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词典——娭 毑
(2013-05-15 16:18:17)
标签:
娭毑词典糊涂湖南令人生厌 |
分类: 文化阅读 |
根据某某浅薄的知识、阅历和思考,某某以为,故乡湖南是中国民族融合的主要交汇点之一。在湖南,可以找到河洛华夏族甚至蒙古族、东夷吴越、南越、西部苗瑶侗巴各方的人种痕迹。湖南人以汉族为主,但早已不是中原汉族,湖南的少数民族也早已不纯粹。这种民族的交融杂汇,使湖南的方言多如牛毛,往往一条小溪、一座小山两边,人们操着不同的语言。湖南的方言千姿百态,语言表达独特而丰富。
“娭毑”(āi jiě)这个词就很独特,在我游历的其它省份没听说过。口头称呼祖母的用词,大多数地方是奶奶,还有的是婆婆或者阿婆,只有湖南人称“娭毑”。与奶奶一样,“娭毑”首先用于称呼自己的祖母,然后用于对年老妇女的尊称,所以就有很多“刘娭毑”、“王娭毑”、“张娭毑”。外省人到湖南,或者本省人到了省内其它陌生地方,如果要问路什么的,找一个年龄足够做祖母的妇女,先叫她一声“娭毑”,这“娭毑”一定会非常慈祥!一定会热情地详细地给你介绍,说不定还会给你带路。相反,如果你的家乡称祖母为婆婆的,就要注意了,千万别在湘中一带称呼人家为“婆婆”,那是大不敬,湘方言中“婆婆”有老不中用的意思,是蔑称,是冒犯,你尊称人家“婆婆”, 人家“婆婆”可不领情,可能会骂“你父母少教导”。
“娭毑”这个词是尊称没错,但时代在发展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全国人民都希望自己永葆青春,希望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原来被叫“奶奶”的,你叫她阿姨好一点,原来叫阿姨的,你叫她大姐好一点,你如果还象原来那样叫,人家奶奶可能会暂时耳聋,不理你,如果你锲而不舍连叫几次,奶奶可能会愤而作色:我有那么老吗?湖南人也一样,除非是那些“娭毑”真的很老了,看上去自己也有点倚老卖老了,叫人家“娭毑”没问题,多数情况下,或者你没有把握搞清人家“娭毑”的年龄,你还是叫阿姨或姐姐比较好,否则人家“娭毑”不乐意,搞恼火了,“娭毑”可能会噎你一句:没长眼睛啊?湖南人爱憎分明,有点喜怒形于色,心直口快,不过,湖南人说完了就没事了,不记仇。
“娭毑”是由“堂客”成长起来的,“堂客”是“娭毑”的前身。“堂客”首先是“老婆”的意思,“讨老婆”在湖南叫“讨堂客”;其次,“堂客”指所有结了婚的女人,“堂客”们生了孩子,孩子长大了结婚,也生了孩子,这时,“堂客”就晋升为“娭毑”了。当然,那些没有孙子的年老妇女,也是“娭毑”。
“娭毑”就是奶奶,是尊称,但在湘方言中,“娭毑”的含义似乎又不是奶奶可以完全替代的,湖南人善于把语言发挥到极致,语气的小小变化,同样的词语含义就大不同,要不怎么说湖南的语言表达独特而丰富呢。日常生活中,如果孙子加重语气大声对喋喋不休的“娭毑”叫一声:“娭毑……”,那是孙子不满了,嫌“娭毑”太啰嗦了;如果一个女孩、女青年或中年女性反应迟钝或办事拖拉,关系亲密的人会叫她为“娭毑”,那是揶揄和挖苦;如果有年龄比较大,但还不够当“娭毑”的妇女,不顾别人感受,起劲地说一些糊涂话,或者装糊涂说一些假话,别人听得不耐烦了,又懒得跟她辩驳,就会厌烦地说一声:“娭毑,我们晓得了……”,那是轻度抗议,没说出来的意思是,你老糊涂了吧?或者,你在装糊涂吧?请你闭嘴!闲谈中如果人们提到这种糊涂或装糊涂的女人,会说一句意味深长的省略语:“这个娭毑……”,暗含不屑和厌恶。
这种年龄并不太老,可能还年富力强,但经常说一些糊涂话,或者装糊涂,反复说一些废话、假话,操一些陈词滥调的“娭毑”,有没有见过?很常见!但这种“娭毑”不一定是女性;在很多庄严场合,经常有一些人士衣冠楚楚,正襟危坐,道貌岸然,以伟光正的身份,没完没了地说一些自欺欺人、令人生厌的“娭毑”话,让人忍不住想对他吼一声:娭毑,麻烦你闭嘴好不好?!
杂谈:
奥运落幕说奥运:伦敦与北京(2012-08-14
15:28:48)
文明城市的小悦悦和大悦悦 (2011-10-22 08:42:03)
散文:
湘行散记(四):朝南岳 (2012-09-06 11:08:33)
那一年 我与麻雀家族(2012-05-22 15:18:57)
稻田明月也经历过——写给举火把走五小时四十里上学的女童 (2012-03-27 10:19:44)
诗歌:
我的启蒙老师----大自然 (2011-09-09 1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