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扬韬
扬韬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64,594
  • 关注人气:8,3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沪港通两年带来的惊人变化看举牌概念股

(2016-11-28 17:15:47)
标签:

杂谈

深港通从下周开始要启动了。有人看好,有人看淡,有人看平。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不管什么事情,都有左中右三派观点。好比中国建筑今天涨停了,一大堆的人来跟我说,这个股票今天就见头部了吧,要调整了吧,云云。10元到了,固然可喜,12元就一定不能到吗?假设将来牛市疯狂,顶部在哪里,谁能猜得到?深港通也一样,难道一定要区分利空还是利好吗?


两年前,沪港通开始启动,随后就发生了一轮大牛市。但我不认为这是沪港通的功劳。因为即便在极限的情况下,北上资金的规模也不过1000亿元,相对于市场总容量,这点资金可谓杯水车薪。2014-2015年的牛市之所以启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融资加杠杆——2014年7月,两市融资余额才4000亿元,到2015年6月赫然达到2.25万亿元。中国股民加杠杆,才是牛市的根本原因。


但是,两年来,沪港通对于相关股票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呢?


我把沪股通的标的选出来,看这两年的涨跌幅,与其它股票对比,平均涨幅基本一致,略低2个百分点。考虑到这些股票整体是超大盘股且有分红因素,我们可以判断,沪港通的实施,并没有让沪市相关股票涨幅更大。这一点,大约要让很多人失望了。


从振幅来看,似乎也没有明确的说法。2013年这些股票振幅73%,2014年99%,2015年173%,2016年45%。看起来杂乱无章。


不过,与沪市的其它股票相比,差别就体现出来了。我选择2013年底之前上市的全部股票,看它们的振幅与沪股通的差异,结果发现,如果以2013年全年的振幅为基准,则2014-2016年,它们的振幅显著高于沪股通的标的。如下表: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S9m2S4Zlxtr8tcz5OPLKiahLAVibYyx1wcy7sSDTicqIM8t6vIy7fbUv3aQENHbEe4DXZYP3UibYnhfAn9JqWnAmeg/0?wx_fmt=png


2016年,沪市全市场的股票振幅比沪股通的振幅要更高(45对49)。由于全市场是包含沪股通的,这意味着实际振幅差异更大。相比2013年,相对振幅增加了17%。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深市。选择深市2014年底之前上市的股票,结果发现除了2014年这些股票振幅收敛外,整体也是呈现振幅加剧的趋势。相比2013年,相对振幅增加了12%。


振幅大,当然意味着波动率更大,市场风险也就更大。但是,问题在于,较大的波动率却并没有带来超额收益。因为过去两年,沪股通的股票与其它股票相比,涨跌幅是基本一致的!


再看换手率。同样以2013年味基准,看看换手率趋势,则沪市2016年的换手率有增加的趋势,而深市的换手率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S9m2S4Zlxtr8tcz5OPLKiahLAVibYyx1wcoU32YN0l2Ru2iahEbx0ukqAxrDmRXdwMse4BeT91qlRGdcsSKrpCsrg/0?wx_fmt=png



这意味着沪股通实施后,深市相关股票的相对换手率是下降的。尤其是2015年,二者的比值降低到0.67,在沪市个股换手率大增的时候,深市相关股票的换手率却增加得不明显,整体换手率甚至低于沪市平均数。


这个数据,是不是颠覆了我们的习惯性认知?我们一般的感觉是,这几年深市成交量显著放大了,换手率当然应该更高才是啊,为什么实际的数据与感觉不符呢?


问题或许出在深市炒作新股的热潮始终不减。最近两年,深市新上个股数量逾300只,每一只新股上市都在持续大涨之后出现超高换手率。事实上,这些新股无一例外存在高估的情况:新股发行市盈率已经是20倍上下,上市之后还能再涨几倍,可想而知这些股票要过多久才会让人有获利的机会。


由于市场喜欢新股,老股则逐渐被人冷落。冷落的结果,就是老股的估值越来越低,也由此形成了价值洼地。目前,两市价值低估的股票全部都是大盘股、上市很久的股票。而这恰恰又是沪港通、深港通实施后北上资金唯一可能买进的板块。


过去两年,沪港通南下资金超过了3000亿元,但这么大的资金涌入港股,犹如大海之中的一滴水,似乎激不起什么涟漪,因为它占到港股的市值比重也不过1%而已。未来内地市场就算再涌入1万亿元资金,也不会改变港股的生态。


但是,沪股通的资金已经明显影响到了A股的波动率和换手率。这是值得重视的一个信号。北上资金看重的,只能是蓝筹股,基本不会去碰小盘股。这也就意味着虽然深港通提供了创业板和中小板的股票,但港地资金买这些股票的概率很低。倒是内地资金可能进去买香港的创业型股票。只是,内地资金涌入香港的规模有限,同样改变不了香港的股票交易习惯。


有一点变化却是必然的。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发现香港的小股票估值超便宜之后,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对比内地创业板和中小板股票的估值,并且最终会选择抛弃小股票转而选择大股票。这样的趋势延续下去,内地将逐渐出现一批交易量越来越小的股票,迟早有一天,很多股票全天成交量为0。


其实,内地投资者之所以对新股狂炒数倍,主要原因还是这些低市盈率发行的股票市值规模很小。有的新股上市的时候市值才10亿元不到,而A股中的垃圾股、壳资源概念股的市值都超过30亿元。大家还不习惯存在市值很低的股票,所以,新股上市拉到30亿元市值几乎成为惯例。


当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都实施后,当A股纳入MSCI体系后,当社保入市之后,当一年发行700只新股之后,但注册制渐行渐近之后,谁还会在乎壳资源?谁还会在乎市值是不是更小?一些业务不多的公司市值10亿元以下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所以,回避小盘股,也许要从现在开始了。


与此同时,大盘股的价值却日益显现出来。今天中国建筑强势封涨停,显示出安邦建仓的急迫心情。确实,价格在10元的水平,中国建筑的动态市盈率也只有9倍而已,勉强与其它建筑和地产类股接近,根本不存在价值高估的情况。这样的股票,安邦敢于一次性拿出几百亿元来买,代表的就是大资金的态度:好股票,不怕市值高,怕的是估值不够低。


今天中金公司发出研报,明确指出格力电器将可能被举牌。格力电器的市值已经1700亿元了,中金何以如此乐观?因为举牌格力的资金“仅仅需要”80多亿元而已。对保险等大机构,这点资金已经算很少的了。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同样在上周四以来宣布被举牌的多家公司。中国建筑举牌后,今日涨停,兰州黄河、西藏旅游则双双高开低走。上周四被举牌的音飞储存则在举牌后几乎回到原地。投资者心里雪

亮:一些小盘股举牌虽然容易,但举牌的意义似乎只有炒作,每个人都会看到利好就出货。大公司的投资价值远超小公司的炒作价值。这就是市场的选择。


所以,如果要就此去分析未来的举牌概念股,我们已经可以抛弃市值的大小,而着重分析公司的内在质地。比如,以下个股更值得关注:


1、格力电器。中金的分析很有道理,这样的公司,迟早会有人举牌的。趁着董小姐扩张股本的计划受挫,野蛮人也许开始悄悄入驻了。


2、伊利股份。证金公司今天直截了当地卖掉了1.7亿股以上的筹码,套现20多亿元。让人吃惊的是,是谁接走了这些股票呢?伊利的第一大股东持股还不到9%,举牌10%也不过100多亿元。谁能成为这家知名公司的控股股东呢?与格力电器相比,伊利的素质更像万科。


3、美的集团。伊利和格力、美的都是消费类公司。美的和格力的市值规模接近,且都存在着估值不高的情况,是财务投资的好标的。


4、温氏集团。养殖企业里,它的估值最低。从股价表现看,解禁股份上市后,高管等持股者可能没舍得卖,所以成交量不大。第一大股东持股只有4.15%,目前的动态PE刚到10倍。这样的公司如果持股达到10%,就可以合并报表,显然是非常难得的改善财务报表的好标的。


5、华发股份。今天它的限售股可以流通,盘面看卖压不大,利润如此丰厚但大家不急于卖,莫非有所期待?地产股如果算内在价值,华发股份显然是最优标的之一。


6、金融股。国内的银行股值得被举牌的,至少包括华夏银行、南京银行等。南京银行的素质相对而言更好。新上市的江苏银行、贵阳银行也值得关注。券商里的太平洋、海通证券有潜力。吉林敖东会否再次举牌,也可以观察。


当然,上述分析到的股票,只是存在可能性而已。年底之前买股票,显然应该重视大盘股、低估值的股票。进入2017年,也许我们就不得不逐渐放弃小盘股了。



扬韬国庆组合今日上证0.78%,组合指数报收3434.94点。虽然中国建筑强势涨停,但组合内的上海汽车被国家队砸盘,拉低了平均涨幅。该组合目前有7只大股票、3只小股票,整体配置合理,暂时持仓不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