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创业者们:
前两封信的火爆伴随着欢呼与质疑,让我欢喜让我忧,欢喜的是#社会责任投资#这样一个源自美国的理念终于走到了公众的视线之中,对得起友成基金会的汤敏老师当年哈佛班的教诲。忧虑的是,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自从被转发火了之后,每天有数十封创业相关私信前来咨询。创业者们通过网络搜索到我的电话号码直接拨打电话发短信这种情况也屡有发生。创业者有问题去探求是好的,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策略,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第三封信,就是我基于创业者们提出的问题(每天给我发私信的太多,不可能一一作答,否则这一天什么事情都不用干了。)适当精简后给出答案,做个了结,之后还想写一篇就创业者如何基于微博平台上与天使投资人良好互动给予一些建议的文章,希望能帮到你们。(毕竟,天使投资人更倾向投资与自己建立联系的“熟人”,以降低考察成本和信用风险。)
我今年一月在一位前辈的带领下入了天使投资这一行(确切的说是早期天使,少量资本入驻,占百分之十以内的股份,目前投资七个项目,最高投资额度也低于五十万),之前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创业者,做的业务主要是内刊外包和咨询培训,虽然不说是风生水起,但公司有着比较良好的现金流,能够保障十几个人的生活,也能够吸引到大的投资人把公司买断(前段时间还有最后一点股份来着,现在完全被买走,因此我也深知创业者对于公司的感情以及对于资本入驻的担忧。)可以说,我是拿着自己卖掉公司的钱,去进行早期天使投资的。之前有一篇拙作叫做《资本的逻辑》大概宏观的描述了一下资本运行的规律与原则,其中提及到,目前在中国,真正做早期天使投资的人很少。
原因在于,如果你有3000万握在手里,的确有性价比更高的投资在等着你,甚至有些挣钱的可能性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相比于之前苦逼审核项目,寻找靠谱创业者,获得初始股份的高风险投资,理性人都会选择更稳妥,回报率更高,成本更低的项目。
所以,早期天投里面还有一条铁律,所有做天使的基金都是在扯淡。要么这些基金做的不是纯粹的天使业务,要么就是做晚期天使,早期天使的需求量大,项目多,筛选工具少,筛选成本高,一个颇具规模的基金不可能对早期天使投资看的上眼,即使是有一套可行的体系去支撑大数法则,可行性方面和人力方面的代价也会很高昂。
也因此,高原资本,IBM等大机构索性不占股份,直接孵化资金或者技术支持,反而带来了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好的品牌形象。(12月19日发过介绍微博。)
不过如果把高原资本他们看做券商的话,我们@社会责任投资
既然在一片需求旺盛的市场之中,我们就有了选择的权力。
选择怎样的项目比较合适呢?最赚钱的?我们可没有能力在最早期的时候就能看到这些项目能够大赚特赚——早期天投的前辈王利杰也不行,看成功率就知道了。最公益的?恐怕没这么简单,我们投资项目还是希望赚钱的,因为只有赚钱我们才能够投资更多的项目。最稀缺的?中国的早期创业项目不计其数,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很多项目都自认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实际上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排列组合就是创新。之所以目前没有人做,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做过失败了,一种可能性是资源不到位失败的概率很大。
马云当年做淘宝的时候,前面没有人做平台么?后面后起之秀不多么?为什么就是马云笑到最后了呢?
所以说,有一句话被我们做投资的已经说了千百遍,还是要啰嗦下再重复一次,投资先投人。
如果没有汤敏老师的教诲与指点,可能我们@社会责任投资
随着我们团队的日渐成熟,不断实践,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如“众帮理论”这样的模型,组织架构日渐明晰,战略目标渐渐的变的呼之欲出。创业者需要的不仅仅是钱,还有其他的帮扶,我们也在充实自己的过程中将正能量传递给他人。
社会责任天使投资!综合了最大社会效益投资和#社会责任投资#的理念,让更多对社会有正外部性的项目能够落地存活并且没有债务压力。同时,集我们团队50位各行各业的精英之力,我们会为无缘投资的社会正外部性项目进行咨询与FA推送,从而一定程度上让这个社会上的正外部性创业项目增多。
的确,这条路很难走,用投资改变社会、#社会责任投资#这些理念一时可能不被人所接受,甚至被当做痴人说梦,陌陌网的创始人还骂我们团队所有人傻逼。这些我们都在承受,也在用事实反击。从开始到现在,从一到五十,从我一个人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审核项目到现在可以有时间坐下来给你们写一封一封的信,合伙人中目前我应该是最没实力的,一个69年的韩国人和一个83年的中国传媒公司董事长,构成了我们的核心。我们的确在努力,我们也是在创业。
今年计划投资8个项目,还有一个,你,会是这一个项目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