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有顏色的思想?(作者:殷海光)

标签:
思想的顏色殷海光祖宗遺訓傳統宗教意識形態意的牢結教育 |
分类: 教育 |
一
我們在這裡所說的“思想"意義相當廣含。
它可以指稱思維的心理歷程,也可以指稱經由思維的心理歷程所得到的結果,也可以指稱由此所得到的結果回頭在思維的心理歷程中所發生的作用。這裡所說的思維的心理歷程常表徵我們以前因受刺激而獲致的經驗、印象所發生的作用,或以此經驗為基礎而擴張或形變而成的影像。初級的思想影像較多。高級的思想影像較少。
這裡所說的思想,完完全全是或可以是心理科學與或行為科學的實際題材。我們的思想可藉“自我觀察(self-observation)"報告出來?也可以藉一組實驗加以觀察。因為,思想也是一種行為。當著這種行為發生時,中樞神經活動起來,細微的肌肉活動也發生。至於一個社群思想的共同取向或一個時代裡大多數人對於某一個或某些問題的反應態度?
這是社會心理學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訴諸統計觀察。當著統計觀察的設計尚未完成的時候?我們可以訴諸直覺予以估定。不過,在這種時際,我們必須明瞭=訴諸直覺是不得已的方式。這種方式之運用?只是最初的?而非最後的。在這一場合,如果哲學家有所事事的話?那末他的事是而且只是提供最初的直覺,為科學研究開路。哲學家的正格任務之,是提出問題?而不是指導別人。解答問題則是有待科學家的努力。
二
我們從科學的發展跡象可以看出一個線索:人類知識的演進是從顏色較濃的狀態逐漸向顏色較淡的狀態發展。時至今日,在全部經驗科學中,物理科學幾乎成為“無顏色的科學”。至於生物科學及行為科學,近幾十年來?也急速地在“褪色的道路”上奔跑。這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這一進步,是花費了無窮的努力和支付了重大的代價的。
有顏色的思想,在人類的認知領域以及行為領域?一直居於支配的地位並且發生決定的作用。
甚麼是有顏色的思想呢?
為了將這個問題解答得比較清楚而且容易了解?我們現在將我們要在以後討論的思想列舉在下面:
A美藝的思想(aesthetic thinking)
B方範的思想(prescriptive thinking)。球場規律3道德倫範p都包含在這個類目裡。決意的思想(volitional thinking)常常藉方範的思想表現出來。所以,我們可以說?決意的思想常常隱藏在方範的思想裡面。
C情緒的思想(emotive thinking)
D圖像的思想(pictorial thinking)
E認知的思想(cognitive thinking)
在上列A,B,C,D和E五種思想中,我們把A,B和C稱為“有顏色的思想” ;E稱為“無顏色的思想”;而D則為可“顏色中立的思想”。我們之所以說D是可“顏色中立的思想”,係因它與A有疊合的地方,但二者並不全合。例如?依羅巴科夫斯奇幾何學?可把宇宙想像為一馬鞍形。這是一圖像的思想,並非美藝的思想。波爾的原子理論也是如此。A,B,C,容易化合。A,B,C和D也容易化合。A,B,C與E也容易化合。我們現在規定一個說法:
在E之中?只要攙雜了A或B或C我們便把它叫做“有顏色的思想”。
三
我們現在要進一步問:那些思想是“有顏色的思想” ?“自然忌真空”。我們也不是活在一個思想的真空裡。洛克J. Locke)所說的“心如白紙(tabularasa)”是一種想像的情境。人總是生活在思想氛圍裡?正猶之乎魚生活在水中一樣。不過?魚不是活在鹹水中型就是活在淡水中。淡水中也是有雜質的。很少魚是活在蒸餾水中的。同樣,最大多數人在他們的最大多數時間裡是生活在有顏色的思想裡。只有最少數的人在他們的較多數時間裡是生活在無顏色的思想裡。數學家、理論物理學家、解析哲學家,就是這種人。攝取特定的文化成素所形造出來的“哲學”根本就是土產品。這樣的哲學沒有普遍的效準(general validity)。就我們所居住的地球而論?可巧得很,凡屬有顏色的思想都是特殊的。我們現在把這類思想的製成品中對人最具支配力的幾種列舉於後:
第一、祖宗遺訓
第二、傳統
傳統因係代代相績,並且是群體經驗的累積,同時在觀念上是祖宗意象之普遍化,所以常較一時產生的意見有力。整個歐洲中古時代思想與制度之凝固,實在得力於這一原因。但是,傳統的這種優越性?既常被過分誇大,又常遭人利用。“是合傳統的”與“是有價值的”這兩個謂詞沒有必然的聯繫:
從前者推論不出後者,從後者推論不出前者。
第三、宗教
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來看,宗教是一種社會建構。這種社會建構係圍繞著“超自然的存在”這一觀念以及人與此“存在”之間的關係而成立的。在任何成熟的或高級的文化裡?這種觀念可以形式化而成一種社會行為的型模。不同的社會原料可以塑成不同的宗教。例如,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都各有各的特色?也各有不同的社會行為的型模。這些型模之不同=常為異教迫害的觸發因子。
這個樣子的宗教建構,顯然是由前述A,B,C和D混合而成。因此,自古以來,以宗教信仰為中心,常有美妙的文學、詩歌、繪畫、雕刻、建築、音樂等作品出現。當然,這話並不涵蘊在宗教建構中一定沒有E。有的,而且常常有。一切偉大的宗教建構必須有E。如果在宗教建構中沒有E,那末似乎缺少“理性的基礎"。缺少“理性的基礎"的宗教?好像立不穩?站不久。
這樣的宗教,既不能到達高的格調,因此又不易取信於高級知識分子。像聖多瑪(St. Thomas Aquinas)的書就可以算是“理性的著作”。在西方的“高僧”中,有諸如此類著作的真是不乏其人。不過,我們必須明暸?在這種場合,E與A,B,C,D之間的位置關係是怎樣的。在宗教建構裡,A,B,C,D是“先於”且“優於”E的?甚至於隱身於E背後。因此?與科學相較?一切宗教都是多姿多彩的。宗教的思想可以說是最富於色彩的思想。
第四、意的牢結(ideology)
所謂“集體主義驅策“真信仰者(the true
believers)”。於是人變成螞蟻!
然而,太陽底下並沒有一個在每一種意義之下獨立於現實世界的觀念世界。最純淨的邏輯世界也不能例外。(註:關於這方面的道理?我們要想得到了解上的幫助?最好請細讀Exner &Rosskopf: Logic in Elementary Mathematics,McGraw-Hill,1959,頁123 - 124。順便我要在這裡特別介紹一下?這是一本非常優秀的初等數學和現代邏輯之界際的著作。另一本是愛因斯坦的助手新興數學家John G. Kemeny等三人合著的Introduction to Finite Mathematics。這是一本極其嚴格的數學邏輯書。第七章顯示數學邏輯對於行為科學的應用。我奉勸有志弄通一點邏輯的青年朋友切實習讀這二本書。目前在香港如想得到這方面的知識?就我所知F只有請教羅業宏和林悅恆二位先生。)如果觀念建構的靜態圖案不符現實世界的墨現與或需要?那末它就成為不合身的衣服。不合身的衣服必須丟掉書另換一襲新的。在大多數人感到舊有的觀念建構不合用而需換上新裝的時候,可能便是“真貨”與“假貨”一齊上市的時候。
然而,無論在甚麼情形之下,這些變動是靠意的牢結來推動的。意的牢結是多姿多彩的東西。多姿多移的東西常白色吸引人?甚至能使人為它之實現而粉身碎骨。可是?不幸得很=能夠吸引人的東西未必真?真的東西未必能吸引人。歷史告訴我們?大多數被吸引因而信其為真的人所狂熱堅持的意的牢結之“可實行性”很少是經得起科學考驗的。從一種意義來說?它們都是柏拉圖的public(理想國)之不同的或粗糙的摹寫。“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就是常為自己腦中幻構的東西發狂。正像撲火的蛾子自焚其身一樣,人類常因對幻構發狂而自我毀滅。
我們在以上的分類,既不求盡舉可能,又並非互相排斥。我們並沒有立意做這樣的工作。我們之所以列舉上面四種思想,目的只在例示有顏色的思想?使大家藉此可以明暸有顏色的思想是些甚麼,它們是怎樣構成的,以及對人的影響怎樣。除此以外?我們並不以為所有的有顏色的思想都是對人有害的,而且是必須掃除的。在實際上?最大多數的人在他們的最大多數的時間內是需要活在有顏色的思想裡的。當看他們活在有顏色的思想裡的時候,他們才感到生之樂趣和生之可欲。我的意思只是說,有顏色的思想不能代替無顏色的思想之功用。如其不然?那末它就成為禍亂之源。
本文出處:《思想的顏色》頁20至29,作者:殷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