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高考导航 |
二轮复习的课堂结构流程
“知识梳理,整合考点”→“典例分析,变式训练”→“总结方法,提升能力”→“师生互动,答疑解惑”
具体要求
1、知识梳理,整合考点(5-10分钟)
梳理知识,提示重点内容(即高考重点),构建知识网络。以及掌握程度和能力要求,使学生心里有数。一个专题用两课时,也可以先把作业中出现的解题技巧问题、错误等加以订正。
2、典例分析,变式训练(25--30分钟)
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进行深入剖析,引导思维,揭示解题规律。例题教学的程序是:练(独立解答例题)——讲(解题思路、技巧,提炼方法规律。解答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教师进行开放式、发散式讲解,,包括对物理解题思路发散即 “一题多解”,对物理情景发散即“一题多练,对物理问题发散即“一题多变”)——练(变式训练,一般1道题变1~2个),
3、总结方法,提升能力(5分钟)
引导学生从全新的、应用的角度去独立总结课堂(本专题)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题思路、方法、规律,包括解题注意事项,隐含条件、边界条件的挖掘等,然后总结完善。总结要重视“一题多变”,更要重视“多题归一”。
4、“师生互动,答疑解惑”(5分钟)
课堂最后的时间留给学生,整理、体会所讲内容;师生之间沟通,解决当堂存在的疑惑或问题。做到当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