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专业摄影师天眼摄郎
专业摄影师天眼摄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63,165
  • 关注人气:7,1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瓢式漏粉”

(2016-12-12 09:12:37)
标签:

天眼聚焦

签约摄影师陆岗

天眼摄郎

手工制作非遗传承

平谷区甘营村瓢式漏粉

分类: 新闻纪实报道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冬日清晨,平谷甘营村村民张国爱一大早全家人就忙碌了起来,今天要干一件重要的农活——漏粉,也就是做粉条。每年张国爱家里都要将自家种植的红薯磨成淀粉制成粉条。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利用红薯淀粉手工制作粉条,在我国至少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甘营村也有200余年的历史。随着科技的进步已经普及机器漏粉,大多数农家嫌麻烦,已经不用手工制粉了。张国爱说,机器压出来的粉条吃着不是那个味道,我们家更喜欢用纯手工来制粉,口感好,吃着劲道。

由于手工制粉工艺复杂,大多数人已经不会做了,传统工艺面临失传。我偶然看到影友五色土拍摄的“瓢式漏粉”组照,十分震撼又充满美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也要去拍,打听好路线地址,驱车一百多公里找到甘营村要拍摄传说中的“瓢式漏粉”。

事不凑巧,进村打听一路没有人家手工制粉,这时遇到了村民张国爱,她听说我想拍摄“瓢式漏粉”,告诉我现在做这个的人家不多,很难遇到,再说今天的阴天,也不会有人家做这个的,这样吧,你留下电话,等我家做的时候通知你,我千恩万谢失落而返。

本以为今年没戏了,过了一个礼拜,接到张国爱的电话,说明天我家要漏粉,听说此消息我非常兴奋,推掉第二天的安排,又驱车百余公里再到甘营村拍摄“瓢式漏粉”。

“瓢式漏粉”的工艺非常复杂,首先要将红薯洗净,用粉碎机打成红薯浆,然后再使用比较细腻的布,将红薯浆团起来过滤,挤出粉汁,几天之后,淀粉充分的沉淀,小心的将水过滤掉,这样剩下来的就是淀粉块了,这样就可以开始做粉条了。红薯出粉率很低,平均五十斤红薯只能出一斤粉。

漏粉很讲究,张国爱告诉我有三个关键环节,和糊,掺加淀粉,端瓢漏粉,一个环节没搞好,粉条的韧性,软硬,长短,粗细都会受到影响。

今天张国爱家在屋外空地支起大柴锅,用木柴将锅里的水烧沸。随着水烧开,寒冬的农家院冒出热腾腾的水汽,几个精壮汉子撸胳膊挽袖子开始了最繁重的和面工作。用传统工艺漏粉条是一项力气活,磨淀粉、勾芡、和面、生火架锅,每一项都是人力去完成。一缸面要四个汉子同时卖力揉,以使粉子能充分的搅拌均匀。淀粉的品质决定了粉条的口感,而一位有经验的师傅,则决定了一锅手工粉条能否制作成功。

60多岁的刘志平是当地很有名气的制粉师傅,他干这一行已经二十年了,附近村里谁家制作粉条几乎都会去找他帮忙。今天就是刘师傅亲自掌瓢,只见他先将用葫芦做成的水瓢开水烫过,然后问主人你们是要做宽粉还是细粉?

 “瓢式漏粉”重要的工具就是这个很简单的葫芦瓢,在瓢的底部钻了24个窟窿,做宽粉是2个大些的长条窟窿,做细粉是4个小些的圆窟窿。

面已和好,期待已久的“瓢式漏粉”即将开始了!只见刘师傅大步跨上灶台,用瓢接过和好的淀粉,开始向沸腾的开水里漏粉。制粉条是个需要分工协作的大活儿,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师傅负责装淀粉,一个负责漏粉。端瓢的师傅既要技术高也要有好体力,手劲要大、用力要匀,一瓢面团有六、七斤重,刘师傅一手拿瓢,一手在瓢沿上轻轻捶起。

随着刘师傅手的震动,银白色的粉条从瓢的底部漏出,淀粉似一根根的银线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度,缓缓地从空中落入滚开的锅内,大铁锅里冒出热气腾腾的水蒸气将掌瓢师傅身影笼罩其中,雾气昭昭,时隐时现,眼前的一切幻化成一幅美丽的劳动乐章。

细长的粉条进水里翻几个滚,等漂起来就可以涝出了,刚出锅的粉条必须先过凉水防止粘连,然后用剪刀剪成780厘米长度,剪开的粉条放入冷水槽内漂洗,搭在木棍上,冷却几分钟,取出后架在一人多高的架子上阴晾,以增强其韧性。漏好的粉条在太阳下晾晒四五天,待到七八成干就可以打捆储藏了。

“瓢式漏粉”通过提炼淀粉、和芡、漏粉、煮粉、洗粉、挂杆、晾晒等纯手工工艺,造就了甘营粉条的口碑,而甘营村也因为漏粉而被誉为京郊著名的“粉条村”。

几天之后,张国爱家的粉条晾干了,我又去了一趟甘营村,这次去不为了拍照,而是要买她家手工制作的粉条尝个鲜。张国爱家的粉条口碑很好,因为传统制作没有任何添加剂,粉条口感相比市场上机器批量生产出来的更有韧性。她家的粉条卖20元一斤,许多人慕名前来购买,时代进步了,农村自产的水果土特产品也走向了网购,只要一个电话(13718597095),张国爱就会用快递方式将自家的新鲜产品送到客户手中。

张国爱热情地向我介绍说:我们这粉条中午吃剩下,晚上再热,第二天再热,吃着都是很有嚼劲的,不像外面那些,热一遍就不行了 。回到家中我迫不及待地做了一顿猪肉炖粉条,粉条不必事先用开水泡,直接与猪肉同时下锅炖煮,怎么也不会炖烂,吃到口中嚼着很有嚼劲,别有一番味道,手工制作的粉条口感明显的强于在超市和农贸市场买的机器制作的粉条!

除了买她家的粉条外,我又在她家买了不少土特产品:有15元的桃子罐头、10元的红杏干、20元的红杏仁和10元的苹果干等等,这些来自农家直销的干鲜果品没有添加防腐剂,吃着口味很纯正,货真价实,物有所值。我计划好了,明年春天去甘营村赏桃花,夏天去摘著名的平谷水蜜桃,秋天摘苹果柿子打核桃,采风摄影带尝鲜,想想就馋得流口水。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天眼聚焦】走进山村寻找那百年传承 <wbr>“瓢式漏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