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秘境探索
秘境探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501,314
  • 关注人气:2,0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书铭当年轰动北京武术界的太极凌空劲

(2017-06-13 13:22:21)
标签:

宋书铭

太极凌空劲

宋书铭当年轰动北京武术界的太极凌空劲

宋书铭当年轰动北京武术界的太极凌空劲
谈 谈“宋 书 铭”
作者:刘习文

    1958年,笔者学拳技于北京通州张虎臣先生,时年十五岁,只知学艺,不问源流,甚至不知道太极拳有陈杨武吴孙派系之别、大中小架之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知吾师的拳技从学于许禹生、杨少候、杨澄甫,以及王宗岳拳论等有关太极拳方面的知识。1960年暑假,恩师拿出多本杂志、两个手抄本,要我认真阅读。杂志为许禹生主编,名曰《体育》;手抄本一为陈微明的《太极答问》,一为《内家后天第一功集要——太极拳总纲目》(以下简称太极拳总纲目)。《体育》杂志毁于文革,《太极答问》、《太极拳总纲目》为我抄存。《太极答问》作为陈微明的遗著,业已再版,无须赘述。这里说的是《太极拳总纲目》,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杂事——
    《太极拳总纲目》是署名宋远桥绪记的一篇文章,题目叫作《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内容设及太极拳的起源、传承、名目、拳论,以及十不传、四大忌,三小忌等等。
    笔者是一个中学教师,学拳、练拳、教拳,业余爱好而已。退休后,始有闲心触及到太极拳史及理论方面的问题,才知道中学时代抄录的《太极拳总纲目》,就是顾留馨先生在《太极拳研究》中提到的“宋谱”。顾氏在书中中写道:
    “考宋书铭所练太极拳,实以杨式为基础,改成三十七个单练的式,任意错综连贯,确为‘颇有所发明’,托名传自唐许宣平,传之宋远桥,以自神其术。所传抄拳谱,绝不类唐人文辞,开合鼓荡,乃武禹襄、李亦畲拳论中语,疑为宋书铭自著,托始于唐人。宋书铭不知陈氏太极拳另有长拳一百八势一路,故以自造之单式连贯练法为长拳。至于拉扯唐人为远祖,亦为无聊。所谓精易理的幕客,好弄玄虚,初非偶然。刘彩臣先生学生李先五著有《太极拳》,可供参考宋书铭的拳姿。”
    顾氏对“宋谱”的否定与批判,使我联想起当年虎臣老师谈过的,有关许禹生和宋书铭的片言只语:
    清末遗老宋书铭,自称是明代宋远桥后裔,藏有署名宋远桥所著《太极拳总纲目》,民国初年曾为袁世凯幕宾,做一些文案之类的工作。宋精通词律、好易学、喜太极拳,和任职教育部主事的许禹生,有着共同的爱好,遂为忘年交(笔者按:民国初年,宋书铭年近70,许禹生只有33岁)”。1912年,许禹生创办北平体育研究社;袁世凯执政的时间为1912——1916年;许禹生和宋书铭的交往,约在1912——1917年前后。
    同是太极拳中人,难免要切磋技艺,吾师言,宋书铭功夫了得,许禹生根本不是对手。许性谦,虽为“体育研究社”领导,还是和属下教员纪子修、吴鉴泉、刘彩臣、刘恩绶等,讲述了和宋推手较技之事。年已六旬、性情庚直好动的纪子修,第一个不服气,于是撺掇着许禹生,伙同吴鉴泉、刘彩臣等五、六人一起造访宋书铭。待到和宋一接触,方知古稀之年的宋书铭身手不凡、武技高深莫测,沾接瞬间,纪、吴等人无不跌出丈外,于是钦佩之至,磕头请为弟子。这就是1921年许禹生在《太极拳势图解》书中所写:“有宋书铭者,自云宋远桥后,久客项城(笔者按:指袁世凯,袁为河南项城人)幕,精易理,善太极拳术,颇有所发明,与余素善,日夕过从,获益非鲜,本社教员纪子修、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等,多授业焉”的来由。
    吾师张虎臣先生,生于1898年,1919——1930年,先后在北平体育研究社、讲习所、行健会、国术馆学拳技,追随许禹生达十一年之久,他所说的上述情况,应该是真实可信的。吾师还说,许禹生、纪子修、吴鉴泉等,都是当时的拳界巨子,特别是纪子修,是凌山的挚友,间接得到杨露禅、杨班候的传授(许禹生语:“当露禅先生充旗营教师时,得其真传者盖有三人,万春、凌山、全佑是也…旋从先生命,均拜班候先生门称弟子云”),伸直胳膊平放地上,可过铁瓦车(笔者按:当时的马车轮子为木制,外面用铁皮包裹,故名铁瓦车),人送绰号——“纪铁臂”。和宋书铭推手,连纪子修、吴鉴泉都输了,一时间轰动了北京的武术界,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但这个宋书铭也是个异常怪僻的人,和叩头的弟子相约不许传人……1915年前后,袁世凯复辟帝制,政局动荡,许禹生因宋书铭身怀绝技,多次聘请他到“体育研究社”执教,宋皆坚辞不授。袁世凯死,宋归隐河北乡下,不知所终,所藏《太极拳总纲目》,为许禹生、吴鉴泉等传抄,遂流行于拳界上层,被太极拳练家奉为至宝。
    笔者学拳、练拳、教拳近半个世纪,少年时代接触,不乏六七十岁的武林前辈,按理讲应该知道更多的拳界往事,如吾师虎臣先生师从许禹生、杨少候、杨澄甫的许多细节;和宋书铭比武,许禹生为什么不请杨少候同往等等(笔者按“杨少候当时也在体育研究社执教)。奈何无知孩童,缺乏成人认识能力,待到年长、思想成熟,想弄清楚的时候,政治风暴骤起,我家落难文革,平反回北京时,恩师已经作古,上述悬念皆成泡影,另人追悔莫及。
    顾留馨先生生于1908年,1928年前在上海读书,没见过宋书铭,也没见过宋拳是个什么样子,“考(证)宋书铭所练太极拳”所下的结论,拳界反映强烈、褒贬不一;反言之,许禹生、纪子修、吴鉴泉等,拳枝造诣要高得多,况且许禹生的老师——杨露禅之子杨健候(1839~1917)斯时尚在世,难道杨健候、许禹生的太极拳水平,还分辨不出“宋拳”、“宋谱”,是不是盗名欺世的“冒牌货”?因此,顾氏对“宋拳”、“宋谱”的否定与批判,越发使人迷惘难解……
    实事求是地讲,就太极拳技艺而言,宋书铭是个有功、乃至作出了贡献的人物。宋的三十七势及推手技法传给了许禹生、吴鉴泉、刘彩臣、刘恩绶等。许禹生又传王新午、张虎臣;吴鉴泉又传吴图南;刘彩臣又传李先五;刘恩绶又传向恺然(笔者按:向恺然笔名不肖生,民国时期曾著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被改编成电影《火烧红莲寺》,红极一时)。所不知者,遗漏尚多。作为太极拳苑的一枝奇葩,“宋拳”既独立存在,又互融于杨、吴式太极拳。另外,我们今天能见到《心会论》、《周身大用论》、《十六关要论》、《功用歌》、《秘授歌》、《观经悟会法》、《四性归原歌》等高深的太极拳理论,也实在应该感谢这位宋老前辈。
《武魂》编者语:
    不管宋书铭多么神龙见首不见尾,他讲述的历史多么可疑,《宋谱》的文字从文史角度有多少漏洞,但他传授的(或是说由许禹生等人以宋的名义传出的)拳艺,却是真实存在且确有实效的。如果这不是事实,我们实在想象不出来,当年许禹生、纪子修、吴鉴泉这些拳学大姥,有什么理由为一个并不出名的宋书铭“当托儿”,并在以后为推行宋的主张而不遗余力。编者以为,它表明当时太极拳界的一部分人,一定是对太极拳的理解和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已往的很多研究者,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了那些疑点上(也许确实可疑),“一点存疑,满盘皆弃”,于是这其中可能存在的好东西,仅被“无聊”二字,就全都抹煞了。然而,争论归争论,广大实践者不是没有辨别力的傻瓜,由于以宋书铭为标志的太极拳理论和技术的问世,近一百年间,太极拳无论是拳样理论、具体操作和发展趋势上都发生了种种变化,对这些变化,视而不见或不予承认是不行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有价值的东西,就一定会表现出它的价值。“宋书铭”的出现,是太极拳历史上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编者赞成刘习文先先生的意见,应该重视对宋书铭及其太极拳理论的研究。

 本文作者:马国兴本文摘自武林绝技之家


  

  杨少侯“凌空劲”艺折宋书铭
  作者:于志钧 
  
   宋书铭何许人也?今人知者不多。他就是《宋氏太极拳谱》的传人,是颇有争议的《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作者、明代太极拳家宋远桥的后代,以“太极拳三十七式”称著。关于宋书铭的太极拳水平之高,太极拳家许禹生、吴图南的著作都有记载,文字不多,录之如下: 
    许禹生著《太极拳势图解》(1921年版)中记载:有宋书铭者,自云宋远桥后,久客项城幕,精易理,善太极拳术,颇有所发明,与余素善,日夕过从,获益匪鲜。本社教员纪子修、吴[钅监]泉、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等多受业焉。 
    吴图南在《太极拳之研究》(1984年香港商务扳)注解中记载:宋书铭为袁世凯手下的一个机要秘书,自言为宋远桥的十七世孙,精研易理,擅太极拳,其拳式名三世七,以共有三十七式而名之,又名长拳,与太极拳十三势名目大同小异。其时太极拳诸名家,如纪子修、吴[钅监]泉、许禹生、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及吴图南偕相拜访宋氏,与宋推手,多莫能自持。 
    当时是民国初年,太极拳家许禹生在北京创办体育社,聘请杨少侯、杨澄甫、吴[钅监]泉、纪子修、刘恩绶、刘彩臣等人为教员。这些人都非等闲之辈,如杨少侯、杨澄甫为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之孙、杨健候之子;吴[钅监]泉为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吴全佑之子;刘恩绶、刘彩臣皆为吴全佑之徒。 
    据先师吴图南先生讲述:宣统末年(1911),吴图南从友人处得到《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署名宋远桥的传抄本。后来吴[钅监]泉、杨少侯、纪子修、许禹生都抄了一份。当时,许禹生有个朋友,叫宋书铭,在袁世凯处当幕僚,也会练太极拳,称作“三世七”,是祖传的,他自称宋远桥是他的远祖。于是,体育社的许多教员都随许禹生去访宋书铭,同去的有纪子修、吴[钅监]泉、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吴图南等人。到宋书铭住所之后,宋很客气地接待大家。吴图南告诉宋,说他从朋友处得到一个《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抄本。宋听说之后,马上到内室,也找出一本家传《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抄本,拿给大家看。两者除了名目略有不同外,内容完全相同。后来,宋书铭应大家的请求,表演了“三世七”太极拳,和现在的太极拳大同小异,没什么使人意外的。接着许禹生与宋书铭表演了推手。只见:一搭手,许就不自在,处处受制,歪歪扭扭,不能自持。大家看,宋推手的路子不同,一般人推手,都喜欢用两只手掌压住对方双臂,宋则不同,两手臂专在对方双掌之下,用手背和胳膊外侧与人接触。他们表演完毕,其他人多有不服气的表现。因为,这一行人都是当时京师太极拳之翘首。然而,一搭手,不得了,竟然都和许禹生差不多,没有一个人是宋书铭的对手。其中最惨的要算纪子修了,纪早先是练岳家散手的,很硬梆,后来从凌山学太极拳,凌山是杨禄禅的徒弟,以刚发著称,所以,纪子修就刚上加硬。他看到其他人柔化对付不了宋,他一搭手就是硬的,双手掌死死压在宋的双臂之上。孰不知,这恰对了宋书铭的胃口,眼看纪要把宋压垮,纪猛一用力,打算把宋击翻在地,就听“嘭”地一声,纪就似断了线的风筝,倒飞出去,跌倒在地。切磋之后,众人纷纷向宋请教。宋书铭把珍藏的祖传《宋氏太极拳谱》抄本赠送给众人。这些人多是吴氏太极拳家,所以《宋谱》就被吴氏太极拳吸收,以后成了吴氏太极拳的经典。《宋谱》的内容究竟是些什么呢?何以如此厉害。这就是许宣平《十六关要论》等经典,其中讲到“浑噩于身,全体发之于毛。”太极拳的功夫有五乘,曰:骨、筋、皮、毛、气。歌曰: 
  
  磕格碰撞是骨打; 
  
  全身五弓为筋发。 
  
  皮打抖弹震死牛; 
  毛发松弹手三阳; 
  阴阳互感通天下。

宋书铭,所以手臂放在对方手臂之下,他打的是手三阳经,皆在手臂外侧,即汗毛的一侧,故有“毛发”之称。然而,这是太极拳的第四乘功夫,下面我们就要讲个太极拳第五乘功夫的故事。 
    宋书铭与太极拳名家推手的事立即惊震京师,访者日众,多被宋婉谢。一天,杨氏太极拳宗师杨少侯携徒东润芳、尤志学、乌拉布(吴图南)、马润芝,来到宋书铭住所拜访。少侯先生是当时京师太极拳第一人,其技艺之高、名气之大胜过杨澄甫,他的太极拳得班侯的亲传,儿时得乃祖禄禅教授,功夫极佳。宋闻听少侯来访,亲自迎出门外。把少侯一行让到室内,寒喧过后,少侯表明切磋拳艺的来意。宋书铭对少侯久已闻名,能与少侯接手,就是一份殊荣,何况登门造访。当即到室外,接手。宋与少侯一搭手,竟然空如无物,就感到遇着对手了。少侯也觉得宋的全身没有实处。两人似乎静止,少有动作。只见少侯像是在练气功,头悬、身正、气沉、体舒;宋则相反,运功、提气,不敢稍有松懈。突然,少侯抬手,一拉一放,就见宋书铭像被风刮跑了一般,倒出三丈开外,连退数十步,才慢慢停下来。过了一会,连声说:“好厉害的‘凌空劲’,我领教了。”接着咏歌诀一首: 
    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河静,翻江播海,尽性立命。
  故事讲完了。太极拳的高级境界是什么?为什么达不到?要找答案?吴图南大师告诉您,其病在: 
    体不松而用招;招不熟而言劲;劲不懂而炼气;气不感焉得通天下。 
    关于“凌空劲”吴图南先生有《凌空劲》歌一首,如下: 
  凌空劲歌 
  
  禄禅、班侯、梦祥间,三世心传凌空难。 
  我今道破其中秘,洞彻全豹反掌间。 
  只因传功皆口授,未尝公开告世人。 
  且幸恩师多倚重,教我其中步骤全。 
  如今说明其中义,节省时间又便传。 
  先须琢劲练到手,再练荡劲不费难。 
  透空诸劲都学会,哼哈运气亦练全。 
  彼此呼吸成一体,牵动往来得自然。 
  此时再学凌空劲,坚持功夫一二年。 
  手舞足蹈随心意,至此方叫功夫完。 
  
  《易》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杨少侯有凌空劲吗?请看网友的评论:

杨少侯与宋书铭的“太极凌空劲”——秘境探索
  • 新浪网友
  • 健侯都说自己没能练到凌空劲,怎么少侯倒会了。

    2013-7-26  23:30回复(0)

  • 風山漸


    从于志钧的书里,对凌空劲的描述来看,这篇文章应该是后人乱写。至少于志钧先生在写书的那个时候,没见过真正的凌空劲。

    2014-5-4  00:10

宋书铭“五乘功夫”说解析

作者:马国兴 ——摘自武林绝技之家

  
  上海一拳友谈及宋书铭五乘功夫,我将《中华拳术明镜录.龙涎集.续集》中“五乘功夫”解析中的“毛发松弹守三阳”内容登出作为答复。
  
  拳家言:法分三修,成功一也。所言成功一也,又有五乘功夫,曰:骨、筋、皮、毛、发。
  
  歌诀云:
  
  磕格碰撞是骨打,全身五弓为筋发。
  
  皮打抖弹震死牛,毛发松弹守三阳。
  
  气形化一归无象,阴阳互感通天下。
  
  论曰:
  
  凌空劲不达,体不松而用招,招不熟而言劲,劲不懂而炼气,气不感焉得通天下。
  
  《易》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
  
  
  毛发松弹守三阳:
  
  此乃神明的“神拳”之攻防功夫艺境,即全体透空的太极境界。谚云:“驱掉众阴邪,然后立正阳”。即然“正阳为一”,为何以“三阳”言之?而又言“守三阳”?此中精义,须辨而知之。此“守三阳”。乃取“泰卦”的“三阳开泰”立义。泰卦卦象,坤上乾下。即如人体修练,外阴形,内阳气,修练拳术至“全体透空”的太极境界,正是“亨通泰平”的“阴平阳秘,其身乃治”的身体健康,安泰平和之景象。
  
  但为何言“守三阳”呢?因为“正阳之气”分为三种用法,这在《拳经拳法备要.气法指要》中的“歌诀”说:
  
   “须分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体;
  
  翻复回旋身辗动,杀手休将气放怀”。
  
  此歌诀中说明了内阳之气的两种用法,一部分阳刚之气,放置在少腹丹田中,做为定砣而使用。一部分阳刚之气贯通筋骨壮拳势了。此两部分阳刚之气的作用已经说清楚了。已是“二阳”已明。尚有“一阳”又哪里去了呢?做何用了呢?这就是具有抗击打能力的“铁布衫”之功夫的说法之存在的道理。即有一部分阳刚之内气,根据具体功法,已在身体的“皮里肉外形成了一层薄膜,此薄膜的形成,犹如人体穿上了一件布衫,而此薄膜布衫具有护体的抗击打能力和效果,故以“铁布衫”喻之。这样,我们就知道“守三阳”之说,是指“少腹丹田的定砣之阳气,使之不能离位;合成铁布衫的阳刚之气的薄膜,使之不能消失,方具有抗击打的护体之功;随时以备出击壮大拳势击人的阳气,要守住而时以蓄备之。这就是“守三阳”之精义。然定砣之阳气,成膜护体之阳气,二者衷于职守也就勿虑了。最难的就是“壮大拳势的阳气”之如何守了?
  
  此句“毛发松弹守三阳”的关键在一个“松”字上。一般的习拳者在读到此句话时,认为“松”是指外形的“松活,松灵”来认识的,其实不然,《内功经》中说:“曰松、劲之涣也;曰汗,劲之萃也”。注文中说:“松者,柔之甚也,软之极,养精蓄锐之意也”。说明此“松”字是言表“内劲”之贯通筋骨壮拳势那“一阳之气”的状态的。因为此时的功夫艺境已经到了“全体透空”的太极之“虚灵妙境”了。哪里还会有“外形”的“松紧”问题可谈论的呢?也只有“内劲”的“松紧”问题可谈论了。况且,拳术攻防之道的功夫艺境达到“全体透空”的太极境界,就连内劲的“升降”法式的“吸提呼放”都不得已置之不用了。只运用内劲的“寂感遂通”的“涨渺”法式了。如果以内劲的浑圆收聚之“渺法”为“紧”,则内劲的浑圆发放之“涨法”为“松”。则此乃是此时此境之内劲的“松”与“紧”的认识。以这样的观点,来认识“壮大拳势的那一阳之气”的“松弹”二字之精义,也就是此内劲的“涨”发之方法了。以上述对正阳之气的“三阳”功能之分配的论述,来认识“毛发松弹守三阳”这句诀言的精义,也就不会偏颇了。修练、建体、至用,自然有法了。
  
  首先要确定:“毛发松弹守三阳”已是“三阳开泰”的神明艺境的“神拳”的功夫了。正是“以神击神,身未动而得人”,乃一触即发的功夫得矣!自然具备有“荷叶滚珠”的“无点不弹簧”之功夫,又有“沾衣如号脉,沾衣十八跌”的功夫。又有“来力不入,去力无阻”的功夫。此数项功夫艺境,才能体现出神明的“神拳”功夫艺境。神拳功夫艺境才能充分体现出“毛发松弹守三阳”这句拳诀之全部精义。
  
  然须要将神拳的“来力不入,去力无阻”的攻防功夫艺境之实质内容,解释一下,才能让习拳者按法而修,功有所得。不至于进入误区。
  
  来力不入,是因为有内劲在皮里肉外的合膜功夫,此膜合成,犹如身体穿了一层衣衫,具有相当的抗击打能力,自有护体的功能,古人称之为铁布衫。当对方击来时,有击到空桶壁上的感觉,自己不受其力的冲击而受伤,故曰此功夫为“来力不入”。
  
  去力无阻,是内劲化于无形,当对方击我身体某处之时,我不畏其击打,当其击我身体瞬间,我内劲已然将其节节摧打直至脏腑,可造成对手被击打状态,此谓之“去力无阻”。亦可主动攻击而用,攻击时只触其皮毛,其必应击飞跌而出之,而其不觉有受力击打之感觉,只觉一触即飞跌而出。亦是“去力无阻”。
  
  关于“来力不入,去力无阻”的功夫艺境,我行拳江湖数十年来,常证验于怀疑者,皆能让其试之亲自证验,无一次失误。故以此交友甚众。我并非自我吹嘘,实乃“以形鉴真”之证验也。我亦并非人前夸耀之辈,与我习拳的弟子张××,二十年的时间内并不知道我具备此种功夫,就在二零零三年十一月某天,一名美国朋友经徐谷明先生的弟子介绍来拜访时,我特约张××来一起陪客坐谈,在坐谈过程中谈到这种功夫时,为让这美国朋友相信,只得亲身一试,让这美国朋友随意击打我,(他从小练了八年..国拳术,很有一定的击打力度),他先以小臂击打我左小臂,内横向一击下去,力度很大,我用了“来力不入,去力无阻”的法式,触及之后,其即觉得右肘、肩、胸、腹内,受到重创一般痛苦难受。稍微休息片刻,待其身体舒适,我正面偏马中盘式,其亦中盘架式直拳连击我腹部三拳,第三拳时其用上钻拳击我胸口窝处,我此时只用“来力不入”法式,但其拳头仍然骨疼,可证其力之大。张××见其击我胸口窝处,着实吃了一惊,深恐将我击伤,可证其不知我具备此种功夫了。第三次其连续两拳击我右胸肩窝云门穴、中腑穴处,我用“虚体来风”法式,将其所击之力透体而过,不受其力,使这位从美国来我国学习汉语、针灸的朋友,诺雷顿先生惊讶不已,深感中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功夫博大精深不可测度而不可思议。以后,诺雷顿先生拜我为师,学习中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愿意宣扬中华民族文化,宣扬中华传统拳术功夫,甘愿作为一名中美民间文化交流的使者。
  
   “毛发松弹守三阳”的全体透空的太极境界的虚灵妙境,正是“驱掉众阴邪,然后立正阳”的“有形练到无形处,练到无形是真功”的“真气功夫”的体现。但体内尚有铁布衫之膜形,丹田定砣之气,即内有“内劲之形”尚未到内气无形无象之候。如果以“毛发松弹守三阳”与“皮打抖弹震死牛”,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攻防功夫艺境来比较的话,“毛发松弹守三阳”之句的精髓,乃体现的是“上德无为而无以为”的艺境;“皮打抖弹震死牛”之句的精髓,乃体现的是“下德无为而有以为”的艺境。故我认为“毛发松弹守三阳”为神明的“神拳”之全体透空太极境界。后者为神知的“气拳、意拳”的劲形反蓄之懂劲的后期之艺境。“皮打抖弹震死牛”体现的是七年一中成的功夫艺境;“毛发松弹守三阳”体现的是十年一大成中的功夫艺境之一。一为神知,一为神明,两者的攻防功夫艺境,自有其水平高低的诧异了,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黄忠达神奇的太极推手 在线观看 - 酷6视频  http://v.ku6.com/show/3yK0bQn1oFz2RMXHgmDssQ...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