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钟传祎
钟传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72,884
  • 关注人气:2,0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倪焕之》管窥叶圣陶教育思想(转)

(2018-01-16 09:36:17)
分类: 教学思考点滴

从《倪焕之》管窥叶圣陶教育思想

叶圣陶的教育小说《倪焕之》,叙述了小学教师倪焕之怀抱教育救国理想、深沉而又执着地从事学校的教育改革事业的故事。小说中的主人公倪焕之所怀有的一系列教育创想到实施教育的实践及改革,不仅展现了作者叶圣陶教育家的文学情怀,更融入了文学家的教育情怀,是其教育思想的投影。在小说中,叶圣陶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并对教育现状做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改革的设想。他的教育理想蕴含在倪焕之的身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贴近生活

  倪焕之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教育太偏重书本了,教着,学着,无非是文字,文字!殊不知儿童是到学校里来生活的;单单搞些文字,就把他们的生活压榨得又干又瘪了。”他认为只注重书本学习的教育,会造成学生的视野狭窄,没有广博知识。学校的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脱节,致使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地服务社会。于是,倪焕之带领学生开辟农场、工场,还要建造乐院、舞台、图书馆、疗养院、商店、报社等,让儿童一边读书,一边种地、做工、演戏……让儿童自己去寻求,去长养,教师只从旁给他们这样那样的帮助。随着农场的开辟,给学生们展开了一个新鲜而又广阔的天地。“开始是一颗种子,看它发育,看它繁荣,看它结果;还可以看它怎样遭遇疾病,怎样抵抗天行。从这里头领悟的,岂只是一种植物的生活史;生命的秘奥,万物的消息,也将触类而旁通。”学习与实践合一,就是它的价值。而且,它把生活醇化了,艺术化了。

  小说通过倪焕之的教育主张传达出叶圣陶倡导的“生活本位观”。投射到语文教学中,在20世纪20年代,叶圣陶针对当时国文教授“限于教室以内”“限于书本以内”的弊端,明确指出:“趣味的生活里,才可找到一切泉源。”他强调的语文教育要以“生活为本源”,这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就要求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听说读写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根据新课标中的具体教学建议,我们的识字、写字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与游戏的形式,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另外,学生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也都应当贴近生活,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要做到如此,我们可以从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和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人手,让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图书馆、家庭、社区、山川等也是可以利用的学习场所和宝贵资源。同时,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教材内容,教师还应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的好习惯,这样学生在搜集资料预习的过程中,在课堂认真学习的过程中,在课后巩固复习的过程中,自然就拓展了语文学习内容。教师也要有选择性地把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介绍给学生,增进学生积累,拓宽学生视野,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倪焕之对教育有独到的理解:“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开源的’;源头开通了,流往东,流往西,自然无所不宜。现在一般的教育却不是这样,那是‘传授’的;教师说这应该怎么做,学生照样学会了怎么做,完了,没有事了。但是天下的事物那么多,一个人需要应付的情势变化无穷,教师能预先给学生一一教会么?不能,当然不能。那么何不从根本上着手,培养他们处理事物应付情势的一种能力呢?那种能力培养好了,便入繁复变化的境界,也能独往独来,不逢挫失;这是开源的教育的效果。”“我们不能把什么东西都给予儿童;只能替儿童布置一种适宜的境界,让他们去寻求去长养,我们至多从旁给他们一点儿帮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倪焕之极力主张要鼓励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展、自己动脑,让他们自己求充实、求上进。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叶圣陶也以“开源教育”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他认为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如果学生达到了一种自我探索、自我辨析、自我历练的境界,就能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也就不需要教。正所谓:“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则必须在“导”上下功夫,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是一门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的课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促成其语文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叶圣陶就十分注重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他认为预习是学生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讲授的就是学生在预习时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的部分,这才能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学生通过自我探究与实践的学习方式,内在、真正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三、以“认识儿童”为前提

  “要认识儿童就得研究到根上去。单就一个一个儿童看,至多知道谁是胖的,谁是瘦的,谁是白皙的,谁是黝黑的,那是不行的;我们要懂得潜伏在他们里面的心灵才算数。这就涉及心理学、伦理学等等的范围,人类的‘性’是怎样的,‘习’又是怎样的,不能不考查明白。明白了这些,我们才有把握,才好着着实实发展儿童的性’,长养儿童的‘习’。”关于人类的“性”,《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正因为“习”才可以塑造儿童完美的“性”,所以教育活动才会成为对人类都有意义的一项实践活动。小说中所谈到的“性”,其侧重点是从心理学和伦理学的角度来把握儿童的个性特征,因势利导地教育和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无疑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意义。如果对儿童的“性”缺乏认识和了解,从而压抑、摧残甚至窒息儿童应有的活泼天性、丰富创造力和想象力,则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和引导,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为此,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每个阶段是有变化的,有着阶段性特征,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规律也会不同,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师在上每堂课前做好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包括熟悉所教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学生对所教内容的了解程度,有必要通过适当铺垫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尽量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处于“最近发展区”,以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师在对小学生教授“比喻”这一修辞知识时,应当考虑到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喜欢形象化、具象化这一心理特征,选择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进行教学。教师还应当通过一些前测题目及问题来了解学生对比喻这一修辞的了解程度,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以达到令师生都满意的学习效果。

  四、注重诚意感化

  倪焕之认为教育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于学生的缺点和过错,教师应该善意地开导,反对压制,反对以力服人,因为教育活动属于精神、思想、文化的交流活动。小说对此有过多次细致生动的描写。一次体育课,地主蒋老虎的儿子蒋华接二连三地刁难欺侮木匠的儿子方裕:又抢他的球,又扔他的帽,面对这样的学生,体育教师陆三复训斥无效,于是陆老师就把蒋华拖到倪焕之面前。倪焕之则马上停下手头的批阅工作,和蒋华进行了长时间的耐心交谈,语气非常柔和,态度极其谦恭,老师这种毫无敌意的劝导,蒋华听着听着就“似乎受着催眠术,一种倦意,一种无聊,慢慢地滋长起来,遍布到全身。他的右手早已放开了拳头,汗湿的手指搭在倪焕之温暖的手心里”。教育的结果,使蒋华答应第二天向同学方裕赔礼道歉,并当场向体育老师陆三复认了错。学校里那些不屑于搞诚意感化的老师认为:“学生是什么?学生像块铁,要它方,要它圆,要它长,要它短,总得不吝惜你手中的锤子,锤子一下一下打下去,准会如你的意。”但在倪焕之看来,这种观点是不对的,铁是无知觉的死物,人是有情感的活物,教育人哪能与打铁相提并论!两种教育方法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事实证明,诚意感化对儿童乃至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是行之有效的。

  叶圣陶先生的诚意感化教育思想与新课标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理念是相通的。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师,应善于用最真诚的爱去感染、熏陶学生,特别是当学生犯错误或出现问题的时候,更应该加以善意的引导,使学生重拾自信,重获积极的人生态度,进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倪焕之》虽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其中渗透的教育思想,值得研究者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