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建筑史上的公共遗产——流水别墅

标签:
流水别墅有机建筑怀特赖特usonia自然山水遗产美国文化旅游宾州 |
http://s9/bmiddle/6fe4c0edg780824770d98&690
“一块岩石屹立在瀑布旁,唯有大自然才能将这栋房屋悬浮于瀑布与岩石之上”
建筑史上的公共遗产——流水别墅[注]
陈砚
一座飞跨于瀑布上的现代建筑,在孩提时代以照片的形式出现在小学美术课本中,其乳白色的外墙,屋檐下磷峋的岩石,还有那仿佛从屋中流出的瀑布,给童年时代的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也记住了这么一个别致的名字——流水别墅。那时没有想到的是,在时隔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幸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郊区的熊溪畔,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这一由著名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怀特设计的经典之作。
她既突兀,又平缓。她无声的立在淙淙瀑布之上,冰冷的钢筋混凝土身躯轻轻一卧便丰满生动起来,行云流水般融入到自然之中。1966年,流水别墅被正式列入美国国家历史地标名录。1991年被美国建筑师工程学会将其命名为“全美有史以来最佳建筑”。2007年,流水别墅与著名的金门大桥、帝国大厦、白宫等一起,荣登美国人最喜爱的建筑榜单。
怀特与有机建筑的诞生
弗兰克•劳埃德•怀特(1867-1959年),这位被誉为“全美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建筑师”,同时也是卓越的室内设计师、作家和教育家。怀特一生共设计了1000余件建筑作品,其中建成了500多件。他开创了北美洲本土的第一种建筑风格——草原式建筑,以及后来的专为美国中产阶级设计的“优仙丽亚(Usonia)”风格。他还大力倡导建筑应与自然和谐相容,并提出“有机建筑”概念,对现代建筑尤其是美国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有机建筑的杰出代表,流水别墅在2008年与其他9座怀特设计的著名建筑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
怀特出生在美国大草原北部的威斯康辛州一个名为里奇兰的农业小镇,14岁时父母便离异了。怀特的教育经历并不算成功,连高中毕业证都没有取得。1886年,他作为一名特殊的学生进入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学习土木工程,1年后便辍学去芝加哥找工作。由于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以及城市的迅猛发展,建筑行业在芝加哥如日中天。怀特很快就在西斯比的建筑事务所里当上了绘图员,在这里干了快1年后,他进入了“摩天大楼之父”路易斯•沙利文的事务所,主要从事室内设计。由于他钟情高档服装和汽车,在经济上往往捉襟见肘,不得不接了些私活,靠帮别人设计住房赚点外快。1893年,沙利文得知此事后十分生气,加上此事违反了合同规定,怀特不得不离开沙利文,从此办起了自己的事务所。
独立门户之后,怀特的设计渐渐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采用简单几何图形作为装饰图案,二是在建筑中着重突出水平线。他认为水平伸展的建筑不仅是对草原环境的绝佳呼应,也代表了美国这一年轻国家拥有的大量开阔的处女地。美国中西部有大量的温带草原,地势起伏不大,视野开阔,草丰树稀,这样的环境为新建筑风格的诞生提供了无穷的灵感。到了1900年,怀特的新建筑风格趋于成熟:房屋低平,屋顶也甚是宽缓,房檐伸出很远,窗户常水平并列,可以一览室外风景,这样一来室内外环境便多了一分交流。这就是被称为“草原式建筑”的建筑新风格,而怀特正是这一风格的领军人物。
草原式建筑风格成熟以后,怀特并没有满足其与周围环境间的水平关系。由于深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和日本浮世绘风景版画的影响,他认为欧洲建筑传统中将房屋建在山顶或峭壁上以彰显权贵的做法难以让人在建筑中与大自然接触,而大自然也难以彰显其隐藏的人性。他希望建筑能与自然全方位和谐共存,而且建筑本身和内部陈设的物品也应如大自然般为一有机的整体。怀特为这一建筑理念起了个名字叫“有机建筑”。
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纽约州的灰崖(Graycliff)、宾夕法尼亚州的流水别墅和亚利桑那州的西塔里埃辛(Taliesin West)相继落成,标志着怀特的有机建筑哲学逐渐成熟。如果说草原式建筑的特点可以被概括,那么有机建筑则是一种哲学思想,形影难定。每一栋有机建筑所处的环境都是独一无二的,建筑本身和环境的关系也不可复制。有机建筑已成为了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流派,其设计理念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自然,而是遵循了自然界互相作用的规律。水平伸展的流水别墅建虽然在形态上仍具有浓郁的草原式建筑风格,但现在人们并不把她归为此类。她是怀特有机建筑的巅峰之作,以至于可以在流水别墅和有机建筑间直接画上等号。不知是流水别墅诠释了有机建筑,还是有机建筑注解了流水别墅。
生于山水之间
从匹兹堡市驱车约2小时,便进入到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劳雷尔高地。山路蜿蜒前行,路旁林木苍郁。我们在一处树林环抱的小停车场下了车,顺着参观游览步道往山谷走,林光交错中,两旁盛开的杜鹃花,以及草地上不知名的野花,展现出美国北方初夏时节的热情。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流水潺潺的熊溪畔,视野也宽阔起来,一座象牙白的板桥平卧于溪水之上。桥的另一头,一幢风格别致的现代小楼环抱在山林之中堆砌在溪谷旁。简洁流利的线条或竖直或水平,建筑的外表看不见任何斜线斜面。单从建筑本身来看,她的设计突破了传统建筑的对称和规则,犹如几块象牙色的巨大的平台、平板交错镶嵌在岩石般堆砌的墙上,层层叠叠,悬于空中,给人一种轻盈的之美。可此时此地,她更神采奕奕的飘浮在瀑布溪流之上,丰满的身躯仿佛隐于山林之中,只露出一羽霓裳和世人相见。
流水别墅在建造过程中,怀特力求降低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我们看见距外墙仅一掌距离的小树都被保留了下来,而且许多凉架都绕树半周给树让路。整座小楼共三层,不过每一层都有自己独立的支撑系统,建造颇为不易。由于是从河床上修建,第一层的客厅外面就延伸出宽大的露台,悬于熊溪上;第二层的露台则交错似的叠在了第一层上,并延伸到半空中,其屋檐则采用悬臂梁的方式继续延伸;第三层则向内收缩,面积较小,仅有小间卧室和走廊。整栋别墅的各层看似随性的交错相叠,却都被多条水平线牢牢维系,丝毫不显凌乱。墙壁则由一块块石材堆砌而成,而非普通建筑所用的烧制砖头。工匠们对石头并未做任何平整或打磨,整面墙壁如同是自然形成的岩壁一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怀特希望消减室内外差别,因此流水别墅的内外墙都按这种方式构建。
跨过熊溪,便来到了流水别墅的大门。与其说是大门,还不如称其为一个纯粹的入口——门口很窄,仅容两人通过,直到现在人们还在猜测怀特如此设计的用意。入口旁砌有一方形小池,一注清泉跌入其中,水波粼粼,这是怀特专门为房屋主人从林地漫步归来时濯手盥足而设计的。进得门来,抬眼便看见几排满放的书架,以及靠墙的日式风格的沙发。怀特还特意为靠垫与坐垫调配了两种颜色:稍暗的明黄色和以怀特另一处建筑“塔里埃辛”命名的红色,为典雅的室内环境增添了一抹亮色。房间则秉承了怀特“草原式建筑”宽而矮的风格,感觉比一般住房低矮许多,一些走廊的高度只有1.93米。加上房屋三面几乎都有连排的窗户,人们的注意力便被怀特巧妙的引导到了室外的大自然中。
靠墙的壁炉前裸露出一块拙朴的岩石,岩石中央还有一条小道便于添柴加火。解说员告诉我们,这块天然岩石一直从基座延伸到建筑内部,并作为整个建筑的中心点,也可以说是和建筑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同时也让自然之美融入到整个流水别墅中。最特别的,还要算客厅向河面延伸出的一个亲水平台。足不出户,人在客厅中便可看见潺潺流水,整个建筑如同俯身邀一掬溪水入室。推开楼梯上的玻璃板,温润的水气便可直入客厅,顺阶而下,更可以亲近熊溪的潺潺流水。这真是体现了设计者与山水同乐的精心思考。
穿过客厅,拾阶而上,便看见主卧室、客房、以及位于第三层的小卧室。位于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几间卧室,虽然各间的大小和朝向不同,但从任何一间卧室都可以推开靠窗的玻璃门,走到外面挑出的阳台上亲近长林丰草。流水别墅的地板由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石板铺就,连阳台也不例外,室内外仅由一扇明净的细框玻璃门相隔,乍一看很难发现两者之间的界线。从卧室的装饰上看,地上铺有暗红花纹的手工地毯,柜子上散放的书籍,以及墙上所悬挂着的别墅主人的肖像画,无不流露出别墅主人显赫的社会地位。参观完流水别墅的主要房间后,我们突然意识到它们都没有安装窗帘,这或许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接触和欣赏自然之美吧。看来,怀特的“有机”理念在这栋私人别墅里表达得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流水别墅修建于美国上世纪30年代,时值经济大萧条时期,想要修建这样一幢别墅,绝非一般大亨所能负担。此外,个性独特的怀特对其客户和选址也相当挑剔,几乎达到了苛求的程度。一位是特立独行的建筑大师,一位是富可敌国的商业大亨,当他们两人决定在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溪边盖别墅时,整个人类的建筑史便为这栋别墅预留了辉煌一页。
商业大亨与建筑师
其实,流水别墅又被称为“考夫曼别墅”。其主人埃德加•考夫曼所经营的考夫曼百货,是上个世纪在匹兹堡市乃至整个宾夕法尼亚西部地区最有影响的大百货公司,也算是今日梅西百货的前身之一。虽说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严冬,考夫曼雄厚的经济实力却并没有受此影响。此刻,他已买下熊溪畔的大片林地,打算修建一座亲近自然的别墅居家。193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儿子小考夫曼读到怀特的书籍,并喜欢上怀特的建筑设计风格,于是决定前去位于威斯康辛州的塔里埃辛工作室向怀特学习建筑设计。
http://greatdesigners.files.wordpress.com/2008/11/frank-lloyd-wright.jpg
此时怀特早已年过六旬,已设计出包括东京帝国饭店在内的诸多著名建筑。不过,受经济大萧条的影响,怀特也在事业上处于客户较少的低谷而转向了建筑设计教学的领域,正是流水别墅的修建,为他带来了事业上的第二个春天。1934年冬,怀特应考夫曼的邀请,前来匹兹堡拜访。闲暇之余,他和考夫曼夫妇一起来到熊溪畔。这对夫妇向怀特表达了欲在此地修建一幢假日别墅的想法,怀特也留恋于此地的溪谷林木和跌宕的瀑布,于是欣然应允。不过之后的九个多月,别墅的设计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如果不是因为怀特提前得知,在威斯康辛州参加商旅会议的考夫曼即将在9月下旬顺道来访,流水别墅的第一份设计图恐怕还得搁浅一阵。那个星期日清晨,或许是怀特的灵感突然来临,便开始在工作室创作。他的一个助手回忆,以前怀特总是喜欢创作的时候,有一个助手帮忙,但是这一次,怀特告诉助手们,只需他一个人在工作室创作。从一张白纸到初稿成型,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
九月下旬,考夫曼便来到塔里埃辛,听完怀特对设计图的讲解后,颇感惊喜,连连赞叹设计的精妙和优美。不过他很快意识到,这座别墅设计并非他所期望的那样——足不出户即可欣赏瀑布美景,而是直接飞临于瀑布之上。其实从屋里很难看见瀑布,但跌水之声却会不绝于耳。怀特这时狡黠的留了一句:“我想让瀑布融入你们的生活,而不仅仅是让你们偶尔看它一眼”,考夫曼顿时豁然开朗。怀特还给这幢别墅取了个别致的名字——“Fallingwater”,即“流水别墅”,这一词汇现如今已成为建筑英文中的专有名词。
流水别墅的正式开建是在1936年4月,其间,怀特曾多次亲自考察现场的施工建设,在一些技术问题上,还和土木工程师以及考夫曼发生了分歧。以至于怀特愤慨地想要收回流水别墅的设计图,从此退出这个别墅项目。后来考夫曼和土木工程师拗不过“固执”的怀特,最终从了原设计施工方案。1937年秋天,流水别墅正式建成,当时耗资约15万美金——这可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数额,如果换成今天的币值,则高达240万美金!
考夫曼家族在流水别墅一共居住了二十多年。其间,应考夫曼夫妇的邀请,著名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等诸多社会名流均来此参观游览。和这栋小楼有关的故事之多,被后人专门作传记之。不过,流水别墅真正向普通老百姓开放,那是后来的事情了。
从私家别墅到公共遗产
今天我们能有幸参观这栋往日的私宅,不能不说得感谢小考夫曼于1963年将流水别墅连同室内的家具和饰物完整的捐赠给了西宾西法尼亚州自然资源保护组织。自1964年起,流水别墅正式对公众开放。美国民众对她的喜爱可谓与日俱增,到2008年为止,参观记录高达600万人次。这次和我们一同参观的游客,不乏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前往的“流水别墅迷”。这或许也是因为,在不同的季节,在一天中不同的时辰,流水别墅会带来风格各异的感观之美。
流水别墅的维护费用也是不菲的。从一开始建成后,由于溪谷的湿润环境所造成的墙体损害和漏水问题一直侵扰着这栋建筑。1988年,一家纽约的建筑公司开始承担其建筑的基本维护和保养,并为其重新做屋顶和防漏措施。直到这时,流水别墅才第一次真正做到了滴水不漏。2002年,人们更是花费1140万美金,为流水别墅做了一次全方位的体检和维护。与此同时,在美国也掀起一股研究流水别墅的热潮,以至于后人制作的流水别墅建筑模型都能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为永久收藏,并和梵高,莫奈的传世名画一起供世人参观。
水从屋中来,屋自水上生。流水别墅这栋小楼,从熊溪上冉冉升起,成为了建筑星空中一颗璀璨之星。其流露出的建筑与自然融合的有机建筑哲学,就如穿流而过的熊溪,永远水气淋漓,耐人寻味。
(注:原稿题目为:道法自然,营造山水——流水别墅)
因室内不允许拍照,只有《世界遗产》上刊登的照片和网上的照片,下图为杂志版面~