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网消息 近日,文学评论家汪宏华在红学研究方面又有新的突破,2002年他首次从结构上推断林黛玉的结局是嫁给北静王,现在他进一步发现北静王官场失意后将效仿范蠡携黛玉泛舟江湖之上,二人做了黛玉当初曾经向往的“渔翁渔婆”。黛玉不仅有西施之态,又有颦儿、潇湘妃子之名,所以她效颦西施泛舟水上也在情理之中。
这消息传到曹雪芹的耳朵里,曹公将大辫子往身后一甩,怒问身边二三诗友:“拷,有这事?我咋不知道呢?”敦诚说:“又是放炮仗吧?听说现在的后人们,可愿意拿您的书放炮仗雷人啦。现在几乎成了一种时尚,放炮仗冒充惊雷雷人玩儿,以图获利。表现在红学上最突出了。你不信再等一些时候,就会有人说黛玉嫁给了焦大。”曹雪芹是死心眼直肠子的人,他偏要问:“这为的是啥呀?”敦敏说:“还是看看那个后生的论证吧。”于是,三人放下酒杯,细看发在报上的论文。
只见汪先生论道:“黛玉从扬州到贾府,可谓受尽了寄人篱下的寂寞和委屈,当见到潇洒清雅的北静王之后一定是眼睛一亮,恍如前世。婚后北静王对她也必然是百般宠爱,就像神瑛侍者对待绛珠仙子一样。但时下毕竟已是末世,不是盛世,他们琴瑟和谐的日子仅仅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北静王终因过于正直清廉,遭到了奸臣的攻击诬陷,一落千丈。黛玉则是终日相对无言、以泪洗面,直到泪尽枯槁。北静王最后一定是仿效越国范蠡隐退,携黛玉泛舟于江湖之上。黛玉曾写诗曰:“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但没想到她自己到头来还是东施效颦了,然而只要能够恪守木石前盟,白头到老,附庸风雅何妨,打渔晒网又何妨?”
曹雪芹是大师呀,这个小论文一秒钟就看完了。
曹雪芹脾气不好,读罢大怒,摔了酒杯,骂道:“我拷,这就是论证?证在哪里呀,我的《红楼梦》共80回,老高那混小子加了40回,加在一起,共73万字,哪一个字谈到了黛玉和北静王的爱情故事了?用我老家东北的话说,这叫狗带嚼子胡勒。用我现在的家北京的话来说,这是哪儿挨哪儿这是瞎白话呀!论文中说‘当见到潇洒清雅的北静王之后一定是眼睛一亮’两人何时有过正面接触?这个‘一定’又是从哪里的?‘婚后北静王对她也必然是百般宠爱’哪来的‘婚后’,又哪来的‘必然’?两人都是我的亲戚,他们结婚应该告诉我呀。我都不知道,你从哪里弄来的‘必然’?‘北静王最后一定是仿效越国范蠡隐退,携黛玉泛舟于江湖之上’又他娘的‘一定’了,我看这论文就是一个腚。我觉着我们清朝的学风就够不正经的了,怎么那般现代的这帮小孩会更不正经呢?这叫学术呀,这是噱头,这叫‘突破’呀?这是又秃又破的破秃子。这叫学者呀,这叫……?阿就呸!”
敦诚劝道:“芹兄,别生气,也许人家黛玉和王爷是秘密恋爱偷偷结婚的呢?你看哪,这汪老师的论文中还有一段,说是‘宝玉给黛玉介绍一代贤王北静王时更是千里伏线、娓娓道来,先转送“念珠”提示,再展示“蓑衣斗笠”呼应,终于让黛玉从逆反走向认同,从骂北静王“什么臭男人”到梦想两人成“渔翁渔婆”。’文章自称新证……”
曹雪芹听了这话,更是怒不可遏,他说:“新证?新在哪里,证在何方?宝玉给黛玉与北静王拉皮条?这是无知的信口胡诌呀,都他妈是旗人,谁的婚姻谁敢擅自作主?都是皇上爷一人说了算。还敢拉皮条,宝玉不要命了?再说,宝玉傻呀,把自己的心上人拱手相让?再说黛玉是何人呢?她是我大舅爷苏州织造李煦的孙女,我大表叔两淮盐课监察御史李鼎的女儿,她原名叫李香玉,那也是千金的格格,怎么会让表哥介绍给王爷当小老婆?”
敦氏兄弟再三劝曹雪芹,就是劝不住。
曹公大哭道:“就这也是文学评论家?就这样的新闻也能发出来?是不是在唬老百姓没读过红楼呀,是不是以为我老曹没写过红楼呀!姥姥,我告他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