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们仨
我们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7
  • 关注人气: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喜欢的植物] 酒壶花

(2012-04-22 08:31:25)
标签:

杂谈

分类: 植物类

    知道地黄的人多,知道酒壶花的人就少了。

    地黄的花是紫红色的长筒状,那美丽的喇叭筒花儿像盛着美酒的小酒壶,所以在民间人们管地黄叫酒壶花。

    我们这里管酒壶花叫“泡泡棵”,我曾经问母亲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母亲笑一笑回答说:“你姥姥说的。”我猜想“泡泡棵”应该是酒壶花茎的形状。小时候我常常把那紫红色的喇叭筒花摘下来,从后面吸它那甜甜的汁液,那甜甜的汁液和那美丽的酒壶花就是我美丽的童年。

    我从来没有见过酒壶花的根是什么样子的,直到那天和几位朋友一起到赵县梨园赏梨花。梨园里有许多野菜:蒲公英、荠菜、车前草……酒壶花。我随手拔起一棵酒壶花,发现酒壶花的根是黄色的。终于明白酒壶花为什么叫地黄,地黄为什么叫酒壶花了。我们一起谈论着这些野生植物,谈论着这些植物的药物功能,和我们祖先的伟大。朋友告诉我,其实酒壶花不光在中国,在美洲,印第安人对酒壶花也情有独钟。

    真是“无巧不成书”,那天晚上和几位朋友在正定王家大院吃农家饭,席间有一道菜,就是地黄,样子有点儿像土豆片,说是这道菜可以治疗咽喉肿痛。

    在《本经》里,地黄又叫地髓,意思是地黄把土地里的精髓都吸收了,地髓这个名字确实起得恰如其分。正因为地黄的贪婪收聚之力太强,所以地黄难以连作。一块地种过地黄之后,至少要过八至十年才能逐渐恢复,才可以再次种植。

    周末和丈夫一起来到山里再次寻到那美丽的酒壶花,一起吸吮着那令人陶醉的甜甜汁液。拾起童真,拾起母爱,拾起自然,那感觉就像那盛开的酒壶花。

    感谢酒壶花的陪伴,让我们健康、快乐。http://s13/bmiddle/757e09d2hbe39c05cc66c&690酒壶花" TITLE="[我喜欢的植物] 酒壶花" />

http://s16/bmiddle/757e09d2hbe39c1b192af&690酒壶花" TITLE="[我喜欢的植物] 酒壶花" />

http://s10/bmiddle/757e09d2hbe39c319a2e9&690酒壶花" TITLE="[我喜欢的植物] 酒壶花" />

http://s9/bmiddle/757e09d2hbe39c44e8618&690酒壶花" TITLE="[我喜欢的植物] 酒壶花" />

http://s3/bmiddle/757e09d2hf6e41b7348d2&690酒壶花" TITLE="[我喜欢的植物] 酒壶花" />

http://s12/bmiddle/757e09d2hbe39c6bd89bb&690酒壶花" TITLE="[我喜欢的植物] 酒壶花" />

http://s1/bmiddle/757e09d2hbe39c82bdaa0&690酒壶花" TITLE="[我喜欢的植物] 酒壶花" />

http://s4/bmiddle/757e09d2hbe39c9ae4283&690酒壶花" TITLE="[我喜欢的植物] 酒壶花" />

http://s4/bmiddle/757e09d2hbe39cb298543&690酒壶花" TITLE="[我喜欢的植物] 酒壶花" />

http://s8/bmiddle/757e09d2hbe39cc87c5b7&690酒壶花" TITLE="[我喜欢的植物] 酒壶花" />

http://s4/bmiddle/757e09d2hbe39cdb39753&690酒壶花" TITLE="[我喜欢的植物] 酒壶花" />
 

地上面的叫酒壶花,地下面的叫地黄

http://s10/bmiddle/757e09d2hbe622c7429a9&690酒壶花" TITLE="[我喜欢的植物] 酒壶花" />
地黄的根茎长的像红薯

http://s11/bmiddle/757e09d2hbe4f98a9501a&690酒壶花" TITLE="[我喜欢的植物] 酒壶花" />
正定王家大院的炒地黄

http://s6/bmiddle/757e09d2h796e6363a015&690酒壶花" TITLE="[我喜欢的植物] 酒壶花" />

地黄简介:

地黄{Radix Rehmanniae (英)Chinese FoxGlove Root 地黄,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而广泛栽培,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

它原产于我国北京、天津、河南、河北、辽宁、山东、浙江等地均有大量分布。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长柔毛和腺毛。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皱缩,下面略带紫色。花茎由叶丛抽出,花序总状;萼5浅裂;花冠钟形,略2唇状,紫红色,内面常有黄色带紫的条纹。蒴果球形或卵圆形,具宿萼和花柱。花期46月,果期78月。
     地黄
生于山坡、田埂、路旁。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为鲜生地;根烘熔至八成干,并内部变黑,捏成团状,为生地黄;生地加黄酒蒸至黑润,为熟地黄。
鲜地黄纺锤形或圆柱形条状,中间常缢缩作连珠状;表面淡橙色,具皱纹、皮孔及芽痕;肉质,易断,断面黄白色,皮部有橙红色小点;味微甜、微苦。生地黄不规则团块状;表面灰棕色或棕黑色,极皱缩;质韧,断面棕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地黄
含梓醇(catalpol)、多种氨基酸和糖、甘露醇、β-谷甾醇及菜油甾醇(campesterol)等。
    
鲜生地黄性寒,味甘、苦。生地黄性寒,味甘。熟地黄性寒,味甘。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

每年的秋天,当地黄叶片逐渐枯黄的时候,就可以采挖了。地黄的根茎发达,野生的地黄根茎比较细一些,大约指头粗细,而栽培的地黄,根茎膨大如纺锤形,饱满的根茎间有不规则的横纹,显得非常臃肿,有点像我们都比较熟悉的红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之物语
后一篇:暖手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