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老街鼓楼巷

鼓楼,顾名思义,就是放置鼓的楼阁。鼓楼一词,出现较早,后沿用甚广。在古代,为防范盗匪或重大突发灾害事故,在城中或村头,建筑楼阁,放置巨鼓,用以击鼓报警,或按时敲鼓报告时辰。有些大的道佛寺院亦建有鼓楼,与钟楼相似,建于正殿的左右,用以悬鼓报时,或用于祭祀典礼时敲击。一般在建鼓楼时,还建有钟楼,或合建为一,称为钟鼓楼。
中国的鼓楼很多,过去几乎各个城市都建有鼓楼,到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鼓楼也不少,著名的有西安鼓楼、北京鼓楼、南京鼓楼、宁波鼓楼等。甘肃省内保存较好的鼓楼有张掖鼓楼,酒泉鼓楼,永昌鼓楼,陇西鼓楼,武威鼓楼,靖远鼓楼等。
据宋朝孔平仲著的《孔氏谈苑·封置鼓楼》原文记载:“ 齐, 李崇为 兖州刺史,州劫盗,
崇乃村置一楼,楼悬一鼓,盗发之处,搥鼓乱击,诸村如闻者,槌鼓一通,次闻者,复挝以为节,俄顷之间,声布百里,伏其险要,无不擒获。诸村置鼓楼,自此始也。”这就是鼓楼最早的记载和出处。
由于鼓楼建筑及鼓楼文化的影响,全国以鼓楼命名的地名非常多,不但城镇有,有些乡村也有。
兰州,过去不但有鼓楼,而且还有以鼓楼命名的地名——鼓楼巷。

兰州的鼓楼巷是一条西起酒泉路,东到三爱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的东西向的老街巷,长311米,宽6.3米。
据史料记载,
鼓楼巷所处地段原为农田、果园和菜地。明肃王于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由甘州(今张掖)移节兰州后,大兴土木,修筑城墙,修建了肃王府(今省人民政府)、凝熙园、小西湖、金天观等,并环城修建了东、西、南、北四园。南园即位于鼓楼巷东端,今兰州四十二中学校址处及三爱堂医院的一部分,因南园种植可提炼蓝色颜料的一种植物,因此,后来也称靛园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鼓楼巷西端修建了一座鼓楼,道光十二年(1832年),陕甘总督杨遇春重修,因而此处小巷便被改称为鼓楼巷。清同治六年(1867年)8月,反抗湘军将领的标兵在外地回族义军的支持下,同左宗棠的湘军激战于兰州外围,最后标兵溃败于海家滩(今兰医二院处)拱南门(今南稍门)外,鼓楼巷的鼓楼在此次战火中被烧毁。但鼓楼巷地名被保留并沿用至今。

鼓楼巷地处兰州城南,人口稠密,自明清以来,一直是一条繁华的街巷。
2020年12月18日中午于兰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