十年的事,以前是中国的从属国,后来又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所以韩国一旦独立,更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李昌镐的棋上和为

人上都体出了一种为国而战的豪气,缘于此,在李昌镐功成名就的今天,他还是每天用功达十几小时,每天钻研棋谱至深夜,这也是其他棋手无可比拟的。对于自己的围棋生活,李昌镐曾这样介绍过:“去年 (1995年)共下了76盘正式对局……因为都是每方5小时的挑战赛,所以稍感疲劳。不过比起前几年一周下三盘甚至.四盘棋要好多了。”一年下了 76盘正式比赛,其中不少一盘棋要下上两天,平均每两三天就一盘,这种比赛密度恐怕不排世界第一也是前列了。职业棋手没有一定高质量高数量高强度的对局,棋艺难免因荒疏而毁于随。常见一些文章评论到我国某棋手时说:“某某某、某某没进入状态……一类的话,而像李昌镐每两三天就一场正式比赛,他每天都肯定在状态之中,想出都出不来。

    另一韩国籍的世界冠军刘昌赫某次谈到李昌镐时,以无比钦佩的口气说:“李昌镐……无论是坐着、站着、醒着还是睡着,他一心想着的只是围棋。” 

    生活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一种思想境界上的升华,仅仅凭着对围棋的兴趣或是为了实现狭隘的个人之私利,是很难做到像刘昌赫口中的李昌镐那样,除棋以外一无所有的程度。相反,只有将兴趣、事业和为国家为民族而战的使命感紧紧结合在一起时,才会如李昌镐那样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所追求的事业上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