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德令哈-可鲁克湖

标签:
旅游地理文化 |
分类: 湖泊、湿地、森林、草原 |
可鲁克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西南,湖面平静,水域清澈丰沛,芦苇丛生,面积57.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余米。
“可鲁克”是蒙古语“多草的芨芨滩”或“水草茂美的地方”之意,可鲁克湖是一个外泄湖,湖水源于德令哈北部柏树山中的巴音河,在湖中盘桓后,从南侧低洼处,流入相邻的托素湖。
“托素”也是蒙古语,意为“酥油”,其面积约180多平方公里,是可鲁克湖的3余倍,其湖畔结满盐痂,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内陆湖。
可鲁克湖与托素湖同处柴达木盆地东部、怀头他拉草原上,相距很近,具有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但其地貌特征却迥然不同。可鲁克湖属于微咸性淡水湖,湖面平静,物产丰富;而托素湖则是典型的内陆咸水湖,湖面辽阔,水生动植物很少。两者通过水域相连,形成“一淡一咸”的独特生态系统,被称为“褡裢湖”,又称“情人湖”,当地民间流传托素与可鲁克殉情的传说,赋予湖区“情人湖”的文化意象。
每年初春,冰雪融化,成群的黑颈鹤、斑头雁、鱼鸥、野鸭等珍禽,从遥远的东南亚诸岛来此筑巢繁衍,其中斑头雁、灰雁在芦苇丛以及两湖之间的沙丘上垒窝居住,鱼鸥、棕头鸥、野鸭等则大多在托素湖中约1平方公里的鸟岛上栖息,飞禽群集,窝巢遍地。2023年11月,青海德令哈可鲁克湖—托素湖侯鸟重要栖息地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
可鲁克湖与托素湖如同两面闪亮的巨大宝镜,镶嵌在浩瀚的戈壁、茫茫的草原之上。巴音河水常年带着大量的牛、羊粪和其他有机物注入可鲁克湖内,使湖底变得泥质肥厚,杂草丛生,尤其是浮游动物极其丰富,成为鱼类天然的饲料,因此湖中人工放养鲤鱼、团头鲂等水产,并成功引入中华绒螯蟹(大闸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