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塔利娅•奥希波娃(Natalia Osipova)(1)

标签:
芭蕾人物杂谈 |
分类: 芭蕾人物 |

1986年5月18日出生于莫斯科。当她还是一个孩子时,她就决定从事一名体操运动员,作为自已的职业生涯,后来,奥希波娃只是在8-9岁时,因后背受伤而转向芭蕾。
1996-2004年,她与玛丽娅·科托娃(Marina Kotova)和玛丽娅·莱奥诺娃(Marina Leonova)就读于莫斯科舞蹈学院。虽然仍然是学院的学生,在2003年4月,她赢得了在卢森堡举行的国际芭蕾舞比赛大奖,她参赛的作品是《舞姬》,《唐·吉诃德》,《埃斯梅拉达》和《柴可夫斯基双人舞》中的变奏,以及特别由尤戈尔·德鲁日宁(Yegor Druzhinin)创作当代作品《礼拜仪式》(Liturgy)。
2004年,大学毕业后,奥希波娃加入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作为芭蕾舞团的群舞演员。除了在芭蕾舞团的跳群舞作品,立即给予她跳部分独舞。早在2004年9月,她与维亚契斯拉夫·洛帕丁(Vyacheslav Lopatin)演出 《吉赛尔》(Giselle)中的“农夫双人舞”(Peasant pas de deux)。2004年11月,塔利娅纳首次在莫斯科大剧院工作室,出演由艺术总监阿列克谢·拉特曼斯基(Alexei Ratmansky)的创作的《波莱罗》(Bolero)中的领舞者。
最初,奥希波娃由教师柳德米拉·塞门娅卡(Ludmilla Semenyaka)指导,但随后开始由玛丽娅·康德拉蒂耶夫(Marina Kondratieva)指导。
此外其独舞的角色,尤其是在尤里·格里戈罗维奇(Yuri Grigorovich)《胡桃夹子》(The Nutcracker)中的西班牙洋娃娃,《天鹅湖》(Swan Lake)和《唐·吉诃德》大双人舞中的第一变奏,容易地强调她那华丽和轻盈的高高大跳。与此同时,她还在拉特曼斯基根据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imitri Shostakovich)创作的《螺丝钉》(Bolt)中出演一个小角色,以及在的莫斯科大剧院首演了约翰·纽迈耶(John Neumeier)的《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中的马斯塔德塞德(Mustardseed)和莱奥尼德·马辛(Leonide Massine)的《快乐的巴黎人》(Gaité parisienne)(康康舞独舞)。
2005年6月,她在莫斯科大剧院的第一个演出季结束时,奥希波娃参加了第十届莫斯科国际芭蕾舞比赛,按照规定她在莫斯科大剧院连续交替表演(其中包括她在比赛期间首演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的《C大调交响曲》(Symphony in C)第3乐章中的第一主角),比赛中还演出《巴黎的火焰》中的双人舞,《狄安娜和阿耳特弥斯》(Diane and Actaeon)《唐·吉诃德》和当代作品,奥希波娃最终赢得了第二个类别的一枚铜牌。
2005年11月7日(与(安德烈·波洛丁(Andrei Bolotin))首演了《唐·吉诃德》中的基莉娅,有著于照亮了她的职业生涯。在于她浸透在一部罕见充满活力古老的经典之作当中。她的技术的华丽和大胆、轻松愉快赢得了她的评论家和观众们忠心的如潮好评和赞誉。2006年8月,奥希波娃随莫斯科大剧院在伦敦巡演在此期间跳同样的角色,很少有人意识到她仍然是一名芭蕾舞团的群舞演员。《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评论家克莱门特·克里斯普(Clement Crisp)将奥希波娃的表演与玛丽娅·普利谢茨卡娅(Maya Plisetskaya)相比,说她:“活力、激情”和“轻盈、表演出色”。此外与她一起表演《唐·吉诃德》的舞伴伊万·瓦西里耶夫,是从明斯克毕业的年轻学生,最近才加入了莫斯科大剧院,两个人的表演相得益彰。之前,她甚至晋升到独舞演员,奥希波娃的表演的基莉娅已经获得了经典地位。
她在莫斯科大剧院的第二个演出季,奥希波娃表演了由阿列克谢·拉特曼斯基根据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音乐创作的《扑克游戏》(Card Game)以及尤里·波索克霍夫(Yuri Posokhov)根据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音乐创作的新作品《灰姑娘》中的秋季仙女一角并首演了由皮埃尔·拉科泰(Pierre Lacotte)创作的《法老的女儿》(The Pharaoh's Daughter)中的拉姆祖一角。

2006年8月,在莫斯科大剧院巡演伦敦期间,奥希波娃还首演《法老的女儿》中的阿斯皮希娅(Aspicia)一角。她在莫斯科大剧院的第三个演出季出演了《舞姬》(La Bayadere)中甘扎蒂(Gamzatti),2007年2月成为一位在大剧院有显著号召力,现在为美国芭蕾舞剧院的新编导的拉特曼斯基,同样作为出演了他的《明亮的小溪》(Bright Stream)中的古典芭蕾舞女首席和《二重奏中部》(Middle Duet),跳了巴兰钦的《小夜曲》(Serenade)中的独舞角色和特薇娜·撒普(Twyla Tharp)的《在房子上面》(In The Upper Room)。
奥希波娃已随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特别是纽约,华盛顿,伦敦,东京,哥本哈根,布鲁塞尔,蒙特卡洛,巴登-巴登,慕尼黑,米兰,都灵和巴黎。2007年4月,她在马林斯基艺术节,表演了《唐·吉诃德》(与马林斯基的莱奥尼德·萨拉法诺夫(Leonid Sarafanov)),她曾应兴高采烈的观众请求重复表演一遍终场的双人舞中的(fouettés)和选自《海盗》(Le Corsaire)中的双人舞。
2007年11月22日,奥希波娃首演了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的芭蕾《吉赛尔》(Giselle)。她的舞伴是安德烈·梅库里耶夫(Andrei Merkuriev)。2008年2月20日,她被选为由约翰·科伯格(Kobborg)编导的同名舞蹈角色,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了他的《仙女》(La Sylphide)。此外还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其他的角色,包括:4月《海盗》中的梅多拉(阿列克谢·拉特曼斯基和尤里·布尔拉卡(Yuri Burlaka)新作品)和7月的《巴黎的火焰》中的珍妮,由拉特曼斯基重新修订的瓦西里·瓦伊诺年(Vassili Vainonen)著名戏剧芭蕾(Dram-ballet)。
2008年1月24日,奥希波娃开始被提拔为独舞演员, 10月18日,被提升为首席独舞,2010年5月1日,成为莫斯科大剧院的首席舞者。
奥希波娃在2008/2009年演出季结束后,首次去美国芭蕾舞剧院公开演出,于春季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吉赛尔》(2009年6月13日)和《仙女》(2009年6月15日)。
在2009/2010演出季,奥希波娃进一步扩大她的剧目,在莫斯科大剧院领衔主演《葛蓓莉娅》(Coppélia),《舞姬》和《埃斯梅拉达》(La Esmeralda)。
2009年12月16日,她在巴黎-莫斯科节庆中表演,加入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和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的艺术家行列,在巴黎的加利耶歌剧院(即巴黎歌剧院),首次饰演《彼得鲁什卡》(Petrushka)中芭蕾舞女首席。2010年1月8日,奥希波娃再次来到巴黎歌剧院,在巴士底歌剧院出演鲁道夫·努里耶夫(Rudolf Nureyev)版的《胡桃夹子》中的克拉拉。 2月13日,她在米兰的斯卡拉的首次亮相,出演了努里耶夫版的《唐·吉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