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卍善无畏
卍善无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69,014
  • 关注人气:6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西安木塔寺——帝都佛教的旗帜,西安兴衰的标志

(2017-02-12 16:06:00)
标签:

善无畏

木塔寺

庄严寺

总持寺

长安

分类: 参访佛寺影像札记

  凡以佛教文化论及西安,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两座佛塔——慈恩寺大雁塔与荐福寺小雁塔,两座雁塔均为砖塔,建于唐代,取用典型的唐塔四方构造,只是塔的大小与其兴建因缘不同而已。

    可是如果您深爱西安这座城市,并且了解始兴于隋唐而建的西安古城的话,您可能会发现西安作为中华文明的西方帝都,无独有偶,在唐代兴建这两座雁塔之前,还有更古老、更高大的两座隋代所建的木塔,在古长安历史中渊源流长。

陕西西安木塔寺——帝都佛教的旗帜,西安兴衰的标志

    今人常引用“条条道路通罗马”这句话比喻西方文明的鼎盛,但可曾知作为伟大的中华文明,公元四世纪,长安即已成为“秦中自古帝王州”。长安城地处中原腹地,是河西前往西域的枢纽,向八个方向出城均可抵达遥远的陆路和海路尽头,因此长安城是“万国衣冠拜冕旒(长安)”,唐代高僧从谂曾发出“路路大道通长安”的感慨。

陕西西安木塔寺——帝都佛教的旗帜,西安兴衰的标志
 长安隋代禅定寺遗址

    当唐玄奘返回长安时,两座雁塔均尚未营建,他一定是踏着落日余辉,仰望着城内那两座高耸云端的木塔而云归长安城的。那两座木塔是长安帝都佛教的旗帜,更是西安兴衰的标志。今天笔者就为大家揭开尘封在古长安标志性建筑——两座隋代木塔前世今生上的神秘面纱。

陕西西安木塔寺——帝都佛教的旗帜,西安兴衰的标志
 西安木塔寺现存简易佛堂

    隋代是长安大规模建城之始,而作为一个帝都之城,隋文帝与隋炀帝因缘际会为这座千年古城建起了两座地标性建筑,即两座大型木构佛塔。长安城自古即与佛教有深刻因缘,并且佛教也一直护佑着这座帝都的兴盛。在建隋大兴城(唐更名长安城)之初,总设计师宇文恺建议在“九五之尊”的上位处建大兴善寺,城东南部高地建青龙寺,而城的西南处地势低洼,有必要调节风水,兴建有高层建筑的佛寺,以固隋朝江山社稷,以兴大兴城统治基础,调整和优化城市建筑与风水布局。

陕西西安木塔寺——帝都佛教的旗帜,西安兴衰的标志
 西安木塔寺生态遗址公园

    《两京新记》卷三载“永阳坊……半以东大庄严寺,隋初(置),(仁)寿三年(603)为献后立为禅定寺。宇文恺以京城西有昆明池,地势微下,乃奏于此建木浮图,高三百卅(尺),(周)匝百廿步。寺内复殿重廊,天下伽蓝之盛,莫与之比。”《长安志》卷十增记:“大业七年(611)成。”这座禅定寺是隋文帝为独孤献皇后所立,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名为庄严寺,唐宣宗大中六年(852)改名为圣寿寺。

    隋炀帝继位后,为纪念其父亲的功德,在文帝为献皇后兴建的禅定寺旁又建起了一座大型佛寺,取名大禅定寺。该寺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名总持寺。《两京新记》卷三载“(永阳坊)半以西,大总持寺,隋大业元年(605)炀帝为父文帝立,初名禅定寺。制度与庄严两只(同),亦有木浮图,高下与西(东)浮图不异。”

陕西西安木塔寺——帝都佛教的旗帜,西安兴衰的标志
 西安木塔寺遗址简介

    史籍告诉我们,为调节大兴城西南低洼的问题,隋文帝尽其夫妻之爱敕建禅定寺,隋炀帝尽其父子之孝敕建大禅定寺,两座佛寺相连,东西共占据了大兴城永阳坊的全部,并且尤其特殊的是,为调整长安城的风水,建起了高三百三十尺(约110米),周长一百二十步(按古时“一里300步”计算,约200米)的两座大型木塔。自此,大兴城就有了他的城市地标——两座禅定寺木塔,遥遥指示着由四面八方前往朝拜长安的万国众人。

陕西西安木塔寺——帝都佛教的旗帜,西安兴衰的标志
 西安木塔寺现存于山门殿上的寺名匾额

    要知道,在隋一代,能够建立起高百米,单面边长半百米的大型木佛塔建筑是相当不易的。如果不是为了兴建大兴城的百年大计,不是隋朝倾其国力的帝王之资,中国任何一座佛寺是建不起如此宏伟的木塔高层建筑的。因此,这两座木塔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建佛塔,仅次于唐武则天在洛阳建起的通天浮屠(推算在150米以上)礼佛堂。

    隋亡唐兴,李唐王朝建都于长安,为效仿隋代两座木塔,故兴建起大慈恩寺大雁塔与大荐福寺小雁塔,这两座唐塔因使用了砖石结构,故而流传至今。至唐武德一代,这两座分别名为禅定寺与大禅定寺的佛寺,被更名为大庄严寺和大总持寺。整座长安城的南部一线形成了隋代两座木塔与唐代两座砖塔遥相辉映的四塔并存格局。

陕西西安木塔寺——帝都佛教的旗帜,西安兴衰的标志
 西安木塔寺遗址现供奉的菩萨铜像

    隋唐两代的所有国人与外来异邦人士,对待长安城这两座禅定寺木塔就尤如国人对待今天上海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和金茂大厦一样,可谓争相登临,纷至踏来,塔的细节形状我们今天已无法揣摩,但仅从留下的隋唐诗句中可见当日木塔之鼎盛景象。

    岑参《登总持阁》诗云:“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诗:

闰月再重阳,仙兴历宝坊。帝歌云稍白,御酒菊扰黄。
风铎喧行漏,天花拂舞行。豫游多景福,梵宇日生光。

陕西西安木塔寺——帝都佛教的旗帜,西安兴衰的标志
 西安木塔寺山门殿侧壁
   
孟浩然《登总持寺浮屠》诗:
半空跻宝塔,时望尽京华。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四郊开帝宅,阡陌逗人家。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窥公德见,弥益道心加。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想见当时的长安城是何等的气派,两座木塔高耸入云,万邦来朝,无不为此宏伟气象所折服,这两座佛塔也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成为帝都长安的旗帜高高飘扬在中华大地上。

陕西西安木塔寺——帝都佛教的旗帜,西安兴衰的标志
 西安木塔寺偏殿遗址

    未料此后二百年,唐武宗灭佛。据《唐会要》卷四十九载:会昌五年(845)七月,武宗下令并天下佛寺,长安城“宜每街各留寺两所,每寺各留三十人。”也就是说长安城仅留四座寺院:左街留慈恩寺、荐福寺;右街留西明寺、庄严寺。(据笔者考证:此左右是以西安市的朱雀大街为中线,而非现长安街。)

    唐武宗灭佛对长安城佛教的打击很大,但是,从留下的四座佛寺选择可以看出,唐皇帝可以毁寺,但对于长安城有重要风水调节作用的佛塔是不敢拆毁的,所以他选择留下的寺也就是有两座木塔与两座砖塔的皇家佛寺。从此,总持寺消失,长安城仅留下庄严寺,但两座木塔却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继续护佑着长安古城。

陕西西安木塔寺——帝都佛教的旗帜,西安兴衰的标志
 西安木塔寺公园

    木构是易着火腐朽的,此后唐宋两代,两座木塔虽稍有毁修,但其结构牢固,百年不倒,直至隋朝七百年后的元代末年,两座屹立在长安城近千年的隋代木塔终于毁于战火,彻底坍塌消亡了。那种消亡也是标志长安城隋唐繁荣盛世的消亡,木塔见证了长安城的兴衰,也象征着中华文明的存亡!
陕西西安木塔寺——帝都佛教的旗帜,西安兴衰的标志
 西安木塔寺残存山门殿门洞

    又七百年过去了,中华文明迎来了复兴的一天。两座在隋唐两代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木塔被中华文明的继承者们从浩翰史籍中找到了形状,在扼腕痛惜于昔日辉煌之余,复兴中华文明的西安人民重又唤起了对木塔的回忆。

    20099月,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决定在原木塔寺遗址的基础上建设木塔寺遗址公园。木塔寺遗址公园位于今雁塔区木塔寨村北,北临科技六路,南靠科技八路,西接唐延路,东依太白南路西安文理学院。而复建时的木塔寺尚仅余清代所建的山门、东西偏殿和法堂残存。

陕西西安木塔寺——帝都佛教的旗帜,西安兴衰的标志

    如果您来到西安,在参观了唐代的大雁塔与小雁塔后,建议您也能来木塔寺公园寻幽探古一番。中华文明是一个反复兴盛衰微而又不断崛起的文明,在木塔寺有盛唐帝国的繁华香烟,更有国破家亡的无尽愁惆;有隋唐帝王的美好祈愿,更有寻常百姓的拜佛求安!中华文明在此接续着千年文化,这座木塔寺作为西安佛寺的代表更讲述着历代兴替的沧桑故事!

陕西西安木塔寺——帝都佛教的旗帜,西安兴衰的标志
 西安木塔寺园艺复建的“高塔”

    如今,在木塔寺公园您可以看到一座砖土结构的山门殿遗址,更可以找到一座为纪念曾经的木塔而横卧在地面上由园艺建筑复建的“高塔”。不得不说,西安的建筑师使用这一设计确有为纪念隋代木塔的妙笔生花之感。佛教有影堂、影骨之说,笔者建议将此园林建筑命名为隋代木塔的影塔,他就是当年百米高塔的影子,牢牢地刻画在西安帝都的城区,深深地烙印在中华儿女的心间!

陕西西安木塔寺——帝都佛教的旗帜,西安兴衰的标志
 西安木塔寺的塔型园艺绿地

    若问兴衰多少事,请君试看长安城。北风殇,长安悲凉,残月谁来叹兴亡!一千四百年前,木塔见证了大兴城的肇始;一千四百年后,木塔存于西安城的遗址。有形的木塔虽然倒下,但心中的木塔永远屹立!让我们复兴中华文明,再现长安盛景!

  相信终有一日,中华文化再昌盛,路路大道通长安!


2017212日于上海英德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