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木潇潇,万里归雁。
一位清癯的老人,风吹起他的胡须和长袍, 一只手紧紧按在剑柄上,举目远眺,万马齐喑。
那是公元1449年的秋天,土木堡之变使大明江山摇摇欲坠,年届知天命的兵部尚书于谦,独自登临北京城楼。
京师城外,瓦剌叫阵,也先觊觎着大明锦绣山河;京师城内,众多的臣僚主张向南迁都,主战主和呼声不一。
而如果南迁,瓦剌的铁骑将任意驰骋,大明的江山将破碎零落,京师的百姓将生灵涂炭,哪里有桃源可避祸?哪里有一隅供偏安?外扰内乱,历史将沉重的使命,压给了于谦,赋予了这位中华热血男儿。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载道;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土木堡之变后出任兵部尚书。
“千锤万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唱罢《石灰吟》,城墙上的于谦,猛然抽出佩剑,掷向墙头。
剑断了,铿锵而有声,断剑落在地上,闪着锃亮的寒光。
头可断,志不可移!走下城墙的于谦,整一整衣冠,挺一挺腰背,大步向前。
点兵布将,列阵九门。
将士们在统帅的鼓舞和勉励下,抖擞上阵。
于谦身先士卒,亲自督战德胜门。
贪污腐败成性的也先,以为自己已经稳稳地操纵了整个大明的江山,以为践踏中原的日子即将来临,(编辑公众号:Sunny10179;作者微信号:Gavin10179)没有想到站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群视死如归的铁血男儿,是一群矢志保卫家园的民族栋梁,是京师内外万众一心的军民长城。
历史明鉴。
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50年),著名的京师保卫战胜利了。
于谦,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但是,于谦并没有因为显赫的战功而得以安享晚年。
英宗复位,于谦却反被构陷并惨遭杀害,时年59岁。
御强敌、扶社稷、严操守、淡名利的一代名臣。
四海含悲,九州落泪啊!
于谦死后家舍被抄,抄出来的只有书籍和一些破旧的日用品,堂堂一品大员,清贫家境使抄家人胆寒。
于谦的一生,是石灰的一生,是清白的一生,令人扼腕、令人钦佩。
热血染红朝霞,香山遍野枫叶。
五百年后念及于谦,感怀泪下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