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宁许阿梅故居

(2013-09-02 00:25:29)
分类: 普宁历史文化名迹
其实,对于许阿梅,还是在读书的时候才知道的。那时学校每人发了一本介绍普宁的书《爱我普宁》,里面就有一遍介绍许阿梅的,第一次听到许阿梅的名字,以及他几次围攻普宁县城洪阳城的事直到今天依然记得。对他的事也很感兴趣,曾经问过父亲关于许阿梅的事,当然,父亲能知道的,也是从先人那传下来的。父亲也不知道很多,就几句,许阿梅所在的地方,并不是一个属于起兵反对朝廷的有利地方;他们就跟土匪一样。虽然我不认识,我也不知为什么?但一直还是记得这个名字。长大了,看多了也听多了一些。就觉得这许阿梅,对于远离县城的人来说应该没什么,或许还得到更多赞赏;但是对于在县城周围的村庄与人民,也许因为比较中立或者站在朝廷的一边,所以在许阿梅围攻洪阳城时,他们也受到了很多伤害,他们对于许阿梅的评价就比较负面了。虽然如此,不过我还是佩服他那份气魄,那份勇气。因工作的关系,经常在北山经过,一路过这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这里出了个许阿梅;后来在网上看到有许阿梅故居的介绍,还是普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是没有图片与详细的介绍,只知道在北山村。一直很想去看看是什么样也不知在哪?几天前终于在网上看到了详细一点的位置还有一张现场的照片,太激动了,真想一下子就去看个究竟。今天终于有空了,中午吃饭后开电动车向北山出发,
pic(北山大路) 向北山路往居仁乡方向走,在居仁乡旁的铁峰路进去,一直向前走,就可以找到许阿梅故居。
pic(铁峰路)
pic(许阿梅故居厝后) 这比较旧的房子就是许阿梅故居厝边,在大路边,不知道天天从这经过也不知道啊!又没有个标志什么的,真希望政府除了保护故居之外,也能在旁边树个牌子介绍,这样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分享啊!故居路对面是一些小卖部。
pic(从后面看许阿梅故居) 把车再向前开,从后面照一张。
pic(从这进) 许阿梅故居就在烈祖公祠的斜后面。
pic(许阿梅故居)
pic
pic 非常普通的平房,两房大房子加一间小房子,还有一个门楼,虽然有些破旧,还算完好,应该很久没人住了,长了不少杂草,本来想照一张正面的照片,巷子太窄小了,照不了。也有点好奇,那时许阿梅率众与清兵在北山血战,他的房子怎么没有受到破坏呢?还有许阿梅的墓就在山上,不过我不知在哪个位置,也没有去。当然,在北山老学校旁边,还有许阿梅起义的总部铁岳院依然在。离开北山,到白沙陇去,听说那有个百岁坊,在破四旧时给拆了,柱子又给一根打成两根,搭成了这个文革大戏台,看了真是心痛,那柱子上被打成两半的文字,合起来当然知道是什么,又有什么用呢?柱子插在文革大戏台的两边,见证着历史。
pic(百岁坊) 许阿梅三围普宁城一八五四年六月初一日,许阿梅率领二千义军,告别乡亲、浩浩荡荡,兵分三路,直插棉湖,进驻湖美、赤岗山等地。“忠义安良”大旗高高飘扬在“状元旦”,云石岩等处。  许阿梅秘密召集普宁城周围乡村的义军头领:厚田的蔡炳弟、林惠山的高锡秋、潘炳照、宝镜院的郭汉声、鸣岗的方锐、岐岗的阿十等密谋计议,商讨协力攻城良策。  六月十五日中午,震动着整个惠潮嘉道(今汕头、惠阳、梅县等地)的农民起义爆发了,许阿梅统率的义军公开向清朝的反动统治宣战了!这惊天动地之举,使普宁城内外到处骚动,县令潘铭宪惊得三步一跌,狼狈不堪。是夜,浩浩荡荡的义军调转方向,直插普宁城,进驻鸣岗、马院桥、新铺、昆头山、五福屿、赤髻鸟等地,似铁桶箍一般牢牢围住普宁城。  十六日晨,弥天大雾,义军开始攻城,岐岗村头领余阿肥带领爆破队百名作为先锋,荷长矛钢叉,直逼普宁城西门叫骂诱敌。许凤翔率主力埋伏于城郊,伺机伏击攻城。守城清军头目方佑,此人暴戾成性,根本不把义军放在眼里,竟违主子禁令,带领兵勇出城迎战,那知钢刀相触,不及数合,方佑即为义军劈做两截。许凤翔率主力乘胜追杀,出战清军见义军勇不可挡,且头目被杀,当即溃不成军,丢下十几具尸首,败退回城,紧闭城门,不敢出战。  清军初战失利,普宁城中官绅乱成一团,县令潘铭宪急召巡检郝有金、“地头蛇”方青钱及众官绅商议守城之策,立即勒令城中商户富绅派款,招募城内更夫四百名,协助守城,并在护城河两边高筑栅栏,加强防守,弄得满城风雨,草术皆兵,  义军首战告捷,军心大振。但围困普宁城后,许阿梅忽接友军陈娘康密报,为策立友军,暂时放弃围攻普宁城,挥帅返回北山大营。  初试锋芒之后,普宁县令潘铭宪异想天开,认为义军围城后即退,纯属无知蠢动。遂即定下奸计,寄书许阿梅,假意温言慰劝、保举许愿、官禄相诱,邀约许阿梅于普宁城南方氏祠堂谈判讲和。潘铭宪满以为借此可麻痹义军、延缓破城危机,以待潮州府道台的救兵前来解围,夹击镇压义军。  许阿梅接书之后,反复琢磨:言和是假,缓兵是真。即与军师杨臣尧商议,决定将计就计,巧与周旋。谈判之日,遂召义军头领阿机(众人称他“狮头机”),面授机宜。阿机领着战令,身带三文令箭,率二十名弟兄大摇大摆洋洋进城。时城中官绅,列队相迎,接阿机于方氏祠堂入座谈判。县令潘铭光大献殷勤,频频把盏劝饮。阿机胆壮志坚,旁若无人,酒足饭饱之后,从容不迫,拔出三支令箭,指着潘铭宪侃侃说道:“我奉梅大哥命令与你们谈判,条件很简单。其一,需城中方、李二姓豪富,奉献义军军需白银一万两;其二,需让我军从县城东门入,西门出;其三,就是要你老潘之头!”说罢把三支令箭掷于桌上,拂衣而起,带领众兄弟扬长而去。吓得众官绅无言以对,相顾失色,潘铭宪更似浸水泥塑,瘫倒在椅上。  粉碎谈判伎俩之后,许阿梅的义军军威大振,四邻八乡报名参军的人很多,队伍迅速扩充到近五万人。许阿梅抓住这大好战机,立即联合揭阳林廷、吴降,潮阳陈娘康等义军,第二次围攻普宁城。  一八五四年农历六月二十七日,义军开始声势浩大的攻城。城内官绅兵勇岌岌惶惶,硬着头皮,拼死抵抗。义军在数天激战中,虽取得几个小胜仗,但进展不大。激战中义军改变攻城策略,采取夜袭办法,抢占潘县令指挥要地“魁星楼”。第一夜,义军有的爬墙潜入,有的强攻拼入,有的凿洞钻入,相继鼓噪而进,勇不可挡,慌得守城清军倾巢而出,负隅顽抗。但因义军旗号不明,漆黑中自相搏斗,贻失了破城大好战机,激战至天明,不得不收军回营。  第二晚,许阿梅吸取旗号不明的教训,采纳了头领郭亚声、邱班麟的建议,布置进城的勇士每人头悬腊灯一盏,夜袭拼死破城。是夜,各队攀城强攻而入,穿街夺巷,浴血奋战,拼死抢占“魁星楼”。但腊灯目标显眼,被制高点的清军用毛瑟枪、马腿枪击死击伤多人,奇袭破城之举又告落空。尔后,义军虽多次击败出城作战清军,但战绩不佳,只得放弃攻城,回军驻营,另谋良策。  回军驻营后,许阿梅一面休整练兵,一面召开军机会议,军机会议上,众头领总结二次奇袭未能获胜的经验教训,制订了“飞天钻地”与“长期围困”的战术,部署了第三次围攻普宁城。  七月初一日,义军又一次围攻普宁城。围城头五天,守城清军见义军二次攻城不下,根本不把义军放在眼里,接连二次开城出战,经过数次实践的义军,勇往直前,奋勇迎战,百里桥畔,西北城郊,杀声四起,义军以泰山压顶之势,杀得清军节节败退,死伤逾百人,龟缩回城里,再也不敢出战。  七月初十日,许阿梅命人箭射勒令投降书入城,限县令潘铭宪二天内开城投降,否则格杀无赦。三天后,城内还没动静,许阿梅立即采用“飞天钻地”战术。是日,义军用“土炮”猛轰城墙,强攻各城门,攻城勇士扶起十架方井型云梯,迅速登上城墙,名曰“飞天”,一方面利用地形,挖地洞,凿隧道,直逼城内,称为“钻地”。此时城内军心混乱,官绅惶惶不可终日,惧怕义军从天而降,从地下冒出来……。洪阳大街有家巨商方满记,夜间因猫抓老鼠撞倒栈房器皿,“轰隆”一声,财主及杂役人等从梦中惊醒,误是义军从地底下冒出,吓得手足无措,跪地叩头直喊饶命……。县令潘铭宪有如热锅上的蚂蚁,向府城发出的求救书,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暗想,不日城破,只有死命一条。思来想去,只可采取讹诈威胁手段,使之人心安定,并动用大量金银,收买更夫,于城西北隅植木筑土,引水护城,以阻义军前进。同时,令把总方玉云偷偷出城到贡山、洪山、下社等地,调集地方地主团练,组成四十股兵勇,抗击义军,以救燃眉之急。但这些乌合之众,一经交战,只怨爹娘少生一条腿,争相逃命,不堪一击。  就在普宁城即将被义军攻破的的关键时刻,狡猾的方玉云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立即奔往乌石,云落等地,纠集清朝部分散兵游勇,串通北山义军内奸许希明,偷袭北山大本营,血腥屠杀乡亲父老。许阿梅得报,为救乡亲于水火,只得第三次撤退,放弃围攻普宁城,回师扎山。方玉云得知义军回归,自认不是对手,况且城已解围,夹着尾巴,逃之夭夭。  许阿梅率众回师北山大本营。围攻普宁县城的义军退了。得以喘息的县令潘铭宪,急向上司求救。潮州府及各处派来了援兵。潘又集结了地方兵勇,派郝有金率领官兵,反扑义军,企圃一举剿灭这股反清廷的农民义军。  一八五五年(清咸丰五年),官兵先后驻扎于北山村周围的湖东,六斗埔,大洋尾、小洋尾、定厝寮等村,重重包围北山村。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夜,北山村前的牛帽山,又被清兵炮队强登。清兵居高临下,日夜不停,用十炮轰击北山村。许阿梅曾于夜间,率队强攻,虽经死战多次,终因敌众我寡,未能夺回。许阿梅亦在战役中,左腿被流弹击伤,只得退回北山村。  八月十九日,北山村的西湖地方,被清兵从牛帽山轰击土炮,烧成废圩。义军三次死战争夺牛帽山,均未能夺回。至二十三日,全村各处着火,为保留后代,存下根苗,阿梅下令向东突围。此时,清军的土炮、毛瑟枪,枪弹如雨。突围义军与村民,死伤惨重。受重伤的许阿梅,为怕连累众人,在突围中于村东的鲤鱼沟地方,壮烈自刎。  许阿梅铁山举旗起义,只是一年余时间,虽然未能取得胜利,火种被扑灭了,们其反压迫精神,却留芳于世,其英雄事迹,为后人广为传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