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超球
张超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9,039
  • 关注人气:1,1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激情在这里燃烧

(2014-01-19 19:04:06)
标签:

张超球

回忆

三线

建设

文化

分类: 随笔
   这里,是个摆脱了“史无前例”喧嚣的地方。
    这里,是个聚集了一万五千铁建民兵,正在会战的“三线建设”工地。
    这里,正燃烧着中青年农民对国家、对民族无比忠诚的激情。
    这里,是70后、80后青年们从未见过的艰苦劳累而热火朝天的奋战场景!
    
    1970年国庆后,来自桃花源的民兵,在地委、县委的统一安排下,以县为单位组建的铁建民兵师,便以区、以公社(乡镇)为单位,按民兵团、民兵营的建制,组织民兵背着背包,头缠树枝,唱着革命歌曲,四列纵队,浩浩荡荡,徒步行军三百里左右,分期分批地赶到了这崇山峻岭脚下的石门县城。
  这是大家怀着一颗激情燃烧的心,汇聚这里参与抢修的第二条铁路枝柳铁路的石门火车站来了。  
  要知道,此前刚刚建成的成昆铁路,可是我国军民奉了毛主席关于“三线建设要抓紧的伟大号召,在当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抢修完成的第一条三线铁路。1970年建成运营的成昆铁路,与美国的阿波罗带回的月球岩石、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模型,被联合国并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
   我很荣幸,在枝柳铁路大会战中,自己也成了这支铁建民兵队伍中的一员。当时也巧,应好友之邀,自己又因家困读不起书时,便临时中断了在一中高中的学业,经大队、公社领导同意后,在大部队上工土地之前,我随装运铺板、行李和挖土挑土工具的货,绕道南洞庭湖,提早到达了石门工地,正参与着安营扎寨准备工作。由此,我对工程建设的大体过程,就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因而回想起来,至今仍然历历在目、温馨不减当年
   这里掀起了半军事化铁路会战。一到工地,我便了解到,原来,正准备修筑火车站的这条铁路,是北起湖北枝城、南到广西柳州的枝柳铁路。由于它通往大三线,与刚刚完工的成昆铁路、即将建成的湘黔铁路相连接,贯通中西部内陆地带,对适应国家战略需求、保证整个安全大通道的畅通都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所以,那时这条铁路非常重要由于是部首长直接介入领导的备工程,所以铁建大会战就如同打仗一样,既紧张热烈,自始至终进行得如火如荼,中途没有丝毫松懈、间断过,施工进展十分地顺利、快捷
   这里将建成一个适度规模的火车站。我们这些先遣人员,在做好大部队到来前的安营扎寨准备后,便到工地参与路基除草、扫障等开创任务,这时,才发现工程之大,着实让人十分吃惊、顿时压力上头。原来,我们师担负修建火车站的任务,很是繁重而艰巨。需在这石门县城旁边的群山脚下的平地上,用土石方修筑出一条高20多米、长3里、顶宽100来米的路基;随后要在路基上面铺好五条道轨的道碴、建成两条站台和两座库房的火车站,这样适度规模的工程,半年时间完成,谈何容易!并且,其所需的几千万土石方,要全靠人力肩挑手提,从运距超百米远的山上挑来才行啊;这路基上浇灌涵洞、护坡等所需的几十万方砂石,要从两里路开外的河滩上去采集挑来;这铺轨道的几十万方道碴,要从十多里远的白云岩山上去爆破、去捣碎运来,该是多么地难啊!这一火车站工程,要全靠我们一万五千劳力在半年时间去完成,任务何等艰巨!听说这些数字后,当时的,实在是深深地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么浩大繁重的工程,会把我们累垮的!然而,后来在领导的正确部署、督促下,广大铁建民兵齐心奋战,终于如期完成了火车站工程,胜利转战到十多里外的大河边,即叫歪角垭的另一工地上去了。
    这里呈现着最热火朝天的感人场面。当整个民兵师人马汇聚石门县城后,一齐来到工地上时,其庞大阵势与气魄,着实令人心情振奋。只见三里路长的施工地段上,红旗漫卷之处,都是穿流不息挑土人流,搅动得整个工地沸腾异常。从这时开始,我才开始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什么叫“热火朝天”、什么叫“战天斗地”、什么叫“人多力量大”、什么叫“移山开路”了!
   铁建施工掀开架势后,我与大家一样,头顶秋阳,肩挑着土,脸上滚着大汗,奔行在来往穿梭的队伍中,好有感慨的。我特别佩服这支铁建队伍。他们刚从田地里上来,就听从党和政府的安排,背井离乡,徒步两三百里来到这里,开山挖土,挑大担、出大力,挥汗如雨,参与修筑铁路的战斗了。
   这里是锻炼人成长人的最佳熔炉之地。当初,在我们这个农业国里搞现代工程建设,全靠人们的肩膀和双手,去施工,去操作,其繁重劳动、超负荷运转强度,不是一般劳力所愿、所能承受得了的。要知道,当时这里,除了用的电、响着的广播,还有后来才开上路基的东方红履带压路机属现代化的外,其他全靠人们的两个肩膀、两条腿、一双手去完成了。而且,每天整整八个小时的挖土挑土,全属强体力的劳动活。而吃的呢,却弥补不了重体力的付出。虽然,每人每天有两毛钱的草鞋钱津贴,有自带加补贴的1.7斤大米和薯米,可由于没有食油炒的菜,更无肉吃,所以,即使肚子胀着了,可脑子还是有饥饿感,嘴里还可吞个鬼进去似的。就因如此,一天劳累下来,晚上躺在床上的那个困乏加饥饿的滋味,就让人难受起来。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场面、这样的氛围里,却是锻炼人、考验人、成长人的极好熔炉。要知道,当时工地上,涌现了不少父母重病不回家、亲人亡故不请假,还有乐于助人、一心只为抢修战备路等的舍“小家”、为“大家”的动人故事,让人好生感动。我正是在这个氛围的熔炉里,被熏陶着、感染着,渐渐地被磨练出来、凤凰涅槃了。
   那时,刚离开校门,一登上押运货物上工地的货船,就好像迎头挨了几闷棍似的。在过南洞庭湖前,要把一块块的铺板、一口口的行李箱子,还有一把把的挖锄、十字镐从小船转上大船;到津市的澧水河上后,又把这些东西从大船上转到浅底的小船上,其间人少货多且时间紧迫,累得人连气都缓不过来。最让人难受的是,从澧水逆行而上石门县城途中,沿途水浅、滩多、急流坡陡,机帆船开不上去,常靠我等拉纤上行。我伏地拉纤累着倒不算什么,难受的是赤着脚在那刀儿岩上踩着,还要下力拉着纤,两个脚板、十个脚趾,不时地被破划出血、被踢破脚趾头,那个疼痛难忍感觉,实在让人难受啊!到下半晚夜深人静时到达石门后,又接到命令,要我们连夜突击转运货物上岸、挑到临时驻地,以便尽早做好上大部队的准备工作。这,真让人累得要命!要知道,此时的我们,不仅饥饿难当、劳累困顿不堪,连走路都摇晃,还要继续摸黑挑运货物,当时就让人想倒地死了算了的想法。可一听到命令后,只好把牙一咬,狠着劲,就把下半个晚上连同劳累一齐赶走了!当第二天旭日东升时,望了一眼挑到目的地的一大片货物后,我已连喝口水的力气也没有了。
   此事挺过来后,我以为再没这要命的事轮到自己了,可哪知,往后工地上挑土搞高工效、开展劳动竞赛,上天竟然仍照顾着我,让我有度日如年的难熬感!在头一个月里,我虽然先后担任副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天天坚持带头挑大担、跑前头,这还挺得过去,睡一晚上后,困乏即已解除,让我这个20岁的青年人有点意气风发。可随后,把我选拔到团部突击队后,天天搞挑土高工效比赛时,就让人累得死去活来了。要知道,这可是与另一个民兵团的强劳力突击队摆在一起,比着挑高工效土呢!还应清楚,对方全是山区人,都是吃苦耐劳环境中磨练出来的,而我们平地上人,哪是他们的对手!开头半个月,同样多的人数,同样远的运距,我们挑的土方总比他们的要少,而累倒的人呢,却总比他们的要多!团长和军代表脸上挂不住了,便临阵换将,命令我当队长。我虽害怕这更苦更累而吃亏不讨好的差事,却也没办法躲闪,只得硬着头皮接了队长担子。这一下,可真把我弄到火上去烤了。当“北风那个吹,雪花儿那个飘”之时,我仍与平时一样,身着单衣单裤,脚穿旧轮胎做的皮草鞋,挑着大担大担的土,从坡上挑下来,接着冲上路基倒土,每担如此。尽管气喘吁吁、一脸的猪肝色,可自己还得冲锋在前,硬挺着、坚持着。不过,好在师部对工地上的宣传攻势很浓,特别是当高音喇叭中播放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中的参谋长、杨子荣和李玉和等的精彩唱段时,还常让人兴奋着、鼓舞着的,使人能从苦累中幻觉出来,一时忘了劳累难受之感,继续死打硬拼着。就这样,如此天天地拼战了一个多月,直到路基成形,我才重重地嘘了一整天的气。这是出了苦海,见了青天!突击队完成任务后,队员们都回各自的营连去了,大家最艰苦、最难熬的日子也才算就此过去了一段。
  之后,领导看到我平时投给师部的广播稿命中率高,又把我抽到团部办公室,协助秘书撰写材料。自己想,在突击队时,带头吃苦受累的难事都能挺过来,难道在写材料之事上还能被拦住吗?我利用这一可向秘书学习的极佳机会,拿出挑大担不怕苦的激情与劲头,一段时间后,终于写出了不少好的调查材料和经验总结,而且大部分被师部作为情况分析》下发,还有十来篇被地区指挥部作为《参阅件》转发了。更让自己想不到的是,一篇写铁建民兵的报告文学,1500字的样子,还被《铁道兵报》公开发表了! 
   我们激情燃烧在这铁建工地上,并得到锻炼成长,因而,1971年5月,当后方来工地唯一一次招19名供销职工、一名教师时,我便十分荣幸地成为了一名教师!
   这里是绘就改天换地蓝图的着力场所。当年激情燃烧出的这石门火车站,不仅是国家的一段战备路工程、一个停车与换乘的中转站,而且是绘就当地改天换地蓝图的中心地带。虽然,随着铁路枢纽向这里延伸,昔日这座汇聚一万五千人才建成的火车站,后来却成了不能适应扩大发展的小小火车站!现在,新扩建的火车站,已迁址到了距此十多里远的三江口铁路大桥附近,规模是原来的十倍以上!然而,当时火车站的奠基作用是巨大的,不可忽视的。由于过去这里建起了火车站,使得这国家级贫困县后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十年后,这里不仅成了枝柳和石长等铁路交汇的重要枢纽,而且使得当初只有5千人口的落后的小县城,成了一个交通四通八达、拥有20万人口规模、一派欣欣向荣的湘西北重镇了。
    
     回忆激情燃烧下的铁建生活,让人溢满温馨情怀时,更让人感慨不尽。
   昔日共和国正处国际关系紧张的危情时刻,正是党和国家采取疏通大三线的紧急战略,人民解放军发挥着坚强的柱石作用下,又是甘愿奉献的农民参与抢修战备铁路,缓解了国家困难,实在是功不可没!
   激情燃烧的岁月,不为功利奋战的铁建民兵,只讲奉献、奋斗,精神实在是了不起!
   我十分感激那时火热的拼搏生活。正是当初燃烧的激情,定格了自己后来几十年阳光向上的性格与无私付出。我至今无悔当初,那不讲功利的经历,那挥汗如雨的工地奋战生活。
  激情燃烧的这里,于我个人来讲,是如此地非常重要;而于国家于民族当时及后来的整个大局、于后来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等历史进程来说,其意义是更加重大的!
   激情燃烧的这“三线建设”工地与人们,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三线建设”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还有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精神,仍然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 雨云博乐,荐此文到新浪搏客首页的原创基地栏目上)




随笔:激情在这里燃烧

张超球 2014年01月20日 12:4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