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把这篇博放置“生活”类,虽然这也有瑞士标志性的雪山湖泊的美丽景观。
5月29日,是2011年瑞士超市连锁集团COOP会员的HELLO FAMILY
DAY:以49瑞郎的超低价,让一家(最多两大四小)老小玩转瑞士中部伯尔尼高地著名的FIRST(海拔2168M)景区。内容包括:
1. 全家人的上下FIRST缆车票(FIRST缆车成人日常票价:54瑞郎),且中途可随意下乘。
2.免费租用Trotti-Bike,可在BORT站(海拔1570M),一路畅滑至山下。
3. 在BORT设置大型儿童游乐场Alpenspielplatz。
4. 在SCHRECKFELD(海拔1955M),定时有传统瑞士民俗表演。
5. 在终点站FIRST((海拔2168M),设立了孩子们喜欢的JaMaDu
Fotostation,可免费合影。
6. FIRST-SCHRECKFELD的惊险刺激的高空绳索滑翔First
Flieger。
7.
FIRST-BACHALPSEE(海拔2265米)-FIRST徒步,沿途可观赏少女艾格等名峰,高山动植物等,全程至少100分钟。
8. BACHALPSEE高山湖边,可欣赏到瑞士阿尔卑斯山区长角号表演。
9. 在MAENNLICHEN为会员预订停车场,并有免费巴士摆渡至FIRST缆车站
10.内含香肠,苹果汁,果干,防晒霜等全家礼包一份(如今只剩下空袋子,见下图)

从收到通知的那一刻起,我就毫不犹豫地预订了。今年的春天一直惦记着看看高山湖高山植物的,COOP就很体贴地为我们安排了这样的活动,真是及时啊!其实早在2008年的冬天我们曾造访过白雪皑皑的FIRST,当时就已经被它震撼了,遗憾的是那次由于雪路徒步难度很大而错过了BACHALPSEE,这次终于可以圆梦了。
起了个大早,两个小时的车程,远处的雪山峰峦一直和我们捉着迷藏,时隐时现,好像在提醒那是我们的目的地,呵呵。我们还是习惯性将车停到了老地方GRINDELWALD体运中心,省掉了摆渡的时间。一到FIRST缆车站,加入到泱泱的队伍中,我居然听出这里夹杂着多种瑞士德语,有点感慨自己的进步,尽管还是不能听懂。这应该是我在瑞士景区见到瑞士当地人最多的一次。


同一缆车上来的是纯朴打扮的瑞士农民一家,男主人用流利的英语和我们打着招呼,并主动自报家门,自豪地说,自己在BERN附近有农场,专种土豆。当得知我们不是他所认为的日本人时,又和我们讲起了他在美国被误认为是瑞典人的经历,惹得我们一路上哈哈大笑,真是个非常风趣可爱的瑞士人。缆车上大约需要四十分钟,途径BORT站时,就能看到一群人骑着Trotti-Bike,沿着蜿蜒的山路,时而牛铃叮咚,时而山花烂漫,时而溪流欢畅地下山了,真是惬意。而在SCHRECKFELD站,我眼见两人在高过我们几百米之处乘坐First
Flieger惊险地呼啸而过,心跳立刻加速了。大脑立刻作出了一个决定:今天的主要任务是高山湖徒步,至于这么惊险地高空绳索飞翔以后再体验吧,呵呵。






旧地重游,虽然没有了第一次的惊艳,但眼前的一切温馨而亲切。当年白皑皑大雪覆盖的FIRST,终于显现出真面貌:阳光正好,雪峰依旧,山坡上的野花自由地开着,风蚀过的山体桀骜出本色。一阵风吹过,是凉的,那种清爽怡人的凉,恰到好处。




没有停顿,我们立刻朝着BACHALPSEE出发了。单程本是50分钟的路线,去的时候我们HIKING了90分钟。同样的高山湖徒步,这显然与之前去过的TUEBERSEE完全不同。”T”湖是缆车上来之后,很快就到湖边了,然后开始环湖徒步,让你和近在眼前的美湖来了个360度全方位亲密接触,直至它在你眼中不再神秘。而BACHALPSEE,却是一定要经过百转千回,攀爬翻越,甚至深谷沟壑之后,才得一见。
这一路上,人们熙熙攘攘,不断有专业徒步人士从我们身边急驰而过,带过一陈风的同时,耳边还会余绕着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孩子们回归了本性:挖泥土,握雪球,喝山泉,抱石头,一路上边吃边玩,什么都不耽误;真是佩服瑞士老爸们的体力,背着(抱着)孩子攀山那是决不含糊的。而我们一路上,少女峰,高山羊,土拨鼠,也终于如愿以偿地看到了雪山下一株株,一簇簇野生的高山植物。











叮咚,下面是考眼力时间,请问各位朋友,以下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呢?


隐隐听到远处传来浑厚悠长的阿尔卑斯长角号(ALPHORN)声,宛如远山的呼唤,终于唤出了BACHALPSEE!也许是因为经历了一段时间,一段艰难,BACHALPSEE的美多了一种说不出的味道。蓝天,阳光,雪山,甚者清澈无垠,圣洁唯美这其实都没有什么,关键是我那一刻的心境,就想静静地站在湖边,呆呆地看着湖,很久很久。。。。。。




『阿尔卑斯长角号(Alphorn)介绍』(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阿尔卑斯长角号(Alphorn)长达四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乐器,也是声音传得最远的乐器,被誉为瑞士的国粹。它的起源已无从考证,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1555年。那时,阿尔卑斯长角号不仅是乡野山民自娱自乐的简易乐器,牧羊人还可以用来召唤牧群和传递信息,据说,借助山风之力,阿尔卑斯号角声能传出10公里远。如今阿尔卑斯上角号已成为欧洲传统的乐器之一,拥有越来越多的听众,深受人们的喜爱。
阿尔卑斯长角号(Alphorn)是用杉木做成的吹奏乐器,状似西藏喇嘛吹的法号,制作时,工匠先将杉木剖成两半,将其内部挖成壁厚为3毫米—7毫米的槽,再用胶把劈开的杉木粘合起来并用白藤条、竹片或柳皮加以固定,然后用木圈给号角底部受音最强的部分加固,最后安装木架支撑。为了美观,号角上还印有雪绒花和动植物图案。吹奏时,号角插上黄杨木、橄榄木或核桃木做的号嘴。阿尔卑斯号角内部一通到底,不像其它吹奏器可以利用孔改变音符,因此,吹此号时有些音符吹不出来或者比较难吹。目前在瑞士,只有少数人掌握制作阿尔卑斯号角的技术。
由于阿尔卑斯号角发源于乡村,所以吹奏号角时人们要穿当地的民族服装。比如,在弗里堡州格吕耶尔地区,男号手要头戴绣花小帽,身穿前襟绣有阿尔卑斯山花的深灰色粗布衣裤,斜挎牛皮包;女号手要身穿白色衬衫,外套无袖蓝色长裙,腰缠围裙。有趣的是,只有来自山区的男号手才挎牛皮包,平原农民不挎包。据说,牛皮包是牧民上山时必备的家什。包上挂着一个牛角做的小碗,包内放着盐和牛筋细绳。小碗内盛放着牧民挤奶时润滑手指用的奶油,细绳拴在牛尾巴上驱赶苍蝇。
瑞士特有的联邦体制,使很多瑞士人的“国家观念”并不强,但在任何地方只要一听到阿尔卑斯号角声,瑞士人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便油然而生。著名的号角制造商日拉尔波特先生形象地说:“瑞士人的血管里流淌着阿尔卑斯号角的音符。如今,一年一度的“国际阿尔卑斯长号比赛”和欢快的“阿尔卑斯长号节”,已成为瑞士著名的国际品牌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同时也使这一古老的乐器浮出深山老林,向世界展示其永不退色的风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