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图片 |
东教场与大教梁,是兰州的二处古老地名,属于军事遗留地名,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了。
明惠宗建文元年(1399年),明肃王朱瑛率甘州中护卫移兰州,在现在的甘肃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建肃王府,并建筑兰州城。
据史料记载,肃王于明洪武初年开始建东教场,当时场地比较简易,占地二百亩左右。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7年)指挥佥事李进主持扩建东教场,场内筑起将军台一座,演武厅三间,并在其左面立旗台,右面立鼓台,从此成为正式的演武场地。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陕甘总督吴达善又主持扩展教场规模,在教场的东西两边各修厦房三间,演武厅后增建小凉厅一座,看守房两问等,场面积扩大到524亩,并派驻士兵经常守护。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陕甘总督勒尔公 储同甘肃布政使王宜,将演武厅向前移l7丈,东西两边的厦房由三间扩大到五间,演武厅后又建耳房十间,走廊十间,教场前建起营门,东西两边各建一辕门,其旁又各开一便门。因系历代驻军教练士兵场所,又处旧兰州城之东,故名东教场。
解放后,东教场被甘肃省委、兰州军区、东郊学校等单位占用。现在只指原兰州军区大院,没有街名,但有“东教场社区”“东教场派出所”等单位存在,并用“东教场”之名。
大教梁,位于原东教场西北端,北临滨河东路。现具体位于平凉北路以西,甘肃省委以北,邓家花园及鱼池子以东,南滨河路以南的这一小块区域。其旧地原在东教场之内,其名也以东教场派生而来。据《皋兰县志》载:“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陕、甘总督吴达善再次扩建教场时,尽僻教场之隙地373亩,筑周垣以缭之。”因其地形高而成梁,故名“大教梁”。这一区域解放后归城关区光辉村,大部分被辟为耕地,并种植了不少果树,以水车引黄河水灌溉,很是富饶。后因城市扩建逐渐被开发,但地名被保留了下来。
大教梁与东教场一样,成为兰州城较古老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