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博物院
1949年8月建立平原省,1951年11月撤销,省会在新乡。时至今日,新乡人仍有难以言表的“平原”情结,新建的博物馆即叫做“平原博物院”。月初,携友游览平原博物院,又一次对新乡古代史进行了系统学习。
博物馆被称为物化的发展史,很好的保存了历史文物。河南地上地下文物数量、质量均居全国前列,平原博物院的馆藏量在河南仅次于河南博物院,居全省第二位,为全国重点博物馆。
平原博物院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3件。新馆于2011年11月开馆,共三层,总建筑面积
52585平方米。主要展厅有16个,其中12个为固定展厅,第二层四个固定展厅以“牧野华章”命名,以历史顺序分别展示新乡地区原始社会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文物。

原始社会时期:
璀璨的牧野文化从远古走来,历经万年而不息。绵延不绝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是牧野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脉络,远古先民从这里起步,走向文明的殿堂。原始社会时期主要遗址有孟庄遗址、同盟山遗址、河洼遗址、浮丘店遗址、洛丝潭遗址、小岗遗址、苏坟遗址、李大召遗址、青堆遗址、鲁堡遗址等。

夏、商、周时期:
历史进入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中国的夏商周时期,作为先商部族的发源地、商王朝的京畿之地、西周共国、春秋卫国、战国韩、赵、魏犬牙交错之地,牧野地区是我国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之一。辉县孟庄遗址三叠城、凤泉区潞王坟商代遗址、辉县共城故城、辉县琉璃阁商周墓地、辉县固围村战国魏王宣墓等数不尽的物证折射出文明的辉煌。


秦、汉、魏、西晋、北朝、隋、唐时期:
自秦至唐,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百川汇流,经济诸业兴盛的时期。汉魏时期的战乱使各民族的融合流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为唐代的繁荣打下了基础。汉时的新中乡,至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置新乡县。这里所出众多汉唐墓葬,是当时平原百姓生产生活的物质见证。 

宋、金、元、明、清时期:
宋金元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从鼎盛逐步走向衰落,但它却全方位、多层面地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极致。新乡丰富的文物遗存,表现出一个走向平民性和世俗化社会所特有的风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