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姜卫华经典解读红楼梦文化 |
分类: 品读红楼 |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等。
“《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虽然,曹雪芹像是只写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离合悲欢,却实际是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周汝昌先生如是说。
《红楼梦》一书把诗词曲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把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制度学、医药学、园林建筑学、服装与陈设等学科阐述的一清二楚。因此,《红楼梦》堪称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那么,外国人怎么看《红楼梦》这本书呢?《红楼梦》研究会会长吴组缃曾经给捷克留学生讲《红楼梦》。该学生学完后问:“吴先生,《红楼梦》所有的问题我都弄明白了,只有一个问题没弄明白。大观园里有那么多的珍宝,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什么不卷包而逃呢?”其实,该学生“所有的问题我都弄明白了”只是表象,眼里看到的是《红楼梦》里的财富,想的是珍宝的诱惑。
无独有偶,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也曾给一个日本学生讲《红楼梦》,她讲到“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该生大惑不解,问:“老师,您总是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没有结果的,是个大悲剧,它有什么悲剧可言呢?您看这一段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两个不是已经上床了吗?”日本学生望文生义,只知道爱情的结果就是上床,根本没搞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学作品,作为一部封建社会晚期的文学作品,该书描写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带有民主性质的理想和主张。由于传世版本极多,欣赏的角度不同,形成千奇百怪的“红论”,因此说不同的视角产生独特的美。
@串河平夫: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连续传承了几千年,文字底蕴非常深厚,红楼梦又是经典之作,那么多红学家都研究不透,何况文化迥异、注重实惠的西方人,他们又能几人吃透其中多少道理?
@黄秋华:初中时读红楼,几乎一遍都读不下去,高中时勉强能读一遍,大学及以后倒是越读越有味,真正品尝“谁言雪芹心,诉说红楼去”良苦用心。
@朱楼梦剑:中外文化背景不同,差异还真大啊。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深入,世人也会对《红楼梦》有一个新的认识吧,英媒不是更看重其人文主义精神么。
@浣尘子:平生唯不爱红楼。周老论《红楼梦》为中华文化史上最伟大著作,将置《史记》于何地?
@徐鸣ccx0203:鲁迅是个精神剖析派,对于红楼梦他没有发言权,首先就属于妄言,基督教是精神剖析大家当然更不能看红楼梦,左国之治,鸣音者当属首治,爱是自我的,看得懂得人一定得多说几个不懂,否则谁是黛玉的,宝钗的故乡人,你说的清吗?闲话就是闲话,咀嚼不来就不咀嚼,反正黛玉早死,宝钗入淑,你能想谁呢?依鲁迅是个精神剖析派,对于红楼梦他没有发言权,首先就属于妄言,基督教是精神剖析大家当然更不能看红楼梦,左国之治,鸣音者当属首治,爱是自我的,看得懂得人一定得多说几个不懂,否则谁是黛玉的,宝钗的故乡人,你说的清吗?闲话就是闲话,咀嚼不来就不咀嚼,反正黛玉早死,宝钗入淑,你能想谁呢?依我看贾宝玉就是个臭流氓跟活跃鬼,奈何,哈哈哈!
@瑧如珑:中华传统文化的万紫千红,近几十年来却只有反封建这一条故事主线。是已经戡破,还是没有看透呢?
@中国人之一:外国小青年很浪漫啊,卷包逃走就是私奔呢。去追求自由的爱情自在的生活。可惜这小老外他忘了这是中国古代的故事。
【趣闻】新华每日电讯:诸葛亮羽扇由“丑妻”相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