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青杨V
风青杨V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736,284
  • 关注人气:20,7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信任危机?

(2018-07-28 08:14:14)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信任危机?

 风青杨

 

就在今天,看到两条类似的新闻:

 

7月25日,广西南宁。一名男子向一小女孩问路后,为了感谢便买饮料给小孩。商店老板是女孩姑姑,见女孩跟陌生男子在一起产生怀疑并大声呼喊,引起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并殴打男子。警方通报称,该事件中不存在拐卖儿童情况。澎湃新闻

 

碰到和父母走散的小孩,杭州一位妈妈好心带着他找家人,结果却被孩子的父母亲误认为是人贩子,对方上来就掐脖子。 这位妈妈说,“为了帮小孩找父母,牵着的是他孩子的手,我自己的孩子都没牵。虽然同为父母,真的寒心……”目前,警方已立案,现在双方各执一词,迷路孩子父母坚持认为,女子是在拐骗孩子,而另一方表示真的是被冤枉。杭州日报

 

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了太多活生生的例子,即明明是好心救人,最后还要承担责任,让很多人在遇到类似事件时选择明哲保身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昔日,一提到“好人”二字,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在其典型事迹的感召下追捧其为榜样,以其楷模的力量自我勉励,并且坚定地认为“好人一定会有好报”。可不知从何时起,“好人”却未必“有好报”了,甚至还适得其反,为其所累。江苏的“彭宇案”、天津的“许云鹤案”以及重庆的“万鑫案”、广东的“小悦悦事件”,都是鲜活的例子。“善良屡被挫伤,好心人再也不敢扶起他人”。这样的“负面”例子接连不断,自然而引发“好人难做”的一声叹息!

 

更何况,从小我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要与陌生人说话”,那个时候,陌生人可能是骗子,是罪犯等等,陌生人的丑陋阴影已经深深埋在我的心底。后来长大了,听到了太多陌生人犯罪的新闻,让我更加对陌生人胆战心惊,敬而远之;再后来,还听说过一些熟人坑熟人的信息,就更加对陌生人感到惧怕了。

 

就算是熟人、亲人,现实中有时为了短暂的利益,朋友欺骗朋友,叔叔欺骗侄子。父子、夫妻、朋友同事、熟人邻里都需要设防,陌生人之间更是人人自危。当有陌生人对你说他的钱包丢了,没钱回家,希望你给他一点钱,你不会心生怜悯,因为你知道,他是个职业骗子;当你遇到困难,有陌生人前来帮助时,你也不会心存感激,而是小心谨慎,或者拒人于千里之外,因为你害怕他另有所图。不信、不信、还是不信——“不相信”的情绪正在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中蔓延。

 

在过去,我们相信报纸上说的,相信广播里说的,相信书本上写的。可现在,我们却什么都不敢相信了。看到电视上一个名人说某某药品好,很可能这药是假药;你收到一条短信,说你中奖了,其结果是你的钱被“发奖”的拿走了;网络上一条消息说兼职一天赚上千元,你去试吧,被套在里面,一分得不到。为什么会如此?难道我们真的已经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和骗子的国度?还是中国的人心都已变坏,都已经变得不可相信?

 

正是对这种情形的高度不确定性,中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为一个“人人自卫”的社会。谁也不信任谁,人们互相欺诈,社会的交易成本在急速提高。但信任的重要性,对于社会生活,就像空气对于生命一样。如果我们看到食品,就会想到中毒;看到微笑,就会想到陷阱;踏上大桥,就会想到坍塌;走进医院,就会想到误诊;我们生活能正常吗?一个所有人都只信任自己的社会还能叫做社会吗?

 

事实上,在一个充满信任的社会中,你会生活得更为安全、更为轻松,并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信心,而这一切全赖法治所赐。在法治的环境中,你在大街上不必担心警察的无故打扰,但有人侵害你时,保护你的警车会及时呼啸而至,于是你信任未曾认识的警察;你的财产不会受外力包括公权力的袭扰,而当有人侵害财产时,公权力机关会及时出面救济,于是你信任向你征税的政府;你进行交易时不必采取过度的安全措施,但对方若是违约,公正的强制执行会通过判决如期而至,于是你信任平时不打交道的法院。

 

一旦互信社会建立,下一次如果迷路了,我们可以大胆地向别人问路。因为与其像无头苍蝇一样胡乱寻觅,不如大胆地依着别人指给你的方向行进。最坏的结果,是你依然迷路。大家都不信任他人,都不肯付出信任,其结果就是大家都得不到信任。所以,当我们不被信任,当我们的真心被人误解,我们的热心被人拒绝时,我们怪不得他人,因为不信任的氛围和行为是我们每一个人造成的。

 

如今,面对遇到麻烦的人,许多人表现出冷漠———在河边坦然地看溺水者挣扎;欲跳楼者遭到围观者的取笑;见义勇为者身陷困境连个报警的人都没有……我清楚地记得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人在自己的家门口出了车祸,而他的妻子经过时却看都不看一眼,甚至甩开了被丈夫拉住的裤脚,结果他死了。后来,他的妻子后悔不迭:如果知道是我的丈夫,怎么会不救?

 

在无社会正义体制的保障之下,做好人或者见义勇为的成本之高,也难怪看客的冷漠?一个好的机制是能“扬善抑恶”,而且可以调节、约束人们的行为,引导、鼓励人们见义勇为,托举向善的力量。遗憾的是,在很多时候,都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甚至在某些时候,我们的机制起到了“扬恶抑善”的作用,成为冷漠的催化剂。行善者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行恶得不到应有的惩治,恶性循环的现实,不断的扭曲和异化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岂不叫英雄流血又流泪哉!

 

当一个人行善时,如果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支撑,行善者不仅会得到社会的赞赏与肯定,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与满足,也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少些后顾之忧。

 

坏人不敢做坏事,是社会之福;好人不敢做好事,则是社会之痛。

 

作者:风青杨 知名评论人。一个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微博@风青杨V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