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卍善无畏
卍善无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68,108
  • 关注人气:6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缘起崇明镇海佛塔塔铭谈谈佛家之静、定、安

(2016-05-15 17:07:28)
标签:

善无畏

镇海塔

佛学

静定安

崇明寿安寺

分类: 佛教文化杂谈记

 四月初八浴佛节,与知己善友聊起上海的十八座佛塔,特别是上海唯一一座位于海岛之上的古佛塔——镇海塔,他位于崇明寿安寺的后院金鰲山上。清光绪十九年(1893),崇明百姓为镇伏海潮,在金鳌山上建造(因史载有祥符塔院故或为重修)起一座高13米左右的“镇海塔”,又名寿安寺塔。

缘起崇明镇海佛塔塔铭谈谈佛家之静、定、安 该塔为三层六角形双檐砖石塔,塔身朝南有门,可登梯而上至塔顶面海眺望,以观海情。塔正南面有清光绪十九年(1893)制的砖刻匾额数块,刻有“宝藏兴焉”、“镇海塔”等字样,另在塔身三面有篆书“定”、“静”、“安”三字。

 善友问及:此塔塔铭的“定”、“静”、“安”三字是何来由?他们之间又有何因果或者逻辑关系?一时兴起,倒是想借此因缘来谈谈静、定、安三字的由来与佛家喻意,作为一份佛祖诞日的纪念礼物留存相赠。缘起崇明镇海佛塔塔铭谈谈佛家之静、定、安

 静、定、安三字如果论其出处,应该是儒家用语,语出儒家经典《大学》,原文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是说知道自己的目的,定是因为知道目的所在,然后意志才会有定力,有了定力后才会不浮躁,随遇而安,这样能够思考自己和社会的问题,最终对所要做的事情可以有所心得,并最终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儒家学派是入世哲学,所以他所奉行的是知止,然后由定至静,由静后安,最后安而虑,虑而得到治世之道。儒家通过定、静、安寻找的是动的方法与启示,许多现代人可能不知道儒家历来是奉行静坐修心的,但他的静坐目的是能够静滤思维,最终修到的却是如何起心动念的入世之法。所以儒家将静、定、安排序为定、静、安,最后又指向了虑和得,这在您平时工作进取处事的过程中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致胜之道,但美中不足之处是为了最终的虑和得,又破坏了好不容易得到的安静之态。

缘起崇明镇海佛塔塔铭谈谈佛家之静、定、安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后,进行了长期佛教的汉化,其中大量的儒家子弟学佛参禅,并使用了儒家的语言来诠释佛家的哲理,而这静、定、安三字也就成为了佛家运用的一个很好的语言案例,只不过其顺序和目的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果您去参访佛寺,会看到佛殿外挂着不少名牌,其中有一块写的就是“止静”,而“止静”二字正是来自于字面上“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但此时,止不再是知道目的,而是表示不说话、不妄动,达到静的状态。佛家有言:“无念则静,静则通神;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若不能静,难成大器。”这种静的追求其实和儒家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只有静才能达到以上的诸多境界,因此,佛家首倡的是静。

 佛家为什么首倡要静呢?因为佛教认为“凡夫心尽,当下是佛,不用向外驰求。凡夫心就是执着心、生气、欢喜、毁誉动心、贪色、贪财、穿好、吃好、偷懒等等习气毛病,甚至想成佛都是凡夫心。”所谓凡夫心就是动,起心动念,贪图求索。“若能凡圣两忘,一切处如如不动,不向外求,则见自心是佛。”因此静是成佛的基础,也是普通人首先要修炼的状态。缘起崇明镇海佛塔塔铭谈谈佛家之静、定、安

 佛家由静后,则要向更高的层次去追求入定了。定在佛家中喻意为“禅定”,佛教修行者以静坐敛心专注一境后,久之达到身心安稳、观照明净的境地,即为“禅定”。《坛经·坐禅品》云:“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为禅定。”

 定是在静的基础上进入到的“离相不乱的境界”,老僧入定是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此时已经无我无你,无心无念,这是高层次的静,更是一种真正达到空灵心境的真静。憨山大师曾作费闲歌:“讲道容易修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这是表明如果表面静但心有杂念尘劳,这也只是儒家所谓的形体静,而非佛家追求的内心定。缘起崇明镇海佛塔塔铭谈谈佛家之静、定、安

 佛家由静入定,但最终追求的却是安。禅宗二祖慧可见中国禅宗开山祖师达摩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达摩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慧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答:将心来与汝安。慧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达摩曰:我与汝安心竟。慧可由此大悟。

 这个著名的佛家典故“将心来与汝安”,讲的就是许多高僧先练静,然后禅定,但他们的心还未能安。这里所谓的安其实就是佛家开悟后达到的一种心如止水不为外境所动的恒久状态,此安乃“心安”也就是佛家修行的最终目的,安则得大解脱。缘起崇明镇海佛塔塔铭谈谈佛家之静、定、安

 慧可大师是第一个得到达摩禅宗心法开悟的中国人,而他此前已练禅定多时,终于在这与达摩的一问一答间顿悟而得心安。所以,佛家对静、定、安三字的修行顺序,也就很明显的是由静入定,由定生安,如果形象些地讲,就是由止静,入禅定,最终达到心安而开悟的境界。

 再回到镇海塔的塔铭,“静定安”这三字如果按照儒家心法,其顺序是定、静、安;而按照佛家的顺序则必然是静、定、安。当然,这两种顺序都是各自追求人生不同目的的途径与方法,儒家要治世所以安而后动;佛家讲修心,所以安而如如不动。  缘起崇明镇海佛塔塔铭谈谈佛家之静、定、安 现今社会,凡夫心的诱惑实在巨大,我们生活在俗世中,往往不自觉地起心动念,贪得无厌,那么在内心浮躁,患得患失间能否让自己常常想起这“静定安”三字决呢?我想无论是儒家还是佛家,如果能常修“静定安”则必然会成就不凡。但这是从不同的目的意义上来讲的。虽然我们在治世时需要定、静、安而后虑与得,但真正能够给予自己最大幸福的还是佛家的止静、禅定而后心安。而由止静,然后修禅定,最终得心安的路径,不也正是我等凡夫俗子着力修行,超凡无我得大自在的必由之路吗!

缘起崇明镇海佛塔塔铭谈谈佛家之静、定、安

 正如虚云大和尚所言:“动静如法,随心所安;动静不如法,被境所迁。”如果您内心浮躁,常常为外境所乱,很简单,可否也修行一下“静定安”的法门呢。

 善知识,汝心乱,将心来与汝安?安者何人,正是您自己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