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长空星照
长空星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317,732
  • 关注人气:2,9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诸葛亮为什么要连续不断北伐

(2015-07-06 06:25:49)
标签:

历史

三国

诸葛亮

连续北伐

以战立国

分类: 照说三国

诸葛亮为什么要连续不断北

 

诸葛亮一生主要有三大功绩,为刘备谋划了“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最后是出祁山伐中原。就魏蜀吴三国来说,刘备建立的蜀国最晚,人口兵力最少,地域最小,经济也是最弱。刘备死后,刘禅即位不久,就有雍闿和朱褒先后反叛,越嶲夷王高定也在同一时期反叛,这是蜀国的内忧。南方的少数民族,时而归顺,时而反叛,直到诸葛亮准备北伐的前一年才平定。这说明,蜀国一直有着内忧外患,到诸葛亮北伐中原时,蜀汉国才刚刚安定。这个时候,魏、吴两国都没有主动对蜀国用兵,蜀国最应该做得事情是趁此机会休养生息,积聚力量,可诸葛亮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要主动挑起对魏国的战争呢?

就蜀国和魏、吴两国的关系来说,吴国偷袭荆州,杀了蜀国的第一大将关羽;先主刘备兴师报仇,又在夷陵被东吴打败,间接导致了刘备死亡,可以说蜀国有仇在于吴国。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为国家、为先帝复仇,而是选择一个并没有新怨的魏国呢?

魏、吴两国比较,吴国相对弱小,蜀国处在吴国上游,可以顺流而下,直取吴国,地利上具有优势,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吴国这个弱的对手而是主动选择一个强者呢?荆州曾经为蜀国所有,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经有过设想,要想恢复汉室(统一全国),要有一个上将军“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再要有一路大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诸葛亮为什么不先取荆州而直接出秦川呢?

总之,诸葛亮为什么放弃一切优势,而要选择北伐中原

立威,建立个人权威

刘备去世时,太子刘禅只有十七岁,按照传统的说法,这时的刘禅还不是成年人。一般做法,“先帝”在把皇帝位子传给这个小儿子的同时,还要安排几个大臣辅佐他,这就是所谓的“托孤”,其受嘱托的大臣称之为“顾命大臣”,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托孤大臣。不过,诸葛亮只是刘备的托孤臣之一但不是唯一,还有一个托孤大臣是李严。而李严的职务是“中都护”,分管的事项是“统内外军事”,也就是说,蜀国军事负责人是李严。只不过,李严一直驻扎在永安,到诸葛亮北伐中原时,李严移屯江州,但驻扎在永安的军队仍然归李严统属。

刘禅当皇帝的建兴元年,诸葛亮的这个丞相和刘备在世的时候已经大不相同,他已经是“开府治事”,就是自己有独立的办公机构丞相府,且“政事无论大小,都有诸葛亮全权裁决。”权力有了,诸葛亮还必须要证明自己有行使这个权力的能力,否则,军事上的事情为什么也要你裁决?而军事方面,蜀国恰恰认为李严更强。李严本来是蜀国的中都护,而后来却成了丞相府的中都护,到后来只是一个押运粮草官员,而最后,李严更是被废为平民,不能不说这是诸葛亮对他的压制。难道平定南方的叛乱不能证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吗?应该说,这个对手实在是太弱,用这样的对手来证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还不能令李严这样的军事将领服气,要想使整个蜀国的人服,还必须要用更强大的对手来证明。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选择曹魏这个最强的对手呢?

立足,让蜀汉政权具有“合法性”

刘备这个政权是从兄弟手中夺来的,他所在的益州,原来的主公是刘璋。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刘璋听说曹操将讨伐汉中的张鲁,非常害怕。在张松的劝说下,刘璋将刘备引入益州,目的是讨伐张鲁,夺取汉中。不成想,刘璋这是引狼入室,刘备没有讨伐张鲁,反而攻击刘璋,夺取了成都,逼迫刘璋投降。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刘备攻下了益州,这时候,他给自己的名号也就是一个“益州牧”,名义上,还是汉献帝这个皇帝下属的一个地方行政长官。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刘备自任汉中王,仍然要做个样子上表汉献帝,说是为了讨贼才这样做,一旦这事情做成了,就“退伏矫罪”。只是在曹丕把汉献帝给废了,远在益州的刘备认为汉献帝死了,老刘家没有人即位当皇帝了,他这才为了汉祚不至于“湮灭”,“不得已”当上了皇帝,以便续上汉祚。但是,蜀汉要想巩固政权,需要给自己、给天下一个说法,你凭什么要建立这个蜀汉国?继承汉家皇统,就是这个说法。既然说,你这个蜀汉政权延续的是汉室江山,一个自家的皇帝被人家废了,你不报仇复国,只是为了当皇帝而即位,曹魏谋逆有什么区别?

蜀国不可以攻吴吗?

孙权在江东虽然“已历三世”,基业稳固,但是,孙权是在刘备当皇帝的蜀国彰武元年(公元221)才称王,称皇帝是在建兴七年(公元229)的事情。这期间,孙权一直对曹魏称臣,自己并没有当皇帝,也就是说,在政治上,孙权不是一个“出头鸟”!假如这时候诸葛亮伐吴,政治上是站不住脚的,你放着一个“篡汉”的曹魏不去讨伐,而是对一个“地方政权”吴国用兵,怎样能够证明你不是在抢掠地盘,而是为了继承汉家江山?就现实情况来说,假如对吴国用兵,魏、吴两国可以联合起来进攻蜀国,蜀国难以应付这样的局面。而只有进攻魏国,才能在政治上站得住脚,证明蜀汉政权的合法性;也只有继续维持和吴国的“联盟”,才能避免两面受敌。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还要主动进行战争呢?

以战立国

刘备这个政权是从兄弟手中夺来的,他所在的益州,原来的主公是刘璋。刘备夺取益州,除了刘璋暗弱无能,他还得到了益州张松、法正等本地豪强的支持。不过,刘璋本身也不是益州人,四川历来又分为巴、蜀,而张松、法正、李严又是属于蜀地的东州势力。刘备的老班底,被看成是荆州集团,这当中也有两个不同的来源,即跟随刘备起事的关、张、赵等创业者,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系。除了益州、东州和荆州这三大派系,蜀汉还有马超一支。另外,益州又处在和少数民族接壤的地区,可以说是外关系复杂。刘备在的时候,他可以皇叔的身份以及个人的威望平衡各种关系,即便是从刘璋手中夺得这个地盘,也是人家老刘家“自家”的事情,毕竟,一个刘皇叔,说明他是正宗的皇家血脉。即便这样,刘备也是始终处在一个战时状态,而只有维持一个战时状态,才会最有效的回避和处理一系列矛盾。

当时的情况来说三国三个政权不可能长期存,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国家终究会走向统一,而统一的道路和过去走过的路一样,那就是其中一国吞并另外两国。因此,要想不被他国吞并,就必须始终保持一支能打仗的军队,这是任何人都不敢有丝毫懈怠的事情士兵能够上阵打仗,是需要训练的,不经过训练的士兵,是不敢指望他们有多少战斗力的。诸葛亮明白这一点,以打代练也是诸葛亮北伐的目的之一。看看诸葛亮北伐所走的路线就可以明白,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

初次北伐,诸葛亮放着陈仓不取,而是北上街亭,为什么?陈仓离长安最近,而街亭离长安较远,为什么诸葛亮会舍近求远?很显然,诸葛亮并不是要像韩信那样,直取长安,兵指中原,和曹魏进行战略决战,而是在“收编”安定、南安、天水等三个郡,这就是在“掠地”!他是想利用这种“蚕食”方式,慢慢地扩大地盘,再利用祁山山区的地形,巩固这些成果。因此,当马谡失却了街亭,诸葛亮失去了依托,只好放弃这次北伐。而当诸葛亮失去这次“掠地”最有力的局面时,他的北伐也就剩下了用战事方式处理内部矛盾和练兵这些目的了。

说明他的这个目的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在他北伐失利的当年冬天,“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粮尽而还”。这里面有很多疑问:一年当中进行两次北伐,这是一个小弱之国该采取的行动吗?前次战役失败,证明这条路走不通,为什么还要走?最重要的是,诸葛亮是因为粮食用完了而主动退出,粮食都没有准备充足,又是在新败后,为什么要主动挑起战事?诸葛亮这次北伐时间很短,魏明帝调大将张郃,问:“假如你晚一点到,诸葛亮是不是已经拿下陈仓啦?”张郃说:“还没有等到我到达,诸葛亮已经撤退走了。屈指算来,诸葛亮的粮食不会超过十天。”准备这么一点儿粮食,不是练兵又是什么?

后来的北伐,诸葛亮走的几乎是同一条路线,每一次战役,虽然有小胜小得,却始终没靠近长安城,难道他就是要证明自己,他是个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人?还是刘禅在建兴七年给诸葛亮官复原职的诏书中说得明白:“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震凶暴,功勋显然。……”。说到底,这些战事不过是显示军队势力(耀师),让敌人心生畏惧而已(威震凶暴),否则,这种反复不断的进攻撤退,再进攻再撤退的北伐,会有什么“功勋”?

不管怎样说,诸葛亮频繁的进行战争,总免不了有些穷兵黩武的成分。从建兴六年的第一次北伐到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死在北伐途中,七年间诸葛亮进行了五次北伐战争,哪一个国家能够承受得了这样的重负?所以,也只能是以“以战立国”来解释这样的行为。也可以说,诸葛亮已经把伐魏作为蜀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在他死后,刘禅可以不给继任者“开府”的权力,也可以不给诸葛亮立庙,但是他却不能改变这个国策。从能力上来说,他不具备这个智慧,从人员配置上来说,他只能用诸葛亮留下来的人员班底,除此之外,他并没有人可用。也正是在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蜀国不是还有一个姜维吗?而恰恰是这个姜维,是最深刻理解并接受这个国策的人,因而就有了新一轮连续的“北伐中原”。蜀国为什么会第一个灭亡?而灭亡的为什么又是那么的迅速?真实的原因,蜀国的经济已经难以为继。因此上,姜维要去屯田。只可惜,姜维没有耐心,北魏政权也不给他这个机会,所以这屯田还没有见到成果,蜀汉政权也只好被动应战了。这样一个羸弱的国家,已经是不堪一击了,因此,当魏国真正想灭亡蜀国,到派出大军进攻,不到半年时间,后主刘禅投降,蜀国就灭亡了。不能不说,这是诸葛亮始料未及的吧!

 新浪首页

诸葛亮为什么要连续不断北伐

文史博客博文排行榜

诸葛亮为什么要连续不断北伐

新浪历史博文排行榜

诸葛亮为什么要连续不断北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