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父母课堂杂志
父母课堂杂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1,814
  • 关注人气:1,2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良华:把握好孩子成长关键期的关键

(2019-04-01 13:24:05)
标签:

家庭教育

父母课堂

分类: 本刊专访

把握好孩子成长关键期的关键

——刘良华访谈录

采写- 本刊记者 兰 

刘良华,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副院长,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教师教育学、家庭教育学,倡导教育现象学”和叙事教育学

父母课堂: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征。在这些成长阶段中,您认为哪个阶段应该引起家长格外的重视?

刘良华:以往大多数人只关注两个关键年龄:3岁前后和13岁前后。但实际上,9岁前后是孩子成长关键期的关键。因为此时的孩子开始出现比较明晰的自我意识,这是孩子走向懂事的关键阶段,也是他形成某些好习惯和改变某些坏习惯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家长想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会比较困难。

父母课堂:在您看来,处于9岁前后的孩子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刘良华:9岁前后是孩子成长的过渡期3岁前后的孩子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嬉闹13岁前后的孩子可能以“成人自居并且会感到骄傲。但是9岁夹在中间,是一个尴尬的年龄。孩子想永远停在3岁前后,回到幼儿园时的生活,“不想长大,但又分明感觉回不去了。他不得不压缩玩的时间,开始隐约感觉到自己的责任,却又随时随地发现自己人微言轻,对很多事情没有控制感。

就思维而言,9岁前后的过渡期还显示为大脑的发育状态。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论是身体的力量还是思维的力量都比较有限。按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9岁前后的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较低级的阶段;到了13岁前后,他才可能发展出比较高级的抽象思维。

父母课堂:对待这一特殊时期的孩子,家长的教育方式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呢? 

刘良华:3岁前后,孩子可以天真烂漫地躺在母亲的怀里撒娇。但到了9岁前后,他必须逐步独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家庭教育最好由宽容的母亲的课程逐步转向权威的父亲的课程。如果父亲不在孩子的身边,母亲最好转换角色,承担起父亲的责任。这里的母亲或父亲,主要是教育学意义上而不是生理学意义上的概念。如果母亲一直对孩子显得比较严厉而父亲显得比较慈爱,由慈爱的父亲陪伴3岁前后的孩子,由严厉而权威的母亲陪伴9岁前后的孩子,就是合适的。只是从传统的角色分配来看,一般家庭往往呈现为慈母严父的状态。

父母课堂:因为孩子成长阶段的特点不同,所以家长也必须根据其发展规律调整教育方式。您提到的“父亲的课程”都包括哪些方面?

刘良华: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三个父亲的课程:一是自食其力的独立教育;二是严慈相济的规则教育;三是劳逸结合的情绪教育。

比较完整的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生活习惯的成熟状态大概形成于13岁前后,9岁前后则是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家长最好让孩子分担某些他感兴趣的家务,让孩子参与某些与他的生活相关的家庭决策。教育原本起源于劳动。有劳动习惯的孩子长大后会自食其力,不大会变成啃老族。他能够尊重家长的劳动,知道感恩。

凡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做,培养他的自理能力。比如,让孩子尽早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柜。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需要有所克制,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哪怕孩子的劳动技能较弱,也绝不解除他劳动的责任。孩子的精神成长需要家长爱的滋润,更需要家长的守望。

父母课堂:除了让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于家里的其他事情,是否也应该让孩子参与其中? 

刘良华: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凡是大家的事就让孩子承担有限责任。比如,孩子不必承担全部做饭、洗衣、扫地的任务,但必须尽早接受做饭、洗衣、扫地的训练并愿意为家人做饭、洗衣、扫地。孩子不必决定所有的家庭决议,如购买何种家具、房子或股票,但应该尽早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家长也可以偶尔邀请孩子一起解决自己工作中的困难。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会更加珍惜家长的劳动,增进对成人世界的理解。而且,孩子会感觉自己可以分担家庭的责任,变得更加自信、有成就感和责任感,并逐步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父母课堂:在规则教育和情绪教育方面,您有什么建议给家长呢?

刘良华: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的时候,要做到严慈相济。9岁前后这个年龄段是人生中最容易形成习惯的时候,是家庭文化、家族文化在孩子身上延续的关键时期。错过了这个年龄,发展到13岁前后,孩子尚未形成的好习惯或已经形成的坏习惯就很难改变过来。

为了培养9岁前后孩子的规则意识,最好让孩子身边有一个既慈善又严厉的重要他人”。让孩子通过商谈、约定、承诺等方式逐步理解规则,并遵守规则。就家庭教育而言,家长引导孩子一起制定规则之后就可以退居到守望的位置,既不能纵容孩子,也不能对其过于苛责。

父母课堂:孩子毕竟和成年人不同,所以很多家长对于严格程度并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样的要求才算严格,什么样的要求又过于严格呢? 

刘良华:对于“度”的把握,取决于家长的修养与技巧,不过问题也没那么复杂。如果家长不知道如何把握严格与过度严格的界限,可以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逐步放松。

家长要先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威信,再做到民主。

家长应该是让孩子既敬畏又喜欢的那个人。家庭教育的失败常常是因为家长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基本的教育威信。威信一旦消失,家长在孩子面前便失去了话语权,苦口婆心的叮嘱和劝说就失去了力量。但如果家长只有威严而不能让孩子信任,教育就会退化为教训,让孩子变得唯唯诺诺,失去自信、尊严和激情。

至于对孩子的情绪教育,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容易不稳定,因为他在这个年龄阶段有了初步的社会等级意识、家庭收入差别的意识、男女性别意识,另外还要应对学习任务的突然加重。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容易让孩子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所以,家长需要让孩子过有情趣的生活,做到劳逸结合。

最好让9岁前后的孩子每天都有属于自己的、可以用来的时间和空间。这个时间和空间属于孩子本人,由他自由支配。不要时时刻刻着孩子的考试成绩,也不要用太多的兴趣班把孩子的时间全部占满。

总之,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一定不能缺少家长的陪伴和引导。家庭环境对孩子起着非常重要的后天塑造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需要家长努力去营造。

父母课堂: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