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2020年6月16日,在转发裴元博先生博文《辽契丹文款净瓶型,龙首流、凤首执,錾刻观音、飞天、向阳舞凤,黄金执壶译释图说》时,加的按语。这些年来,对于国内契丹史研究和契丹文字译解,一直没有突破。一些民间学者反倒有不少成果和进展。究竟什么原因?对此,常和一些辽代契丹文物收藏家和研究者探讨。我在2013年3月18日为此,专门写过一篇博文:
《契丹文字研究一定要走出误区才能有所突破
2013-03-18 19:56:33》
这次,在转发裴元博先生文章的同时,又把自己一些观察和想法说出来,希望引起思考:
看看民间学者裴元博先生,对契丹文字的破解和翻译。
为什么许多民间学者的契丹文字研究这么有成果?
主要是方法和路径正确。
建国七十多年了。一些专家学者,一直坚持除墓志铭外都是假的,只是围绕着三十多块墓志铭打转。我多次说过,墓志铭本身的语句,语词,语法,格式,都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如果囿于墓志铭,就是陷入了误区,走入了死胡同。
所以专家学者们,在这个墓志铭圈里,转了几十年,竟无突破,少有成果。面对大量的契丹书籍和版画,器物铭文,无法识别译解,都就是一句“假的”避过。现在,契丹文字研究破解领域。相当混乱。比如日本乌拉煕春破解的《痕德隐太傅铭》,社科院某专家否定了。内蒙古大学契丹文字专家清格尔泰鉴定收藏三块墓志铭,社科院某专家也断定为赝品。甚至把契丹钱币“开丹圣宝”读成“开圣丹宝”,断成北宋道教炼丹钱并撰文论述。所以,这些混乱,就导致契丹文字研究和译解的混乱。
说真的,世界上的用每秒运行数十亿次的计算机编程的军事密码的破译也都有突破,为什么契丹文字,几十年了,就进展不大呢?
一是路子偏了,方向错了。
二是各自尊大,互相排斥。
三是把持话语权,打压民间研究。
这种官办体制的僵化模式不改变,契丹文字和契丹历史的研究,不可能有大的进展和突破。
其实,这种体制,在很多领域都是限制和阻力。
有人说民间学者,翻译的这不对那不对,那么,你把对的拿出来呀?就是一句不对,一概否定,那是掩饰自己。学术是真理,今天的表现,会成为未来的尴尬和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