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意识
(2012-07-27 15:05:32)
标签:
教育 |
由于应试教育和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少数家长忽视了对下一代的教育,致使在部分青少年学生身上出现不懂关心别人、不主动替家人分忧解愁、不愿意吃苦耐劳等责任意识缺失的问题,这都将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不良的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上寄托着家长、教师及社会的无限希望,而这希望对他们来讲则是一种责任。责任意识是每个青少年学生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但现实情况却是部分青少年对责任意识的缺失。因此,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是当今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任务。
一、对青少年学生培养责任意识过程中遇到的负面影响因素的分析
二、新时期培养青少年学生责任意识的对策与建议
(一)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是人赖以生存的摇篮,家庭教育是第一关口。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责任感的培养首先要从孩子自己的事情做起,将责任感落实到责任行为习惯上。
一是要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自制力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自制力对人走向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让孩子们懂得“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并善于努力克服不利于自己的恐惧、犹豫、懒惰等,这种优秀的品质就叫做意志力、自制力或克己自律。自制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习惯的形成。
二是家长要真正在生活、思想上关心孩子,正确地引导,不溺爱。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应该从小开始,要创设条件,通过讲故事、玩游戏和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潜移默化地诱导孩子拥有爱心,与人和睦相处,懂事明理,知道对错、荣辱。交给孩子生活的本领,开阔他们的视野,满足他们正确的求知欲。家长要帮助孩子自觉警惕、抵制不良习惯的侵蚀,随时校正准星。
三是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消除代沟。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多讲道理,多观察他们的心里变化,正确引导,而不是以家长的身份,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训斥、冤枉、挫伤。要让孩子倾诉、表白,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自我释放的空间。要让孩子按时回家,有事与家长打招呼,不随便在外过夜。要允许孩子犯错误,让孩子讲实话,孩子说实话后,要给他讲清道理,他错在哪里,对在哪里,危害是什么,以后不要这样做,及时改正错误。如果孩子讲了真话,还招来训斥、打骂,就会使孩子以后不敢在家长面前说实话,不敢承担应有的责任,学会编造谎言来应付家长,养成说谎的习惯。
(二)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促使孩子形成责任行为。责任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孩子形成责任行为。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他的生活氛围。多萝茜·洛·诺尔特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到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的事,他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树立目标和追求成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宽容和融洽之中。他就学会了理解和合作;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和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尊、自爱和爱他人。
学会“夸”。世上没有不好的孩子。但培养出一个好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注意“夸”孩子。夸孩子不是无原则地戴高帽子,也要讲方式方法。夸孩子勤奋,不夸孩子聪明;夸孩子进步快,不夸孩子学习好;夸孩子的进取精神,不夸孩子居功自傲;夸孩子的自信,不夸孩子的自负;夸孩子不拘一格的创新,不夸孩子照猫画虎的模仿。为人父母轻描淡写的一句夸奖的话,看似简单的一个爱抚动作;富有深情的一个眼神;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孩子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促使孩子从一个进步走向另一个进步。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充其量开发不足10%,每个孩子的生命都存在无限的可能性。所以,哪怕天下所有的人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爱,拥抱他,亲吻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喝彩!
“学会共处”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学生在儿童时代能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对孩子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许多城市内生活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有很大比例的孩子都存在一种孤独感。可见,孩子们有与人相容的亲和需要,“以爱育爱”是强调孩子们之间应该相互欣赏、相互关心、要善待他人。“教会孩子怎样交朋友”意在教会孩子在交朋友的过程中相互关爱。注意孩子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生坐标。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跟着凤凰走才是俊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如果孩子周围的人、同学、伙伴努力学习,相互友爱,爱读书,说古论今,知识渊博,他就会羡慕、模仿。所以家长要交孩子交友事项,教会孩子怎样交好朋友,建立良好的交际圈和朋友圈,区别什么是真正的好朋友,不放纵孩子,了解孩子交往的对象、范围。同时要抵制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消极影响,坚定孩子正确的信念,就必须形成一股强有力的舆论导向。首先,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要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用自己的形象感染学生,教育孩子克服依赖思想,做到自尊、自立、自理,在家自己整理床铺,自己换洗衣物。形成“对人真诚、对事负责、对己自省,对集体奉献”的风气。其次,通过各种形式的表彰来强化孩子采取正确行为后的成就感,从而让孩子自觉地树立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的负责意识。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与健全完美的人格,对于每个教育者来说,任重道远,让我们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