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天地与我儒道佛易经现象学 |
分类: 系列讲座 |
(转载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网站)
哲学系举办“现象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
[日期:2014-11-03
10月31日下午两点半在人文学院106学术报告厅,哲学系成功举办了关于“现象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研讨活动,哲学系邀请到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系龙晶博士进行了《天地与我——对儒道佛易基本立场的一个现象学阐释》专题讲座。
龙晶博士长期在加拿大学习深造,并取得哲学博士学位,2012年受吉林大学邀请,回国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龙晶博士近年来致力于以现象学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以热忱的学术追求和冷静的理性分析,为复兴中国伟大传统文化精神,进行着积极的努力。龙晶博士在新浪博客开设面向社会大众和广大网友的“中国文化复兴系列讲座”迄今已完成11讲,这次讲座是他在新浪博客讲座内容的提炼和精华。
龙晶博士从“为什么会有万物?”开始谈起,他认为万物在生命中的出现是一种从“隐藏”到“显现”的运动。认为整个生命回旋运动来自大道从“地”涌现入生命,再从生命回流到“地”的运动。生命回旋运动就是大道的涌现与回流在生命中形成的漩涡。接着龙晶博士提出了“为什么我刚好是这个我?”的问题,他通过现象学分析引入了“意志本身”的概念。认为“意志本身”出现在生命中,同时又保持本身隐而不露,这样出现在生命中的意志才能具有超越生命的本质,生命回旋运动就是“意志本身”落入生命又从中返回造成的震荡。龙晶老师通过研究易经、儒家、道家和佛家的一些经典来理解和解读“天地”。他认为“天地”是最原始的阴阳。天的阳刚使它能推动地发生变化,而地的阴柔使它能承受变化。阴阳化合,生生不息。他认为古人之所以留下关于“天地”的论述,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对“天地”有所体悟。因此,用现象学方法直接观察我们的生活,从中引出“天地”这个活生生的源泉,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从“我”通向“天地”,还可以加深我们对古代经典的理解。
这次学术研讨活动还邀请到人文学院专职学术顾问张篷老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技术哲学研究所所长邓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的政经学院副院长赵卫国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政经学院哲学系王云霞博士等学者和现象学的专家参加。参加研讨会的还有人文学院院长漆思教授、院长助理常新教授,哲学系、心理学系、历史系的部分教师,以及人文学院的部分研究生,会议由哲学系马得林老师主持。与会专家就龙晶老师讲座的基本概念、现象学的方法、现象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结合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刻的讨论,为我们进一步开展以现象学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