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旅程(十八2.7)阿育王古寺

标签:
北仑区阿育王寺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印度天童寺 |
分类: 旅游 |

前一晚,听我小舅妈说,阿育王古寺将要完工,在没有正式对外开放之前,不要门票,游人可以进入游览。
第三天上午,我们决定前往阿育王古寺,一睹它的风采。
第七站,阿育王古寺。
一、一段闲话。
在浙江宁波北仑区有二个寺院,名字里就差一个“古”字,一个叫阿育王寺、一个叫阿育王古寺,前者在山的西面,后者在山的东面。因为中国东南部属于丘陵地带,所以浙江的山都不高,二座寺院之间隔不了多少距离。
说起北仑区,宁波话很有意思,令人见笑。在宁波有个地方,有道是“不能去不能讲”,其实说的就是北仑区北仑港。北仑港是宁波的经济支柱,宁波许多企业所从事的行业都与进出口贸易有关,由此,人所从事的职业也与其相关的贸易有关。因为北仑港是我国重要的港口之一,据说,进入港区还要办理特别的通行证(可能是以前的事了)。传说,有一年,有个宁波市长去中央汇报工作,他讲着一口宁波话,说是宁波的经济一靠“警察”,二靠“妓女”,三是“不能讲”。这一下,领导摸不着头脑了,经解释后,才弄明白,原意讲的是“政策、机遇和北仑港”。所以有人这样说“宁可听苏州人吵架,不要听宁波人讲话”,因为宁波话实在太难懂了!
说起宁波还有“三头”:和尚头、芋头和光头。和尚头指的是寺庙多,最著名的就是宁波东面的阿育王寺和天童寺;而芋头就是溪口的大芋头;光头就是指蒋介石的蒋光头啊。
在我的记忆里,天童寺、阿育王寺,相距不远,我是多次去过,有着很深的印象。现在怎么又冒出个阿育王古寺?所以,我们一致决定一定要去看一下。
前两个寺院离着我们老家居住地都不远,而新落成的阿育王古寺也在附近,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它在深山里,现在政府投入巨资,不但要建阿育王古寺,还要特意新开辟一条公路,直达阿育王古寺。新开通公路的尽头,就是阿育王古寺。
早晨,天气多云,从我们老家出发,车行不多的时间,就拐入了一条新建的公路,我们发现,不久,还将有一条公路穿过一座山洞,直插山里,那行走的路会更近一些。在这山里,沿途是没有人居住的,不一会儿,一座宏大的寺院就映入了眼帘。
二、阿育王古寺。
阿育王古寺坐落在穿山半岛主峰太白山北麓乌石岙内,寺院东、南、西三面都环山,北向紧邻北仑区大碶街道嘉溪村。寺院周边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景色宜人。
史料记载,早在两晋时期,阿育王古寺就与天童寺、奉化雪窦寺并称为宁波三大名寺。阿育王古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原名阿育王塔寺,俗称“老育王”、“小育王”。《阿育王寺新志》曰:“西晋太康三年,山西并州离石人刘萨诃,即僧慧达,求舍利塔,至会稽鄮山,结茅于乌石岙,有舍利宝塔,自地涌出,遂于其地结庐守护,是为寺之创始。”后因僧众寺小,才择地在当时鄞县五乡与镇海邬隘交界处的育王岭北侧建造阿育王寺(这就是我前面说到的、曾经去过多次的寺院)。目前,阿育王古寺遗址内还存有慧达大师骨塔、塔亭、瑞应亭、涌见岩碑等文物史迹,均为民国九年(1920)重建。
阿育王古寺慧达大师骨塔石栏为砖椁式,并列三穴。由住持宗亮、监院源岌重建。塔碑上有曾熙题“西晋开山祖师利宾菩萨之塔”,利宾菩萨即阿育王寺开山之祖慧达。塔后石亭,精雕细刻,亭额已毁,柱联镌:“千山霜叶瘦,万壑雨花肥。”塔后石亭,面阔一间,二柱三檩,三架抬梁。周边有弧形围墙相围。
瑞应亭是现存的阿育王古寺遗址的代表性建筑,当年由住持宗亮筑于涌见岩上,砖石结构,攒尖顶,饰宝瓶,四角上翘,南启洞门。涌见岩碑嵌于碑亭后壁,碑高1.6米,宽0.63米,上书“涌见岩”三字,下端为住持宗亮跋。
阿育王古寺遗址为阿育王寺发祥地和古塔寺,在佛教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阿育王古寺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每年都有众多的中外高僧、学者、游客慕名前去循迹、朝拜、游览。遗址所在地乌石岙风光旖旎,又处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线。乌石岙自然村落内其他文物古迹甚多,如“嘉溪庙”、抗倭名将戚继光所种植的古樟、“井头弄”、古代演兵场“教场弄”和“司鼓坪”等。
三、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的来历,上面已提及,这里作个简单介绍。
阿育王寺,坐落在太白山麓华顶峰下,距宁波市区以东16公里,是中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是中国禅宗名刹“中华五刹”之一。始建于西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阿育王寺在中国佛教史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因寺内珍藏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闻名中外,寺内珍藏着一座名闻天下的佛祖舍利宝塔,是国内现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现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也是浙江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寺院为何取名阿育王寺,阿育王是谁?
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为争夺王位,他发动了战争,战争使无数百姓遭了殃。为了赎罪,他把如来佛的舍利子收藏起来,在一昼夜间命人造了84000座舍利塔以表赎罪。相传其中一座舍利塔就在阿育王寺,里面放有一颗如来佛的头颅舍利子。
阿育王寺建筑规模宏大,全寺占地面积12.41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22867平方米,有殿、堂、楼、阁、轩600余间,依山坡构筑。
里面的大雄宝殿系清康熙十八年重建,高15.8米,面积870平方米,殿上是乾隆书“觉行俱圆”匾。舍利殿始建于1678年,民国5年重修舍利殿,按北京故宫模式建造,重檐,黄色琉璃瓦盖顶,金碧辉煌,高度15.3米,殿中我们可以看到石雕舍利塔一座,内置七宝嵌镶塔亭,亭内为舍利宝塔。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则别行珍藏,其塔身青色,高1.4尺,宽0.7尺,五层四角,四面窗孔,每层雕菩萨神像,内顶悬宝磬,舍利珠挂在其中。殿外后壁有唐代画石雕四天王像。殿悬宋高宗“佛顶光明之塔”匾,殿前上匾宋孝宗书“妙胜之殿”,下匾为释竹禅书“舍利殿”。
四、游览阿育王古寺。
实际上,阿育王寺与阿育王古寺,这两座寺院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有舍利,它是从后者拿来建造的;后者有墓穴,以及一些古建筑遗迹。现在政府财大气粗,据说,规划用地面积约180亩,工程总投资逾一亿元,在原址上重新修建。
建寺院,说起来,为的是归顺,讲明白点,现在有点变了味。信奉者前来拜佛,阿弥陀佛,到寺院对佛像虔诚跪拜,这是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一套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然而,有人说是,现在的寺院赚钱不眨眼,进入寺院,有的要收门票;有的说是不收门票,却要求买高价香烛,否则,不让进;有的寺院还想直接或曲线登陆资本市场,给人的感觉,原本为人们心目中的清净之地,如今却为赚钱忙活,为此饱受诟病。不知这个新建寺院有这种可能性吗?
我们的车,直接停在这座寺院的大门外,一眼看上去,这座寺院非常庄严气派,跨进大门,啊... 它的规模,更显雄伟和漂亮。我们里里外外走了一圈,最后来到寺院的最后面,有一扇铁门虚掩着,里面还正在修整中,能走进去,好高兴啊。珍贵的宝贝就在里面,也就是佛家珍宝舍利塔涌现之处,看上去遗址的面积约0.5平方公里,这里今尚存阿育王古寺开山利宾菩萨(慧达)等高僧骨塔、塔亭、瑞应亭、清澜桥等古建筑遗迹,以及被誉为“育王十景”的“涌见岩”、“七佛潭”、“袈裟石”等胜迹,还真有眼福。整个寺院正式开放后,很难说,这里会对游人开放。
听说,重建后的阿育王古寺,2011年的12月30日,来自海内外各地的佛教协会和知名寺院的法师、和尚,以及慕名而来的善男信女们,齐聚阿育王古寺的大雄宝殿大门前,举行了迎接寺庙的落成和佛像开光法会。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佛日增辉。
整个寺院,我们逗留了将近一小时半,想想来的正是时候,开了眼见,且游人也少,可以尽情地游玩拍照。
照片后面有一张阿育王寺门票,那是1995年春节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