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们爱历史
我们爱历史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581,128
  • 关注人气:1,8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节:让孩子见世面,到底有多重要?王阳明张居正们来回答

(2020-09-10 09:48:36)
标签:

历史

教师节:让孩子见世面,到底有多重要?王阳明张居正们来回答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最近这些年,“让孩子见世面”成了教育圈的流行语,各路“名师”“专家”们的相关“教育金句”一抓一把,“鸡汤文”也是一篇又一篇。各种“见世面”的“教育活动”,更是热热闹闹。这个跑到“名校”兜一圈,那个跑到名胜古迹转一转,乍一看去很“见世面”,惹来的争议也从不少。好些家长说起来,都是连呼烧脑。


其实,见世面到底重不重要?这事儿放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也是个老话题。对此极有发言权的,更当属一些中国古代教育家们,典型一位,就是这些年“很红”的大儒王阳明。


教师节:让孩子见世面,到底有多重要?王阳明张居正们来回答


虽然后来常被称为“明朝一哥”,但以王阳明自己说,他的少年时代也曾“粗心浮言,狂诞自居”。也就是个狂放的熊孩子,别看5岁时才学会说话,但少年时代却撒了欢。嘴里豪言“或读书学圣贤耳”,逃课捣乱成了家常便饭。还喜欢指挥小伙伴们摆开战阵操练,气得他那状元老爹王华多次“怒扑责之”。但这放肆的青春期,却在十五岁那年,终于戛然而止。


就是在成化二十二年(1486),15岁的王阳明第一次出游边塞,走遍从居庸关到山海关的战略要地。期间他曾“驱逐胡儿骑射”“纵观山川形胜”,出了风头也开了眼界。那壮阔的河山给了他强烈的震撼,从边塞乡民口中了解到的战争,更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沙场的残酷,大明王朝的边防危机,一切所见所感撞击着他的心灵……


从这次“见世面”起,那个曾经少年轻狂的王阳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从此潜心读书,甚至精研兵书战策,踏踏实实磨练自己的王阳明。若问“孩子见世面有多重要”?王阳明那“习武善战,以趋报国”的追求,无可争议的“心学大儒”地位,建功立业的荣光,都是从十五岁那年的“见世面”,以及“见世面”后的改变开始——那场行走边关的艰苦跋涉,是他人生一面别样的镜子,照清自己也照亮前路。


教师节:让孩子见世面,到底有多重要?王阳明张居正们来回答


但这种“世面”,又哪里是随随便便就能“见”,且不说“驱逐胡儿骑射”的硬核本事。就算是要“纵观山川形胜”,也得有一身强健的体魄。放在少年王阳明身上,早年狂诞归狂诞,习武却没耽搁,甚至是“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实实在在练出真本事,支撑他走过边关的山山水水。所谓“见世面”,就是成长路上的水到渠成。


反而是明末年间的许多“名师”们,却不懂这些。特别是晚明年间江南地区的“神童”风,恨不得叫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见够天下的“大世面”。有些“名师”专以培养“神童”见长,选中天资活泼的孩子,就拼命教授诗词书法绘画,天天填鸭般的灌输。“灌”得小孩稍有成就,就拉到各种“雅集”上花样表演,只要技惊四座,钱财就滚滚而来。


如此操作,恰如晚明学者黄宗羲的叹息:“以教猢狲禽虫之法,教其童子”。这哪里是培养神童,简直是遛鸟耍猴,再好的孩子也给活活教坏。晚明那无极限的堕落,这“神童风”就是个注脚。


教师节:让孩子见世面,到底有多重要?王阳明张居正们来回答


对这道理,王阳明自己也有论述:“譬之时雨春风,霑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孩子的成长,就像生长的树苗,长到什么样的阶段,就该受什么样的“时雨春风”。正确的年龄心智阶段,见正确的世面。


而且千万别以为,所谓“世面”,就是让孩子们“见大场面”。相反一些看似低调的经验,却也是成长时期刻骨铭心的“世面”。对这感同身受的,就是明代政治家张居正。


明朝嘉靖十三年(1537),张居正,这位未来明朝政坛上的“救时宰相”,还是个十三岁的“江陵神童”。已拿下秀才功名的他踌躇满志,在乡试里发起冲锋,满以为“举人功名”手拿把攥,没想到一盆凉水浇头——他居然落榜了。


其实这“落榜”遭遇,就是此时的湖广巡抚顾璘,给他安排的世面。身为嘉靖年间知名的教育家,顾璘早知道张居正的“神童”名号,阅过他的诗词文章后,更是连呼奇才,甚至将其比作大唐名相李泌。夸完之后,顾巡抚就做了个奇特的安排:无论这一次,十三岁的张居正答卷水平如何,一定要让他落榜!


又过了几年后,早已“中举”的张居正,从顾璘口中得知了当年那场奇特的安排。他不但没有怨恨,反而当场百感交集。以张居正的话说,顾璘的所作所为,是一种特殊的知遇之恩,他纵是以死相报也在所不惜。


教师节:让孩子见世面,到底有多重要?王阳明张居正们来回答


这感动背后,正是顾璘“奇怪安排”的苦心:春风得意的神童,越是成名过早,越容易在功名利禄中迷失,甚至不断重演“伤仲永”的悲剧。一次故意安排的“落榜”,或许才是一支清醒剂。对这“苦心”,张居正本人更感动深受,那曾经目空一切的张狂,落榜时的当头一棒,一切铭记于心,正是他青春时代的重要一课。换句话说,后来他在大明朝堂上的坚韧不拔,“江陵柄政”的十年辉煌。都与“这一课”有莫大关系。


以顾璘式的苦心,安排“少年张居正式”的“世面”,足以令多少天资聪明的孩子,人生少走弯路。

其实,对“见世面”的认识,不止明代才有。北宋教育家胡瑷也有清楚阐述。这位有着“宋初三先生”美名,令范仲淹等“宋朝名相”无比敬仰的教育家,也曾犀利戳中宋代教育的弊病:“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所谓学习,倘若只让学生们局限于一地,拘泥于眼前的事物,最后也会越学越封闭,毫无收获。


所以,这位在宋代号称“冬日之阳”的名师,也不停的在用自己的智慧,为学生们拓展“世面”。哪怕是在教授《周礼》《礼记》等典籍时,所有书中出现的器物,他都亲自绘制成图,悬挂起来让学生们观赏,教学里的每一个细节安排,都在拓展着学生们的眼界。


教师节:让孩子见世面,到底有多重要?王阳明张居正们来回答



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也都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吃饱饭后不许久坐,而是要“习射”,即进行射箭等体育活动。每次考试过后,更要把学生们聚集在一起,“合雅乐歌诗,至夜乃散”。甚至,他还曾经带着学生们跋山涉水,从吴地来到关中平原,见过了“一览数千里”的山川名声,留下了中国教育史上振聋发聩的豪言:“此可以言山川矣。学者其可不见之哉!”


这种独特的“见世面”教育,成就了他“布衣见天子”的美谈,更造就了他桃李满天下的辉煌。他门下的上千弟子,不止撑起了北宋政治文化的半壁江山,在他身后更形成了著名的“安定学派”,“程朱理学”奠基者之一的程颐,就是“安定学派”的杰出弟子。


而这辉煌告诉后人的,更有真正的“世面”。不在排场大小,不在“风格”多么独特,最重要的,就是无论眼前的点滴还是未来的愿景,都能让孩子们有所思考,眼界有所拓展,在特定的年龄段里站得足够高,看得足够远。无论王阳明、顾璘、胡瑷,无论哪朝哪代,这些彪炳史册的教育家们,留下的都是一样的苦心。一如,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阶段,那些曾为我们操碎了心,受够了苦累的恩师们。


在这个教师节的日子里,写一写孩子们应该见的“世面”,“世面”背后教师的心血,也表达一下对无数教育工作者的敬意:祝全国的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参考资料: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朱东润《张居正大传》、边应《王阳明体育思想研究》、阎国华《中国古代十大教育家》、朱慧明《明朝的那些段子》、崔瑶《张居正与挫折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