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南麂土著
南麂土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15,961
  • 关注人气:7,7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云贵高原的小城,追忆浓浓的民国风

(2017-09-03 20:15:16)
标签:

滇黔咽喉

二十四道拐

民国风

黔西南

晴隆

杂谈

分类: 行者无疆
到云贵高原的小城,追忆浓浓的民国风
到晴隆我是寻着电视剧的情节来的,或许为了圆一场我们这代人的民国梦。因为不久前无意中看了一部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也发现了在我们抗争最艰难时期的后方,有一条抗战物资的生命线,还有一个藏在大山深处不知名的,在当时却很出名的民国古城。

到云贵高原的小城,追忆浓浓的民国风
晴隆县位于云贵高原中段,苗岭山脉西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北角,高原峡谷区,最高点海拔2000多米,最低点麻沙河与北盘江汇合处,海拔500多米,海拔高差达1400多米,全县地形起伏大,具有“山高坡陡谷深”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是夜郎国属地,清康熙建安南县,民国三十年时发现与当时的越南某一个地名相同,抗战时期为防国际社会混淆,安南县更名为晴隆县。

到云贵高原的小城,追忆浓浓的民国风
抗战后期民国政府迁都重庆后,西南三省四川、贵州、云南唯一的公路——川黔线、黔滇线成了生命线,晴隆县鸦关路段二十四道拐是当年最险要的路段,是美军援华抗战物资必经之路,也是当时溃兵、难民、流亡学子和上前线的部队都往来的唯一通道。由于日寇飞机的轰炸,老县城几经破坏,显然许多老房子按原貌经过了维修,为迎合游客的方便,不免带上些许商业气息,但是从城门楼望过去,群山包围的一条街,依然古韵悠悠。

到云贵高原的小城,追忆浓浓的民国风
“兴安亭”位于石板古街的中央,晴隆古称“安南”,亭子一定是老安南的贤士达人对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城兴旺平安的一种寄托。

到云贵高原的小城,追忆浓浓的民国风
亭台楼阁,画梁雕栋融合了汉族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的建筑风格,低调而不失奢华。坐在亭内瞎想,犹如时空倒流 ,古风依稀。

到云贵高原的小城,追忆浓浓的民国风
沿街的店铺飞檐画廊,吊脚楼和骑楼交错搭建,古朴的酒旗随风飘逸,可现当年的繁华一时。也可以体会到晴隆人民为抗战付出的代价和作出的牺牲。

到云贵高原的小城,追忆浓浓的民国风
梅家是民国时期晴隆的大户人家,世代经商,《二十四道拐》的电视剧讲诉了梅家公子梅松就职国民政府军,并奉命驻守滇黔这条抗战生命线,以及当年国共两党、日本人、美国人在“二十四道拐”这一咽喉之地展开殊死争杀的故事。

到云贵高原的小城,追忆浓浓的民国风
民国政府的办公楼比较新一些,因为抗战生命线的咽喉在晴隆,运输稽查处是这里重要部门,军政合一。街头老式的军车,严阵以待的枪械,带我们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到云贵高原的小城,追忆浓浓的民国风
由于盘江、二十四道拐地区山高路险,森林茂密,当时匪患猖獗,当地的警察部门也忙得不可开交。

到云贵高原的小城,追忆浓浓的民国风
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让当时的晴隆聚集了各方势力和达官贵人,涂着军绿色的可爱小跑车,或许是哪位千金的座驾,开一开,拍张照,在云贵高原凉风习习的夏季,有没有想体验一会乱世佳人如风岁月的欲望?

到云贵高原的小城,追忆浓浓的民国风
从拐角的那一边,忽然款款走来一位穿戴民国风韵的女孩,爱恨情仇的感慨涌了上来,历史离我们这么远,又那么近。

到云贵高原的小城,追忆浓浓的民国风
逛累了在街边点一碗凉剪粉,它是黔西南的“三碗粉”之一,用石磨把大米磨成米浆,倒入锅中煮沸制成浆糊状熟芡,铁盘中刷少许底油,放入一层薄薄的米浆,大火蒸3分钟后取出即成为粉皮。好的粉皮薄如纸,白如雪, 柔韧且筋丝好,不易断裂。用剪刀把粉皮剪成小条放入碗中,加入调料即可食用。凉剪粉的佐料极其丰富,主要有:姜水、蒜水、西红柿水、花椒油、红油、葱末、酸菜、绿豆芽、韭菜、酥黄豆、味精、酱油、盐、醋等。
(感谢丫丫、NB的友情出演)

交通
公路、飞机:贵阳——晴隆 200多公里,约 4小时,全国各地——兴义,兴义客运东站——晴隆。
高铁:沪昆线,关岭、或普安站转晴隆。

门票:
二十四道拐、晴隆古城不收门票。

作者:南麂土著
新浪微博:@南麂土著
微信公众号:nanjtz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