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姜卫华1
姜卫华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86,610
  • 关注人气:3,1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元璋大规模肃贪为何效果不大?

(2018-01-29 08:43:48)
标签:

朱元璋

反腐败

文化

分类: 帝皇轶事

         朱元璋大规模肃贪为何效果不大?

                               文/姜卫华

http://p3.pstatp.com/large/5b520003d2215d887f36

  腐败不除,国无宁日!

  朱元璋出身贫苦,从小就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所以,他登基后,在全国掀起了“反贪官”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

  朱元璋当政31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左右。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其决心之大、力度之大,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

  首先,他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当他发现御史宇文桂身藏十余封歪门邪道的信件后,立即派人对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从上到下贪污腐败现象极其严重,他立即诏令天下:“奉天承运,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并称: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是贪污,不管涉及到谁,决不心慈手软,一查到底。

http://p3.pstatp.com/large/5b5300040a159b47e406

  其次,从自己身边“高干”开刀。明初的中书省下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由于大量留用元朝的旧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他们有恃无恐贪赃枉法,朱元璋对这些官员毫不留情,进行了严肃惩处。

  洪武十五年,户部官员与地方官府勾结,采取预先空白报表盖印后,私自填虚假支出数额贪污财物。朱元璋发现后,立即将各地衙门管印的长官全部处死,副长官打百棍边疆充军。

  洪武十八年,兵部侍郎王志利用征兵之机营私舞弊,接受逃避服兵役的世袭军户所送贿银达23万两,朱元璋毫不犹豫地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朱元璋在午门外特设“鸣冤鼓”,民间百姓如果有冤情,在地方讨不到公道,可上京击鼓直接告御状。

  洪武十九年,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奉命去淮安处理一宗案件。他故意拖着案子不审,吃了原告吃被告,勒索两家许多钱物,还诱奸良家民女,被朱元璋处死。

  朱元璋对自己培养的干部也绝不姑息养奸。为了培养和提拔新生力量,朱元璋专门成立了培养人才的国子监,为没有入仕的年轻读书人提供升迁机会。他对这些新科进士和监生厚爱有加,还经常教育他们要尽忠为公,不为私利所动。然而,洪武十九年,他派出大批进士和监生下基层查勘水灾,结果有141人接受宴请,收受银钞和土特产。朱元璋在斩杀他们时伤心得连连叹气。

http://p3.pstatp.com/large/5b5300040a58b6ee7daf

  《明史》记载:“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至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有以哉。”

  虽然朱元璋反腐力度空前绝后,但是由于体制不健全,没有在掌好权、用好权这个根本问题上下工夫,没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形成清正廉洁的风气,所以反腐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难怪朱元璋在斩杀他们时伤心得连连叹气。可见,朱元璋心里郁闷得很!

http://p1.pstatp.com/large/5b5700018d84b8cf2a8b

  反腐败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不能避免的。反腐犹如打战,也要讲究战略,对于腐败分子,对于腐败现象,要制定一系列的对策,贪腐者面广、人多、职务高、金额大、窝案串案多、犯罪手段层出不穷,对国家以及老百姓的危害极大,危及国家政权的巩固。只有充分认识腐败现象的极端危害性、反腐倡廉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才能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腐败不除,国无宁日!腐败不除,国无宁日!腐败不除,国无宁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