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DEO,设计改变一切》学到的“设计思维”

分类: 营销文案 |
本书围绕“设计思维”的主题,从来源,方法、运用与展望几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文中举了众多商业互联网领域的案例,但让人兴味索然,行文比较枯燥。下图为笔者整理的本书的思维导图,总结对本文的粗浅理解。
http://s14/mw690/002kOEifgy6Ig9BP4V77d&690
初次接触XMind画图软件,花了一晚上的时间制作,但美观与逻辑都有待提升。
——————————————— 对思维导图解释的华丽分割线
一、设计思维来源于“洞察力”,关于洞察力的几点方法(观察他人的生活,培养换位思考的习惯,真切体验他人的感受;倾听人们没有说的,挖掘潜在的需求)是进行营销洞察极好的启示。
在思维整合的过程中,随着对信息的洞察越深入,信心与希望曲线就会经历到低谷再反弹,因此,作为设计或者产品经理是必须有一颗极坚强的内心,以度过黑暗的绝望时期.个人觉得像创意类营销类工作者也是如此.
二、设计思维最终是整合思维.洞察需落实到设计中去,的目的是改善人们生活中的产品与服务.因此,本文认为设计师产品与人的关系,甚至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书非常强调以人为核心,强调用户参与体验,以改善人们的生活为最高原则,总的来说是向善的。
三、关于产生设计思维的矩阵3个方法也具有借鉴意义:发散与汇聚思维的方法论分析;头脑风暴的3点原则为:异想天开、暂缓评论、不要跑题(许多人抱怨头脑风暴无用,因为大家做不到这3点,所以没有学会互相倾听互相启发),学会视觉思考可理解为“通过图画表达思想”,粗略的图画、漫画即可,不必担心自己不是画家(个人认为“思维导图”或许是非常好的视觉方法之一)。
发散思维能不断创造新的想法,挣脱框架限制的过程,好比是漏斗的顶部;汇聚思维则化简为繁,从繁复的思绪中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好比漏斗的底部.这也是所有创意活动必不可少的过程。
四、构思与实施创意中,可通过简单的模型来简单论证设计是否可行,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纠正与完善设计,同时要注重客户体验,与第二点是相呼应的.但是制作模型对于笔者来说是非常难以实现的,这也是对设计师与产品经理级别的人物而言为有效手段。
五、最后是关于设计思维的运用与展望,个人觉得还是写得比较抽象,也有点看不下去.下图阐释了设计思维是拓展新产品与新用户的过程,作为业余人士体会不深,仅作欣赏用。
http://s10/mw690/002kOEifgy6Ig9uBodH4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