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蒙德里安绘画思想

(2012-06-10 21:46:47)
标签:

文化

不朽与神奇

----浅析蒙德里安绘画思想

 

   提到抽象,最先想到的是康定斯基、再是马列维奇,最后,才想到蒙德里安。在各式各样的讨论中,最乐于提起蒙德里安的那些不好琢磨的作品和观点的人,通常是建筑师和设计师们,在艺术批评的文字中,蒙德里安总是被赋予“冷抽象”这三个字,然后被匆匆带过。比起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少了些灵性和热情;比起马列维奇,蒙德里安在个人经历上又略显单薄;就连同时期,风格派的凡·杜斯伯格,也是能言善辩,思路宽广。相形之下,蒙德里安看起来只是一个略带怪癖的独身主义者,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艺术品。即便是这样,蒙德里安对当爱抽象主义艺术和建筑设计的影响远远大于他同时期的很多艺术家,他的大量著作和笔记呈现了另一个蒙德里安-----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敢于用艺术构建未来生活的人。一个向往和谐与均衡的追梦人。

   蒙德里安视绘画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不是某种目的本身。对他来说,这种观点导致了包含着整个现实的创作活动,而他的加尔文主义的观点决心报复这种艺术-----“神一般的”东西不受感官欲望的亵渎。而这一点也促使蒙德里安蔑视一件艺术品满足审美功能怀疑那个感觉和本能的世界。像蒙德里安这样真诚地献身于二维空间创作的画家是罕见的,至于那些如棋盘似的作品也是难以理解的。蒙德里安对每一个长度都通过绘画中的习惯性的透视效果去摆脱我们眼睛已习惯的深度影响,每一条倾斜的线对他来说都自然地涉及了透视原理。在蒙德里安那里,空间在平面中是自我独立的,我们看见的只是横竖的交集和叠着并在支撑框架的厚度继续延伸。他认为:“作为纯粹表达人类精神的净化了的艺术,将必然通过一种纯净的、亦即抽象的美的形式来体现。”

   从生长的环境来看,蒙德里安都是虔诚的加尔文教派信徒。父母对蒙德里安的管教较为严厉,他在成长中渐渐学会那些自我约束、城市朴素的清教徒式的生活作风,这种传统性格与他未来的职业有些格格不入,似乎,普通人眼中艺术家一般行为显得另类、张扬怪异。1905年,梵高的回顾展在阿姆斯特丹的斯蒂德黎捷克博物馆举行。蒙德里安很欣赏梵高的作品。在梵高的作品中,他强烈地体会到强烈压抑之后绽放的冲动与激情,梵高毫无顾忌的色彩给他带来更大的触动。此后蒙德里安尝试改变自己的画风,接下来陆续接触到了一些本土的象征主义的追随者和挪威表现主义画家蒙克等人的作品,这让他对自然的看法开始改变,眼前所见是否真实。从1907年以后,蒙德里安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外来因素的影响。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蒙德里安开始摒弃原来细致的小笔触和微妙的色彩变化,同时也加入修拉创造的点彩的表现方式。

   在作品《红云》中,蒙德里安以简单率真的笔法捕捉自然美景中壮观的一刻,突兀的红云以强烈的动感和色彩牵动着观看者的情绪,这种情绪主导着整个画面。自然景物的刻画不再占主导地位,而是让给色彩的平衡感,蒙德里安更多地运用了色彩的平衡力量,突破了构图形式在追求平衡中的局限。从这幅画只能够,可以窥视到,蒙德里安的画作开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最高纯度的红、黄的运用,以及大胆奔放洒脱的大笔触表明他已经成功脱离了最初的束缚而转向现代意识,并与当时欧洲盛行的表现主义、野兽派汇流在在一起,开始强调颜色的重要性。蒙德里安把梵高的色彩和修拉的系统笔法结合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明亮的画面与严谨的形式,在视觉的张力和广度在上有了改变。在《红树》中,描绘树的笔法和着色方式明显受到了梵高以及野兽派鲜艳色彩的影响,蒙德里安不再使用自然的色彩,开始强调两种互补色的对比所产生的象征情绪,红蓝色的对比,象征明亮和阴暗。在这里红与蓝的对比意义得到扩展,它们代表着象征与唤起。可以从中感受到强烈的,树的生命力,以及大树周围小草的生命力。作品物象与颜色的简化将自然和美丽的力量与不朽,转化成一种丰富的绘画语言----原色与结构。

    1909年,蒙德里安母亲离世,大约就在这个时期,蒙德里安开始逐渐放弃写实的描绘方式而追求精神的表达,并企图在创作中区发现自己,已经思考世界和人类生存的价值。这个转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接受了通神论。通神论的教义带有象征意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认为人可以凭借精神上的自我发展而达到对神性的洞察。通神论还强调,穿越广阔的宇宙时空,人类可以从物质的、有形的状态进化到纯粹的精神状态,在这个漫长的演进过程中,许多目前还处于模糊的东西将来会变得清晰。在艺术创作上,通神论着认为过去的艺术家所追求的是“表面的真实”,而内在的真是被自然的形式所遮蔽,所以艺术家应当摒弃对短暂现象的描摹而追求本质的东西。同时通神论者又继承了16世纪加尔文教派反对偶像崇拜的做法,视一切对事物外表形式的再造(如圣徒画像)为亵渎和破坏。所有这些都与蒙德里安的家庭背景相吻合。这,成为了蒙德里安纯抽象艺术的起点。画家相信我们所见到的一切,无论是山水、树木,还是房屋都有其潜在的本质,外貌不同,而本质却是相通的。

    通神论所认识的色彩是,认为色彩只有三种原色存在,而三原色均具有无限象征意义---黄色象征光明的放射性运动,蓝色象征着天空的无限延伸,红色则象征中性和搭配色,是“黄和蓝晨曦时的”他将视觉所见事物的表象转化成此案实物在的本质不朽的视觉现象,进一步发展成为富有节奏变化的抽象结构。在《红、黄、蓝的构成》中,“色彩关系和方法之间的节奏,使得时间和空间的相对之中的绝对变得显而易见”。

http://s16/middle/7677a841x79cfdb004fbf&690

   蒙德里安从具象绘画发展到抽象几何形体,曾经历了1912到1917年的漫长过程,这表明了他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下了极大的功夫,并且经过反复的思考。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主义的实践和理论的奠基人。他对这一流派作了无可附加的结论。他认为平行和垂直线的排列是创作的唯一因素,而在他的作品中也只运用了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灰三种“极度色”。蒙德里安提出这种艺术上完整的学说,并将之辩证而深入浅出地表达于文字,使之成为一种经典的材料。

    蒙德里安既是画家,又是作家和理论家、思想家。在《风格》和《新造型主义》两本杂志上倾注自己的艺术思想。

    没有自由,就没有艺术。他认为“在构图中,容许艺术家有充分的自由,这也就是他说具有主观意识的自由活动范围;同时,这种自由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而规定其界限。”

   绘画的内容和目的就在于绘画本身。在绘画中,任何不受具象约束的艺术都包含着自我创作的绝对必要性。抽象艺术的关键乃在于自我发现,发现最内在的本质,并借助适当的技法去表现这种蕴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

   有种普遍的说法,野兽派影响了康定斯基,立体派则对蒙德里安的艺术成就有决定性作用。其实野兽派的某些思想也在蒙德里安的作品中的得到呼应。马蒂斯的艺术中,他认为色彩是对本质的一种概括简化,是寻找一种等值的对应物,要求配合色彩的对应点并不是要再现直接的视觉感受,而是要改变它,从而找到一种形式构造,不模仿自然,是画家对自然的知觉的某种对应物,通过正规图画的结构,把知觉变成永恒的形象。构图就是砸画家为了表现自己的情感意识地使不同的因素依照装饰方式安排在一起的艺术。即,构图就是为了表现。每一件艺术品应该在整体上和谐一致,多余的细节,都会影响观众心灵对主要部分的领会。他追求纯粹,他重视协调、纯粹、宁静的艺术。这点上,正与蒙德里安是不谋而合。

    当艺术首先在人类的心灵中得到了发展时,艺术本身才有了继续发展的可能。蒙德里安追求的目标是简单化和基本的尺度。在表现上,他则从立体主义中得到惊人的结论:从平行和垂直的运动力可以探索出单纯的韵律。他认为:绘画(甚至是整个生命)的全部表现过程,包含了平行和垂直两条直线的直角对抗的二元论。人类只能以这种二元论来进行建设,人类也只能以此来创造一切。新造型主义即由是产生。康定斯基显示了来自抽象艺术无限自由的全部财富,而蒙德里安则相反地以简化还原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了最简单的因素,并通过精神上的深思熟虑以达到这种淳朴的要求。现代生活的节奏,要求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方式,协调与变化、均衡和意外、复杂和单纯的要求。蒙德里安在简单的结构与色彩中寻求一种韵律,这种韵律和谐,因而不朽、神奇。

    许多对抽象艺术所作的努力都源于他们对艺术形而上学的倾向,这种倾向有着非常活跃的能力。艺术家完全在直观上经历了唯物主义哲学的世纪后,迫切需要认识以精神为中心的新感觉,新的人本主义。完全有别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它是一种内在的人本主义,在人类无穷无尽的世界中追求一种真实的相似性。在蒙德里安未发表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内在的什么及其强大而活跃的力量决定了艺术的形式。当艺术表达非物质的时候,艺术只有一种意义,因为只有这样,艺术才能给予人类以超越自身的可能性。人们必须把艺术提高到“没有时间、地点和空间的无关系于个人的好不偏颇的境界,在那里,人们可以接触到数学诗歌、以及人类心灵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最美好和最纯粹的事物”(《现代绘画》奥·尚方和让·内莱合著,164页)而蒙德里安也曾对神学的思想感兴趣。

    柏格森在1906年所发表的《创造的进化》一书,开启了这个新纪元的转折点。在《意识和生命》中,提到:伟大人类的善良意志,特别是他们那种聪慧而又切合实际的英雄主义所开辟的新的道路,给我们指点出了形而上学的真理。他们处于进化的最高阶段,然而他们仍然接近于本源,并向我们显示出了产生内在的力量。缄默并不是一种秘密,而毋宁说是他的真实存在的以真实表现。

    对我们现代的艺术家而言,有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意义:生活的意味就是自觉经历和满足自己的存在;而生存则意味着最新的绵延不绝的创始,是永恒的周而复始的。艺术家是时代的创作者,他们见证时代的变化,并完全和时代结合,由此产生自己的作品。蒙德里安曾说,艺术不是一种撇开生活的情感表达,它是生活全部内容的表现。时代的意识决定着艺术的表达形式,而艺术的表达形式又反应了时代的精神;然而只有表达当代意识(或未来的意识)的那种艺术形式,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蒙德里安》安虞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抽象派绘画史》[法]米歇尔·瑟福著 王昭仁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蒂斯论艺术》杰克·德·弗拉姆编欧阳克译山东画报出版社

《视觉的思想》“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