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norm(),pnorm(),qnorm(),rnorm()的解释
(2014-12-02 18:57:00)
标签:
财经it教育 |
它们的用法为:
dnorm(x, mean=0, sd=1, log =
FALSE)
pnorm(q, mean=0, sd=1, lower.tail =
TRUE, log.p = FALSE)
qnorm(p, mean=0, sd=1, lower.tail =
TRUE, log.p = FALSE)
rnorm(n, mean=0, sd=1)
其中,x,q是数值型变量构成的向量。p是由概率构成的向量,n是产生随机数的个数。mean为均值,缺失值为0,sd为正态分布的标准差缺失值为1。log,log.p是逻辑变量当为TRUE时,函数返回值不再是正态分布而是对数分布。lower.tail是逻辑变量,当为true时,分布函数计算公式为F(X)=P{X<=x};当为FAUSE时,F(X)=P{X>x}。
dpois(x, lambda, log = FALSE)
ppois(q, lambda, lower.tail = TRUE,
log.p = FALSE)
qpois(p, lambda, lower.tail = TRUE,
log.p = FALSE)
rpois(n, lambda)
其中,lambda是poisson分布的参数,其余含义与上面介绍相同。
由于poisson为离散分布,当x为整数时,其意义为泊松分布密度函数计算公式,当x不是整数时,dpois(x,lambda)=0。
其他分布函数也有这种效果。d-密度函数后分布律;p-分布函数;q-分布函数的反函数,即给定概率p下,求其下分为点;r-仿真(产生相同分布随机数)
前一篇:2014年12月01日
后一篇:R语言实现正太总体下的区间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