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南麂土著
南麂土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15,961
  • 关注人气:7,7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一块梯田,都是少数民族的巨型史书

(2018-06-28 08:20:05)
标签:

云和梯田

元阳梯田

加榜梯田

龙脊梯田

旅游

分类: 水墨江南

每一块梯田,都是少数民族的巨型史书
这几年去过云南的元阳梯田、贵州的加榜梯田、广西的龙脊梯田,包括这个云和梯田,都是山高水长,壮丽恢弘,在旅游界、摄影界名气响亮,有趣的是,它们都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修筑的。

每一块梯田,都是少数民族的巨型史书
初夏,南方多雨的季节,但是到了云和,一定要来看一看传说中的梯田,哪怕山高,哪怕路远,哪怕烟雨迷蒙。

云和梯田位于云和县崇头镇,距县城约5公里,一路盘山而上,追云揽雾,雨后沿途的小溪跑得特别急。从云曼酒店出发,进入后交线,要经过云和县城的边缘,再加10公里,到九曲云环景区已近中午。 这时,风歇了,雨停了,一片苍翠的田野展现在眼前。

每一块梯田,都是少数民族的巨型史书
云和梯田主要分布在崇头镇周围高山上,海拔跨度为200米— 1400多米,跨越高山、丘陵、谷地。雨后梯田山谷还在云海的包围中,微风拉动云层,如大海波涛般起伏,翠绿的稻田间,黄墙黛瓦的村落若隐若现,梯田最多的有700多层,是华东最大的梯田群,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

每一块梯田,都是少数民族的巨型史书
梯田海拔较高,田中的水与河谷中的水蒸发而上,受气流影响形成云海,水分又被林木充分吸纳化为云雾烟雨,山巅田间时常白云缭绕,经常出现虚实层次,“云雾奇观,浮云世界”是云和梯田的一大特色亮点。

每一块梯田,都是少数民族的巨型史书

每一块梯田,都是少数民族的巨型史书
夏季的梯田风轻云淡,满目苍翠,瞬间恍若天上人间,有别与春天的水光,秋天的重彩,冬天的冷艳,夏季最直接的好处是,早起守候的时候不怎么冷。梯田周边有许多农家乐,若是在此小住几日,听风、观云、深呼吸,是不是一处放松身心的好地方。

每一块梯田,都是少数民族的巨型史书

每一块梯田,都是少数民族的巨型史书
由闽北迁徙浙南的畲族山民,是云和梯田最早的垦殖者。“九山半水半分田”浙江南部的山区,田地最为宝贵,聪明勤劳的畲人先祖,用锄头镰刀和汗水,伐去山上的灌木与荆棘,挖去乱石拣尽杂砾,在高低起落的坡地上,经年累月日复一日,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一小片一小片、或宽或窄的梯田,最小的梯田田畔,被称为“巴掌田”,即便春种一兜稻秧、秋收一把稻谷,也不会轻易放弃,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调节气候,保持四季的气温与湿度,建立起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环境。

每一块梯田,都是少数民族的巨型史书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千百年来,哈尼族将哀牢山区三江流域的野生稻驯化为陆稻,又将陆稻改良为水稻,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中,使三江流域成为人类早期驯化栽培稻谷的地区之一。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一座座的“田山”,仿佛就是一部非文字的巨型史书,直观地展示了哈尼先民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日出时分的元阳梯田,就像如歌的行板,轻敲大地醒来的和声,它让每一个守望的人惊呼,让群山开怀,在清晨的刹那,抹上梦幻的色彩。

每一块梯田,都是少数民族的巨型史书
黔东南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原始森林众多,而耕地稀少,2012年火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第7集《我们的田野》讲到了加榜梯田:靠山吃山,在梯田里创造出了“稻饭鱼羹”的苗族人。 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从古到今,苗族人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

想象着每天清晨,一层层云雾从河边缓缓升起, 那些依稀可见的吊脚楼,若隐若现,飘渺悠然,有一种身在幻境的错觉。

每一块梯田,都是少数民族的巨型史书
2300多年以前,第一批到达广西龙脊的壮民和瑶民面对横亘在面前的深山,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开垦出第一块梯田的,成为世界人工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他们的子孙们接过父兄手里的锄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壮族和瑶族人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坚强意志,在认识自然和建设家园中所表现的智慧和力量,在这里被充分地体现出来。

每一块梯田,都是少数民族的巨型史书
在中国历史长河的演变中,南方少数民族或被追杀,或被遣散,始终以绝对少数躲进山林,偏居一隅。而我们从崇山峻岭的梯田里,不但看到了他们巧夺天工的战胜大自然的杰作,还有他们生生不息的顽强奋斗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