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妹妹一直随妹夫在上海替人安装门窗,夫妻俩虽然辛苦,一年纯收入也有六七万元。4年前,儿子小强考上一所离家较远的省级示范高中,年事已高的爷爷又不能前去“陪读”,妹妹便让我替她拿点主意。
“小强希望你去陪读吗?”我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他不想我去。他说,自己都快16岁了,生活上可以自理;学习方面,以前爷爷也不管,不都是凭个人自觉吗?”“那你自己想去陪读吗?”我追问道。“我当然不想去啦!我要是去陪读,他爸就得请一个帮手,一年工钱至少得3万;到那边还要租房子,一年又得一两万;再加上学杂费、生活费,你算算得花多少钱?”闻此,我忍不住笑道:“那你还问我干什么?不去就是了!”听我这么说,妹妹瞪了我一眼,很认真地说:“我问过几个小强同学的家长,他们都说要去陪读;如果我不去,小强吃不惯食堂怎么办?万一和坏孩子去网吧怎么办?”我虽理解妹妹的担心,但还是告诉她这种担心的多余:“现在的学校都很注重学生饮食,不仅花样繁多,而且保证营养,不会存在小强吃不惯的问题。至于学坏上网吧,你得对小强有信心,更得相信老师的水平;大家都愿意把孩子送到那里,不就是因为学校的管理严、质量高吗?再说了,你可以经常给老师打电话问问情况啊!”听罢这话,妹妹便没了纠结。结果,没有家长“陪读”的小强,非常顺利地考取了上海的一所重点大学。
由此可见,家长陪读与否得视孩子意愿及家庭情形而定,如果家长盲目跟风,除有可能导致孩子反感、增加家庭负担外,亦不利于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养成;这样弊多利少的事,还是不做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