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我看秋山
                
—-祁可宪中国山水画掠影
         http://s16/bmiddle/567292d0gd8442602554f&690
                
祁可宪先生在作画                叶福惠摄影                 
  
一
   
虽为书画艺术的门外汉,我却有幸走近书画名城开封的一位位书界画坛名家,游学于他们气象万千瑰丽多姿的水墨丹青世界,听其心语,寻其跋涉之足迹,品味那一脉相传的“皇城根”的独特文化气息,像被启蒙的小学生,敬畏着,快乐着,激动着,有时又惶惶然,为自己的才疏学浅甚至无知,也唯恐我的文字,曲解了诸位名家的艺术形象,玷污了我心中那份神圣的责任。
   
采访中国山水画画家祁可宪先生,是在他充满艺术氛围的家中,画室透着春意,人平易又亲切,但极低调,腼腆少语,他说,他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面对采访的麦克风,自己什么都忘了。虽然我没有麦克却只有一只笔。许是初次谋面,我的采访技巧欠佳,“剜到篮里都是菜”,可我篮里的菜寥寥无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我不是讨巧之人,又该如何用文字为他画一幅小像呢?
 
    
 http://s15/bmiddle/567292d0gd844209a84ae&690 
祁先生作品之一
   
二
   
蓦然间,客厅墙上一幅八尺长的大金碧山水画,让我久久凝神伫立,继而豁然开朗。
   
画家仿佛独立万山之颠,放眼苍茫大地秋色。近峦叠嶂,林木森森,红叶点缀,银瀑飞溅,碧波荡荡,而云雾飘渺处,远山逶迤,似隐又现。整个画面清丽雄浑大气,笔墨简约但情感细腻,又透着灵动和信手拈来的情趣:飞鸟归林,渔舟唱晚,一曲山径,一座小桥,蓝衣农人牵头毛驴悠然而回。浓淡相宜、层次丰富的色彩表现中,山头、树梢、水面上皴染的金色,不仅使秋意更浓夕照更真,也使画作有一种清逸妍雅的梦幻之美。此画题书曰:秋山正是好颜色,夕阳又抹一层金。
   
宋人姜特立《野步》诗云:何人三昧手,画我看秋山。我非三昧手,可我笔下的祁可宪先生,不应是一座沉默厚重、内涵丰富、硕果累累的秋山吗?
      
 http://s15/bmiddle/567292d0gd84424c1f36e&690 祁先生作品之二
    三
   
祁先生认为,中国山水画包罗万象,山水林木、亭台楼阁、舟船车马,人物花鸟、云霞日月等等,其构图布白、笔墨色彩、疏密节奏十分讲究,繁则沉闷,少则单调,更难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蕴、意趣和意境。这决非一蹴而就或一日之功。
    少年时的祁可宪喜欢画画,五分钱买本杂志,看熟了,翻烂了,仍舍不得扔,就在上面反复练线条;考入第一届招生的开封市工艺美校,一本《芥子园画谱》,在同学间争相传阅,手抄临摩。他师从贾慎斋、张光斗、蔡德全、张景豪等名师,崇尚并学习李可染、黄宾虹、傅抱石等山水大家的笔墨画风。为画画,部队转业后在开封市劳动局工作,1987年各区文化馆恢复后,他毅然要求从事自己挚爱的文化工作,在顺河区文化馆一直干到退休,从事群众艺术,开办书画培训,挤时间坚持挥毫泼墨,直抒胸臆。四十载艰辛艺术历练,痴心孜孜以求,泥古出新,厚积薄发,他的写意山水渐进佳境,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具时代活力、既苍润雄浑又清雅隽逸的鲜明个人风格。
 祁先生作品之三  http://s9/bmiddle/567292d0gd844221fd018&690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祁先生在步入天命之年后,仍坚持深入名山大川采风写生,坐拥山水,体悟天地之心。他在感受山川之个性:太行、大别山的古朴浑厚,泰山的雄伟壮丽,华山的险峻嵯峨,黄山的幽奇秀美;他在细品四季之变化,古人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能言,人能言之。他要为之“代言”,将天人合一的心得思考,升华为“胸中丘壑”,交织着他的爱恋激情,用笔墨幻化出仪态万千的山川形象,挥洒出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
  
祁先生最喜画秋山,擅长用远近的视觉差别去表达山水深邃高远的意境。他的《云断溪山》,酣畅泼墨为峦,枯笔钩皴骨线,苍松红叶点染其间,透出一派生机和几多天趣,一抹轻云横曳飘向远山,也飘散着诗意余韵,构图简洁,笔墨雄阔,刚柔、浓淡、黑白、疏密,皆对比强烈又相得益彰。
   
而扇形《溪山初雪》,呈现一幅具有“静”、
“净”东方意境的冰雪世界,大块留白似无色的泼墨,露出简笔勾勒晕染的连绵雪峰,弯弯一条山道,一棵苍郁挺拔的迎客松,仿佛在引你穿越千年,寻那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诗词)。同样以白色为基调的竖幅山水画《乱泉飞入翠屏中》,白色中蕴含着深浅浓淡的丰富表现力,间或有墨化的涌流旋涡,画家还不忘在泉水上飘二点红叶。那飞泉从天而降,意连气贯,用笔狂放恣肆,“乱”而不涩,然动感十足,连泉下的绝壁青松,也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交响曲而倾倒。祁先生另一幅《桐荫读画》,浅淡的远山溪流衬托着浓郁的山石绿树,桐荫映掩处,小茅屋内隐隐两人在观画,其实屋内屋外皆画也,此画作色彩艳丽而格调清新,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祁先生作品之四 http://s12/bmiddle/567292d0gd8442389e15b&690
 
   
清叶燮曾言:“画者,形也,形依情则深;诗者,情也,情附形则显。”祁可宪先生常用出神入化的一支笔,营造出流淌着诗意韵味的画境,他的山水画是心底涌出的或高迈或清雅的诗,画的标题是诗,画常有题诗,连落款也精心着墨,成为这诗情画意中构成中的一个艺术符号。
   
祁先生的“秋山”上,常是“云断”烟连,那云烟,多是空渺轻柔的,他的画作《云起山更深》中,却是云潮翻滚,弥满画面,远山衔一轮朝日欲出,近处三山错落有致,像海涛中飘荡的小舟,山石嶙峋,林木苍劲,一袭山径草屋点缀出盎然情趣。祁先生有诗云:烟云出没有无间,半是虚空半在山。我亦闲中消日月,幽林深处听潺湲。诗也画也人也?
     
http://s4/bmiddle/567292d0gd8441f563923&690 祁先生作品之五
   
四
    我在读画中读人。
   
祁先生没有“故事”、人没有雅号、画室没有斋名,谈到证书和以往资料,他淡淡一笑说,大多找不到了。问他满意的作品,他断然说:没有!还补充说,看到过去的画,有时真想撕掉。而且,他为什么婉拒讲评自己的画作而让我去琢磨(外行作难啊)呢?
   
那是一种淡薄名利、虚空的胸怀,如他笔下“无中生有”、变幻莫测的云烟,而云起山更深也,虚空也是一种丰盈,更是一种大智。画为心迹。他不善言辞,似沉默的秋山,“人与秋山一色清”(李白),他只用他写意山水的艺术语言,痛快淋漓地表达着他的全部情感、领悟、跋涉、探索,享受着“闲中消日月”、“幽林听潺湲”的人生之乐。细细揣摩他的画作,的确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厚重意蕴,那可是中国画推崇的“神在象内,旨在味外”?我还认为,心性澹然内敛者,有时比张扬雄心者更可怕,大多骨子里蕴藏着一股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在埋头苦干中,必然会创造出打动人心的更高层次的艺术作品。
   
这便是我交上的一份读人心得,及格否?我忐忑。
http://s5/mw690/567292d0gd8442780f734&690
   祁先生作品之六
《秋山正是好颜色,夕阳又抹一层金》
                                  
祁可宪简介
   
祁可宪
 河南开封市人,毕业于开封美术学校,原任开封市顺河区文化馆馆长,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山水研究会会员。河南省花鸟协会会员,并受聘河南省书画研究院特邀画家和开封市书画院特邀画家。擅长中国山水画,兼写花鸟,其山水作品曾参加“开封、南京书画联展”、“六大古都联展”、“七大古都联展”、“中国新时代”和“巴黎铁塔艺术杯”书画大奖赛等省内外大型书画联展并多次获奖。花鸟画参加河南省第四、五、六届花鸟画展。其作品被《河南省花鸟画集》、《海和大地》、《中国青年美术家》、《中国美术家》等画集、刊物收入或刊载,他本人被列入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