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105、加法和自然科学智慧

标签:
历史娱乐 |
·“彭祖更加不以为然,说“我看他是个伪人。人爱自己,爱亲人,天经地义。他却不爱,这人要么是白痴,要么就是大奸大恶。”
舜不同意。
结果几年后,大禹挟着治水的威望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口碑,把舜逼下台,成为华夏之主。
请看下集《尧舜禹105、加法和自然科学智慧》”
尧舜禹105、加法和自然科学智慧
三让天下。
于是舜把小禹五花大绑搁到帝君位置上,小禹就这么做了天下老大。
舜的天下有了归属,也留下一个老大难问题:禅位之谜。
揭秘之前,先看一个小故事。
恐怖故事。
据说管仲临死的时候告诉齐桓公,不要任用三个人,他还对齐桓公说:“人性都是自私的,然后是爱自己的妻儿,然后是爱自己的父母。”
后来小朋友们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有自己的见解:人爱自己胜过爱别人,这是天性。如果有人爱别人胜过爱自己,那就是虚伪,就是违背天性,不近人情。不近人情的人,要离他远点。因为一个人没有人的性情了,那和禽兽就无异,那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就好比我们经常听到的好人好事,其中有一种好人好事是,抛妻弃儿去养活别人的妻儿,拯救别人而割自己的肉。乍一看,让人感动,细思一下,就会感觉极为恐怖。一个人要畜牲到何种地步,才会做出这样不近人情的事来?
虽然小朋友说的大致表达了管仲的想法,但还是复杂了点。其实这可以用规律简单推理出来。所谓人性的自私就是生物的趋利避害天性了,生物都遵守这个规律,也因为趋利避害,生命才能一直存活下去。如果明知道是火坑还往里跳,生命不可能从远古繁衍到现在的。
另一方面,人有时候的确爱别人胜过爱自己,这也是天性,比如母慈子孝,小朋友可以为孩子牺牲自己的。不只人有这种天性,动物也有。小鸡受到攻击的时候,母鸡妈妈会冒着生命危险挑战远比自己强大的对手。
如果不是因为天性,如果无缘无故伤害自己讨好别人,那就不符合天性,不符合人性。但从这种做法看,这个人是没有人性的。他在伪装,伪装自己的真实想法。
管仲时代还没有这样的科学知识,所以他说不清自己的想法,只能凭直觉含含糊糊的告诫齐桓公。
他说的就是三个伤害自己讨好齐桓公的人。但齐桓公没有听管仲的,亲近了这三个人,不久就被他们害死了。
这是小朋友们的智慧,小朋友使用这种智慧推出小禹阴险的一面,于是有了以下故事:小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全国都知道了大公无私的小禹。
舜也知道,他非常激动,马上打出“学习小禹好榜样,忠于治水忠于舜”口号,把小禹作为全华夏偶像来膜拜学习。但彭祖很不以为然,对舜说:“小禹治水真就这么刻不容缓?三次路过家门都不进去看看?”
舜说:“他太忠于祖国了,太无私了,他是超级伟大的人。”
彭祖更加不以为然,说“我看他是个伪人。人爱自己,爱亲人,天经地义。他却不爱,这人要么是白痴,要么就是大奸大恶。”
舜不同意。
结果几年后,大禹挟着治水的威望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口碑,把舜逼下台,成为华夏之主。
这个故事在正史并无记载,很大可能是因为,这是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智慧推理的。故事虽然不一定真实,但其中的规律还是值得品味的。
通过这个故事,小朋友们马上得出结论:请注意你身边不近人情的人,尽量远离他~
但小禹真的这么阴险吗?
事实不一定是这样,因为小朋友只是在用趋利避害一个规律推理,事实上,还有母慈子孝在内的各种规律在起作用。小禹治水的情况确实刻不容缓,自己节约一点时间,就能让很多小朋友活下来。自己想回家,将心比心一下,在洪水中游来游去的小朋友也想回家,所以小禹是不能只顾自己的。
这是将心比心规律。
另一方面,小禹的产品就是行政工作,具体来说,是治水。治水带给自己安定生活带给自己快乐,也带给别人安定生活带给别人快乐。安定生活每分享给一个小朋友,快乐就增加一份。
这是分享规律,也是加法规律。
所以小禹的做法符合规律符合人性,并没有什么问题。小朋友时代积累的智慧还没有推出足够的自然规律解码上古事实。
不过现在可以了。
鬼故事的结论是“小禹把舜逼下台”。
人们为啥有这种想法呢?为什么觉得是小禹把舜逼下台的,而不觉得小禹的功绩超过了舜,祖先大人选小禹做首领,所以首领本来就是他的。
原因也很简单,和前面说的一样,是价值观问题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弱肉强食成了小朋友的主流价值观。人们会认为小禹强壮,所以逼迫舜传位给自己,其中不需要考虑公平正义这样的道理。
胜者就是道理,帝王的话就是真理,圣命难为,成王败寇。
这是小朋友们的常识。
但这种常识偏偏违反了规律。自然规律就是同类平等,不存在弱肉强食,如果帝王的话不符合自然规律,那就是错。
帝君的位置只有一个,商均和小禹是两颗大白菜,小朋友们用选票购买自己喜欢的白菜,结果就是,小禹比商均能干,小朋友们选小禹做首领,这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
所以小禹当帝君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不存在什么逼舜让位问题,天下本来就是不是舜一家的,所以不能用父业子继解决问题。
舜传位给小禹的过程,不合规律的地方在于,小朋友们并没有用选票购买自己的大白菜,小禹继位的过程中小朋友们非常含蓄,不咋吭声。
不吭声就是默认同意。
但事实是,小朋友们只是不知道这样的规律。舜禹时代的平均智慧还在生物本能层次,怎么可能跨过弱肉强食,拥有高层次的自然科学智慧呢?
自然选择优胜劣汰,是自然科学智慧。
虞舜传位给禹的过程被叫做禅让。禅让在后来大放异彩,孔子认为这是上古谦让礼仪,孔子的梦想就是用礼仪让生活和上古时代一样美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礼记·大道之行也》
·“舜死了,她俩非常伤心,大哭一场,据说泪水弄得到旁边绿油油的竹叶上,小朋友们叫这片竹子叫湘妃竹。
湘妃和湘君(湘江之神)有很浪漫的传说,娥皇女英又刚好在这里哭过,小朋友们就把俩件事搁到一块儿,说她俩是‘湘夫人’。
请看下集《尧舜禹106、湘妃和湘君》”
·“欢迎喜欢的亲转发收藏o(^▽^)o,欢迎关注博客"人性的游戏"或者微博"人性的游戏"
精彩热评:整个拜读了楼主的文章后,不禁感叹:这比我看易中天中华史更有趣,更通俗易懂,更细致,也更发人深省。
我想,如果没有对历史的发展有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人生经历,要把很多事用通俗的语言简单的说明白,是很不容易的。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功力吧。
感谢楼主,期待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