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文存目杂谈 |

大师上课的着装
宋桂奇
《常州日报》2016年12月15日
北师大资深教授、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童庆炳先生,生前接受《教师月刊》专访时,曾如此夫子自道:上课前的那个晚上,或上课那天清晨,必须洗一个澡。身上污垢去掉了,会平添几分精神。平时可以穿得随便一些,但上讲台时,必须穿最好的服装。我有几身西装,过节时倒很少穿,可上课是一定要穿的。我全部的名牌就一条金利来领带,是我获得“曾宪梓教育奖”时从曾宪梓先生手里接过来的,每次上课我都细心地系上它。皮鞋也必须擦亮。
童先生所说,是正式上课或讲学,台下有着数十乃至成百上千的听众;如果私下授课,是否也这样,因资料阙如,不得而知。但在陈丹青的回忆文章中,却有木心先生在纽约为七八位画家讲授文学史的记载:从1989年元月到1994年元月,每隔两周,在听课人轮流提供的自家客厅里,木心一讲就是半天。五年中,每次上课,他总是正装出席:穿衬衫,打领带,皮鞋擦拭得“光彩照人”。耳濡目染之下,先前穿着较为随便的艺术家们,也一个个变得正式起来。
还有更让人肃然起敬的师者。陈寅恪先生从德国留学归来,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虽长期浸淫西方文化,上课却总是夏秋一身长衫布履,冬春棉袍加马褂。即便在家里,只有一个学生,他也要换上正装。一次,弟子胡守为如约去陈宅上课,当时已双目失明的陈先生,正身着便装在楼下工作,听助手说“小胡来了”,他随即挪步楼上,下楼时,竟已是一身长袍装束。多年后,身为中山大学教授的胡守为仍禁不住感慨:“这件事对我的教育很深,这就是为人师表啊!”
对着装尚且如此一丝不苟,上课的严谨认真也就不难想象了。大师们之所以能成为人所景仰的大师,当亦与此大有关联吧!
(江苏常州戚墅堰实验中学;21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