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于卓大夫
于卓大夫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7,328
  • 关注人气:5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远离丑陋的酒桌文化和无效的聚会

(2018-10-04 19:26:26)
标签:

社会

杂谈

分类: 转载
请远离丑陋的酒桌文化和无效的聚会
    现在,所谓的酒文化,简直是对文化两个字的侮辱,曾经是文人行酒令饮酒作诗,而现在只是低俗之至、情义绑架的流氓行径。
    2016年9月10日,海南文昌4段短视频热传,在婚礼酒席上,一黑色套裙年轻女子举着盛有白酒的酒杯,与身旁男子对饮,旁边赴宴者不断大声“叫好”。黑衣女子疑似醉酒后不省人事,后被送入医院急诊抢救室内,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丑陋的中国酒桌文化
    前有鲁迅,后有柏杨,一直在批中国人的劣根性与丑陋,于我而言,感触最深的就是在酒桌上,那有可能是中国人这个族群表现得最丑陋的场合,也是感觉最滑稽最荒唐最不可思议的场合。因为大家都能感受得到,中国酒桌文化有以下特点:
第一:劝酒
    到了酒桌上,酒不是你自愿在喝,而是别人在强迫你喝。这个来敬酒,一看是领导,那个来敬酒一看是什么什么。你都很难拒绝。不是不能拒绝,而是拒绝可能会伤人情,所以你最终难下决定。
    这样,酒桌的气氛就很不好,给人造成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
    你不劝酒不喝劝酒就是不懂事,你是带着任务来走人情的!你可能放开心情畅饮吗?
第二:以多为荣
    中国人喝酒往死里喝,说什么“喝死咋也比枪毙强”。
    我没感受过枪毙,但创造这句俗话的神人恐怕深有体会,要不怎么会把喝酒喝枪毙联系到一块。喝完一杯又一杯,喝少了就该挤兑你了,“你不行啊…你看谁谁谁多能喝,多够意思”。
    言下之意你不多喝,不往死里喝酒是不够意思,人家不会考虑你的酒量,不会考虑的你的身体健康。他把你挤兑的喝了酒完成任务(他未必就很爽),你身体难不难受,就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了。
    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普遍不如欧美,我觉得与酒桌文化是有关系的。男人们一个个挺着比孕妇还大的肚子,看着就让人反胃。
第三:势利
    在酒桌上进行敬酒,给领导敬酒是重中之重。
    你应该看准时机,要善于给领导挡酒,等等等等,把与领导喝酒当成是博取他好感的机会,我想问你这么为领导考虑,真的是为了他好吗?    如果你是领导,恐怕又该等着人来敬你了,在下属谄媚的祝福中获取一份优越感。
    所有这些,都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奴性与等级观念的体现,这些,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失,反而靠着酒桌文化大有加强之势。
第四:虚伪
    我之所以称之为酒桌文化而不是酒文化,因为我认为中国现在根本没有酒文化。酒桌上的那一套不配称为酒文化。
    中国人喝酒从来不关注酒,只关注喝酒人。
    他们把绝大部分的精力花在喝酒人身上,最多考虑这个酒的味道好不好,恐怕从没有人在酒桌上探讨过关于这个酒的口感、工艺、厂家、产地以及包装等等,可能你会说:有病吧?谁会想这些?如果有这样的人,我会感到很欣慰,因为中国酒文化有了复兴的机会。
第五:浪费资源
    喝了那么多酒,你还吃得下菜?上了满满一桌子菜,恐怕到最后动不了几筷子。饭店不心疼,反正交钱了,还能剩一大堆泔水。可这实际上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我们有多少GDP是由餐饮创造的?有多少是由酒桌带动的?这种浪费比奢侈更无意义,因为奢侈好歹能让人得到满足,我从来没在喝酒上得到一丝快感,喝少了觉得是一种味道一般的饮料,喝多了酒感觉难受。这些资源放到更有意义的用途上,恐怕更好吧?
第六:动机复杂
    很多饭局是为了进行不正当交易而开设的,饭局之中掺杂大量假恶丑的东西,酒桌之上权钱色交易不绝,最后可能一筷子不动。有人说,喝酒真能办成事啊!?
    如果对方真爱喝酒,你们干喝好不好?还能给你省钱。如果你觉得人喝多了容易松懈,想要趁机拿下,我告诉你,没用的!对方并不傻,你的意图他很清楚,因此他会有准备的,万一你真的在他酒醉的时候成功了,他酒醒后一定懊悔,从而对你怀恨在心,你们以后的关系就很难说了。不如在清醒的时候说开,让对方做出理性的选择。
    所有种种,都是酒桌文化丑陋的表现。
    以前李白斗酒诗百篇,你看看现在的酒桌上出的了李白吗?红楼梦中还行个酒令,比比文化,现在的酒桌上即使有酒令,有文化吗?
    酒桌文化是对其他文化的破坏,是对人身心的伤害,在我有生之年,应该是看不到这种恶心巴拉的文化消失,但至少我能看出这种东西是好是坏,希望大家尽早醒悟。
    各种聚会很多。当你不知道去一个聚会能收获什么,趁早推掉它吧。别一群人狂欢过后,深夜回到冷清的家,心没满足,胃也没满足。只有空虚。
    6人以上为无效聚会,没必要的应酬,能省则省。
    多参加聚会≠人脉广
    尤其只是“没事聚一聚”“有时间聚一聚”的那种聚会。
    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新认识的朋友…组织者很难拒绝参加者带人来,所以你也很难知道都会有什么人参加,最后难保会见到些不认识的,甚至不喜欢的人。
    当然有人说了,去参加各种聚会就是为了多认识些人。
    以前时不时参加一些聚会,人是认识了不少,但也不过是点头之交,即使一起吃过好几次饭,唱过好几次歌。一旦脱离吃饭唱歌的环境,该不熟悉还是不熟悉。
    平时有事情需要帮忙,还是找关系好的朋友,哪里会好意思厚着脸皮麻烦这些“饭友”。
    最终那些人也就成了通讯录里一个个被遗忘的名字,所以,聚会认识的人,大多也不过只是“认识”罢了。想借聚会增加自己的人脉基本是不切实际的。
    有天一个朋友在群里泼冷水说:安静做自己,人脉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想认识你。
    话虽然功利了一些,但是不无道理。
    与其忙着参加各种饭局,交流会,赶着结交各路人,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沉下来,放在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上。到那个时候,都不需要参加聚会,想联系上你的人会很多,想结交的人也更容易搭上话,该来的人脉自然会来。
    多交流≠能进步、机会多
    前两天一篇文章里提到:聊天是成本最高的学习方式。
    一对一的聊天尚且如此,更不要指望通过多人聚会能学到什么。
    人一多,为了让大家都能对话题感兴趣,不至于冷场,最后大都会变成八卦横飞。除了扒些体育新闻和明星,还会扒扒大家都认识的人。
    背后嚼人舌根子这事,谁都知道不好。但是到了多人聚会,大家一起八卦起来,道德感会集体降低,嚼舌根这事也就成了无伤大雅的助兴节目。
    即便是有主题的交流会,人数只要一多,众生百态就出来了:有故意剑走偏锋想引人注意的;有为了避免冲突说些正确的废话的;有喜欢事事唱反调却没有自己观点的…
    更何况,作为普通人,我们的圈子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特别优秀的人。即使接触到了,或者发现其不过尔尔,或者发现人家确实是优秀,只是聊上两句就发现跟你压根不是一个频段上,再懒得理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