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易水寒
易水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4,954
  • 关注人气:3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拒绝里接受

(2020-10-14 17:22:34)

在拒绝里接受

被传成美谈、佳话的禅让,上古尧、舜的禅让由于太过遥远,史料不足,已经看不到了准确原貌,汉代以来的禅让都被记录在了史书之上。

西汉末,王莽就导演了一次禅让。这个禅让,前边还有一个前奏,就是“九锡”之礼。禅让,不是受禅方自己要的,都是硬给的,“九锡”同样是这样。西汉元始五年五月庚寅,文武百官表奏汉平帝,王莽该加“九锡”,平帝准奏,王莽以安汉公的名义接受“九锡”。何谓九锡?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公羊传·庄公元年》记载,“锡者何?赐也。” 汉 何休 注:“礼有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则,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賁,七曰宫矢,八曰鈇鉞,九曰秬鬯。”但是,从王莽开始,“九锡”就成了仅次于皇权的一种权力象征。

加罢“九锡”,禅让大戏就开始上演了。如同加“九锡”一样,还是文武百官表奏皇帝,说天命已改,皇帝该把帝位让给安汉公王莽。皇帝、太后、太皇太后在哭泣中把皇帝大位让给了王莽。接下来王莽来了一出滑稽的表演,“莽亲执孺子(西汉最后一帝孺子婴)手,流涕歔欷,曰‘昔周公摄位,终得复子明辟,今予独迫皇天威命,不得如意!’哀叹良久。”(《汉书·王莽传》)王莽在哭泣、自责、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禅让。王莽接受了禅让,也为后世的禅让奠定了一个禅让程序。

东汉末,曹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汉献帝的“九锡”礼,不过曹操学了周文王,并没有再接下来导演禅让。不过,曹操的儿子曹丕迫不及待的导演了禅让,在“东厢让者三,西厢让者四”后,极不情愿、推三阻四下接受了帝位禅让。再后来司马家族在魏晋禅让中同样如此炮制。

我们在史书上看到的禅让都是如此,接受者在痛哭流涕、推三阻四、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接受帝位。这个是在史书批判里的禅让,尧舜禅让在传统史书里可是让贤的美谈。可是在历史上有一本几经泯灭的《竹书纪年》,里边对尧、舜禅让的记载确实颠覆性的,“舜囚尧,复堰塞丹朱(尧子),使不与父相见”。先秦韩非子也有类似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见《韩非子·说难》)。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后世所说的禅让是不存在的,帝位的更迭都是血淋淋的,舜把尧下狱,还流放了尧的儿子丹朱,使尧父子不得相见;很多资料也表明,舜杀了治水的鯀,但是还得依赖治水世家的鯀子禹,禹同样杀死了舜,一是为父报仇,另一个就是为了篡夺帝位。上古的“禅让说”和“篡夺说”都由于太过遥远,已经不大清楚了,但后世王莽篡汉、曹丕篡汉、司马篡魏都是禅让得来的,这个禅让都充满了虚伪与狡诈。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明明想得到的,却还推辞着说不要,这一条法则已深深的烙在了国人身上。每一种习惯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慢慢训练得来的,一代人、几代人的的训练,慢慢的就演化成了民族特征。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做过看眼色做事,知道别人想要的,别人还没说要,自己就慷慨给与了;还有,自己想要的,就是不明说,拐弯抹角的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意图,让别人主动给与。大比小,大到国家、城池,小到吃食宠物,甚至金钱、美女,从古至今,类似这种想要却不说的“禅让”也一直在发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算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